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郁;王金龙;赵伟;刘勇;宋金平
近年来由于药物品种发展迅速,许多药物如心血管药、抗生素、激素、各种中药及中西药组方制剂等,因治疗与抢救工作需要,联合用药机会越来越多,其目的为达到治标又治本,取长补短,增强疗效,提高临床治愈率等.但对不同的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在体内的变化,临床上必须慎重考虑.各种药物均有其各自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配伍得当可达预期目的,若配伍不当不仅在体外可能产生变化,如沉淀、结块、变色等,而且在体内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甚至失效或产生毒性等[1],现将中西药联合应用易出现的相互作用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党晓英;柴图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又称菌痢,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该病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1].该病多发于夏秋季,患者以儿童居多、中年人次之,老年患者少.本文探讨了头孢呋辛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162例,其中男83例,女79例;年龄2 ~61(8.5±3.4)岁.经临床确诊为细菌性痢疾,需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且开始使用头孢呋辛治疗前2d内未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2];排除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肝肾功能异常,心肺、造血、神经系统功能严重损害者及孕妇.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与人种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发病机制不明的肺部弥漫性疾病,早在日本发现,中国、韩国等国家与地区均有病例报道.在大环内酯疗法发现前,一旦出现呼吸衰竭,DPB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广泛开展大环内酯疗法后其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95%.DPB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的疾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广大医务人员应对该病有所认识[1].我院将DPB患者1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顺旺;冯淑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术前2h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手术前不应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手术时间、宫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宫口松弛良好,肢体扭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扩张宫颈,减少出血量,因用法简单,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樊亚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腹部外伤在临床急诊外科中较为常见,其中腹部外伤致肠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类型,而腹部外伤性肠穿孔多合并其他外伤,病情较为复杂,需要临床正确诊断并及早正确处理[1].在腹外伤致肠穿孔的救治中,是否实施手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本文选择我院腹外伤所致肠穿孔患者23例,观察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妊娠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妊娠率71.7%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破泡促排卵联合中药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亚杰;孙秀丽;吴亚丽;宗淑云;刘坤红;马振伏;吴美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Hc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TC、TG及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血脂水平.
作者:王进;孙其桓;张之惠;郜艳芳;马芳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朱氏强力骨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采用朱氏强力骨贴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病情稳定116例(96.7%),好转4例(3.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后1周无1例复发,治疗后1个月复发1例(0.8%),治疗后3个月复发2例(1.7%),治疗后6个月复发4例(3.3%).结论 朱氏强力骨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远程预后较好,复发率低,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广泛使用.
作者:朱利平;王红;周利平;刘淑霞;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为基础的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培养护理人才,发展护理科学.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临床医疗护理、护理专家、医疗专家等实际状况对病种质量评价的指标加以确定,具体通过护理结果质量、护理过程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衡量.按规则确定指标系数,然后相加,将终系数得出,按评定标准确定护理措施是否恰当.结果 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在心脏外科的日常护理状况中得到有效应用,能对护理措施到位状况及护理缺陷进行客观反映,以便展开预防工作.结论 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护理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马文;梁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方面疾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药物研发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品种类和方法不断增多,消化内科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1].合理使用药物是保证患者能得到良好治疗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医师需采用各种方法,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笔者就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5.6%,复发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海林;王振祥;王娟;邢冬梅;徐黔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结构变化对帕金森并发认知障碍的作用及评定价值.方法 将74例帕金森患者参照认知功能评定量表分为帕金森患者并发认知障碍组(PDD组,n=43)和未并发认知障碍组(PD-CogNL组,n=31),测量2组患者的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的FA值(部分各异性),基于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结构的差异.结果 PDD组的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的FA值均低于PD-Cog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叶白质、前扣带束、肼胝体压部等微结构变化与帕金森并发认知障碍相关性显著,可用于临床帕金森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检测及评定的指标.
作者:郜风清;冯庆波;高洁;刘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接受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夜间呼叫率和住院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1d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4d评分均低于术后1d,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7d时夜间呼叫率为12.70%(8/63)低于对照组的30.16% (19/63);住院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缓解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紧张焦虑,降低了夜间呼叫率,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朱秋红;孙立;黄丽;刘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白内障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好等特点.由于手术操作本身引起的机械性损伤、超声能量及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异物反应等,均可引起前房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用于白内障术后的炎性反应控制[1].笔者对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眼科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旨在探讨其在白内障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史素恩;赵广喜;张荣霞;王志红;王姝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包裹性胸腔积液引流后注入尿激酶治疗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采用引流后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同时进行护理,观察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50例患者中显效41例(82%),有效7例(14%),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治疗后B型超声检查患者胸膜厚度为(1.91±0.76) m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15±0.8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在护理中应该坚持无菌操作,做好巡视,防止引流管出血堵塞、滑出,并检察引流液的颜色、流速等,防止感染和皮下渗液.同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尿激酶灌注的护理.
作者:王建梅;李东玲;王丽娟;包磊;薛娜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可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死亡情况、再出血率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病死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再出血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6.6%,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可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红;张红芳;李海涛;柏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能较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借鉴.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硫酸小诺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呼吸道等炎性反应;炎琥宁具有灭活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病毒的作用[1].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此二种药物连续使用时茂菲滴管和输液器内出现乳白色混浊.为证实此二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科进行了相关试验,现报道如下.1 病例分析患者,男,20岁.因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就诊.遵医嘱给予炎琥宁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待其将滴完时,加入硫酸小诺霉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时发现茂菲滴管内出现白色乳状浑浊,立即更换输液器,同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2 试验方法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对照组短期口服大剂量阿奇霉素.半年后复查鼻腔镜,了解老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呕吐恶心及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4例,短期内停用或减少阿奇霉素的剂量,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试验组治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书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胫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1].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骨折多为开放性,易感染.胫骨下1/3血运差,易发生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院骨科对此实施了一套护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