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学谨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 反复发作,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6例,对其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各个相关实验指标,判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各类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重叠HEV病毒感染、父亲乙型肝炎史、母亲乙型肝炎史、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血型、PCR-HBV DNA定量、肝组织炎性反应程度高、肝组织免疫组化HBeAg阳性、白细胞均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程度造成一定影响.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很多,但肝活检能较为有效地诊断其是否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并可根据其复发程度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通过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可促进药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易佑奎;王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肠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系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为消化系统结核病中常见者.结核杆菌来源主要是食入性的,主要因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偶尔因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或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脏器结核的直接蔓延.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1.85∶1.病理上包括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3型.肠结核除治疗作用外,精心周全的护理对于患者治愈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院选取了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肠结核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对照组短期口服大剂量阿奇霉素.半年后复查鼻腔镜,了解老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呕吐恶心及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4例,短期内停用或减少阿奇霉素的剂量,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试验组治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书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分析和用药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 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 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李育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0.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史换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七氟醚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麻醉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七氟醚用于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进行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各60例,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七氟醚组给予七氟醚麻醉.比较2组用药剂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麻醉用药量少于七氟醚组,起效时间短于七氟醚组,阻滞完全时间短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七氟醚组术后6h内出现了呕吐及恶心和头痛等不良反应3例,短期内未采取任何处理,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优于七氟醚.

    作者:刘慧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LN、PCⅢ及Ⅳ-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朝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又称菌痢,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该病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1].该病多发于夏秋季,患者以儿童居多、中年人次之,老年患者少.本文探讨了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162例,其中男83例,女79例;年龄2 ~61(8.5±3.4)岁.经临床确诊为细菌性痢疾,需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且开始使用头孢呋辛治疗前2d内未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2];排除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心肺、造血、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损害者及孕妇.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智力减退等症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畸变,因此,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健康教育,使得患者有效地提升了脑梗死疾病和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13例,均符合临床诊断的相关标准,经过CT扫描,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和严重的精神疾病;年龄48 ~76岁,中位年龄64岁;语言障碍者75例,智力减退24例,单纯运动障碍88例,吞咽困难26例.

    作者:吕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妊娠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妊娠率71.7%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亚杰;孙秀丽;吴亚丽;宗淑云;刘坤红;马振伏;吴美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伴A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20例和辛伐他汀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通心络胶囊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组另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AS,均具有良好的调脂功能,可明显减轻AS病变.

    作者:李兰;蒋文化;李录花;翟明霞;李辉;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4%;治疗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郁;王金龙;赵伟;刘勇;宋金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团队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团队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10例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110例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SDS和HAMD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抑郁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得到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护理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段洁明;解坤;马华;邵彦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45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高脂血症41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是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结论 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

    作者:龚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细菌性阴道炎的研究新进展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龄多在15 ~44岁,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无明显黏膜炎性反应疾病,感染率在15%~30%,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远高于阴道滴虫和霉菌感染,且易复发[1].BV与盆腔炎、输卵管炎、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异位妊娠、不孕症及妇科肿瘤等有关.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感染或带菌者,病原体因外来或生理因素影响可再次复活而侵袭传播,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BV可通过性传播,是由加德纳杆菌和某些厌氧菌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上由于应用大量抗生素,使加德纳杆菌的感染率不断升高,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BV对患者影响较大,增大BV孕妇胎膜感染,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早产及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发生率,BV还可引起组织性绒毛膜炎、羊水感染等妊娠并发症[2].

    作者:付金红;董英;李素清;李淑媛;周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肿瘤的评定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72-A、CA125及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评定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42例为恶性肿瘤组,另选取42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肿瘤组,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组,对所有患者,基于电化学发光罗氏检测方法测评血清CA153、CA72-A、CA125水平,ELISA试剂盒法测评血清中p-AKT、AKT水平.结果 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均呈现良性肿瘤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恶性肿瘤组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5);五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准确性和敏感性比各组单独使用显著增加(P<0.05),而特异性一般或有所下降.结论 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性肿瘤呈现明显关联,且五种指标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评定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指标测定.

    作者:杨斯钠;张明路;师静;常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股骨颈骨折卧床患者的压疮防治综合护理体会

    压疮,俗称褥疮,是因长期保持同一体位,致躯干四肢骨骼突起部位由浅渐深的皮肤软组织溃疡.长期平卧位者好发于骶尾部、足跟、甚至肘部、尺骨茎突;侧卧位者好发于大粗隆、内外踝;坐位者常见于坐骨结节部位.压疮的发生是由于长时间的压迫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营养不良,进而组织溃疡形成.常见于长期卧床者,年老体弱、截瘫、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更高[1].压疮的防治不当,常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增加护理工作难度,甚至可继发感染、骨外露、败血症而危及生命.骨科创伤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而其高发人群即为老年人,合并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糖尿病者居多,术前、术后均需卧床休养,因此压疮发生的几率很高.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护理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我科通过采用综合措施,股骨颈骨折卧床患者压疮预防及治疗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总结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牛晓慧;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骨科压疮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压疮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脓性分泌物或恶臭分泌物流出,进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压疮好发于肩胛骨突处、骶尾部、坐骨结节部、股骨粗隆处、足跟、枕部等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肌层较薄或无肌肉包裹的骨隆突处.骨科患者因需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预防压疮的关键是局部减压,有效翻身可有效避免压疮[1].笔者对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桂荣;李兰青;毕国华;张秀山;张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术前2h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手术前不应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手术时间、宫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宫口松弛良好,肢体扭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扩张宫颈,减少出血量,因用法简单,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樊亚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微创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临床分析

    牙拔除术是口腔科门诊常见,基本的治疗性手术,而其中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因牙齿周围阻力及牙体本身的解剖变异,操作空间有限,拔除时难度大或常发生断根,易造成术后疼痛、肿胀、出血,或一定程度的全身反应,亦或造成某些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等.传统拔除术常采用凿骨劈冠法和敲锤增隙法,局部创伤大,患牙易被推挤移位,可能进入舌下间隙或颌下间隙,甚至造成颌骨骨折等并发症;而且劈冠的方向不易确定,锤击时强烈的震动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损伤[1].我院自2010年起,引进了微创拔牙理念和技术,采用标准化器械、微创化技术、规范化操作,拔除下颌低位埋伏第三磨牙136例,现将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童振宇;李婷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