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洁明;解坤;马华;邵彦青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45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高脂血症41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是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结论 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
作者:龚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显效7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100例患者中出现恶心2例,腹胀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涛;张进;苏宝印;孙会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该院2012年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1-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4900张,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9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350张,占总抗菌药物处方数的7.14%.其中包括单用抗菌药物处方266张占76.00%;二联抗菌药物处方77张占22.00%;三联抗菌药物处方7张占2.00%.不合理处方在给药方案、溶媒选用、联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医院予以重视,尽可能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及对其的监管能力.
作者:郭兆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经保肝药物治疗后改善,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接受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夜间呼叫率和住院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1d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4d评分均低于术后1d,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7d时夜间呼叫率为12.70%(8/63)低于对照组的30.16% (19/63);住院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缓解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紧张焦虑,降低了夜间呼叫率,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朱秋红;孙立;黄丽;刘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比较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七氟醚用于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进行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和七氟醚组各60例,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七氟醚组给予七氟醚麻醉.比较2组用药剂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麻醉用药量少于七氟醚组,起效时间短于七氟醚组,阻滞完全时间短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中无不良反应发生,七氟醚组术后6h内出现了呕吐及恶心和头痛等不良反应3例,短期内未采取任何处理,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优于七氟醚.
作者:刘慧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血管性痴呆(VD)是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由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变导致局部脑灌注不足出现持续性脑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缺损,可伴有行为、人格、情感等异常,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2种痴呆.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推进,VD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笔者现对VD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王建新;金志敏;徐凯;杨阳;王军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四物合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105例患者痊愈79例(75.2%),好转20例(19.0%),无效6例(5.7%),总有效率为94.3%.治疗后105例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为(112.3±9.2) 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89.7±7.5) g/L,雌激素(E2)、孕酮(P)、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为(7.8±1.6)mm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5.4±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且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颖;石营;陈燕;李亚平;赵玉敏;赵玉环;赵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内腔出现出血,表现为黑便和呕血,严重时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血容量减少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很多,常见包括溃疡、肝硬化等,属于临床急性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急救会导致生命危险.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美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合该院情况的临终关怀方式.方法 将100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开展临终关怀政策,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卫生教育.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分析2组患者实施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的癌症患者开展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心理抑郁,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保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在一定意义上讲,所有药物都具有某种不良反应,用药本身就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纵观近几年各大媒体报道,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频见报端,即使是国人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药箱常备药——维C银翘片,也难过此关.所以,为了提高用药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全面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显得愈发重要.
作者:黄志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的特点,为防治急性中毒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中毒的特点,探讨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结果 300例患者中,服用乙醇药物过量而出现急性中毒270例,占90.0%,误服毒性较强的毒物10例,占3.3%;因欲服用药物自杀20例,占6.7%.乙醇中毒200例,占66.7%;镇静催眠药中毒90例,占30.0%;鼠药中毒10例,占3.3%.患者中毒后出现神志不清、昏迷、休克、呕吐、瞳孔缩小等症状.结论 镇静安眠药和乙醇是导致临床出现中毒的主要原因,临床救治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同时应做好镇静催眠药、乙醇等易引起中毒的药物的管理,引导患者正确使用,防止急性中毒.
作者:张建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硫酸小诺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呼吸道等炎性反应;炎琥宁具有灭活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病毒的作用[1].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此二种药物连续使用时茂菲滴管和输液器内出现乳白色混浊.为证实此二者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科进行了相关试验,现报道如下.1 病例分析患者,男,20岁.因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就诊.遵医嘱给予炎琥宁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待其将滴完时,加入硫酸小诺霉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时发现茂菲滴管内出现白色乳状浑浊,立即更换输液器,同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2 试验方法
作者:庞淑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毒蕈又称毒蘑菇、毒菌,食用后可导致中毒,医学论著上常有学者报道[1],易群体发病,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因毒蕈种类较多,所含毒素不同,中毒后临床表现和脏器损害程度亦不相同,临床上以中毒性肝损伤导致死亡多见.云南省野生菌种类较多,也是毒蕈中毒的高发地区,每年夏季是发病高峰.2013年7-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重度毒蕈中毒病例10例,经抢救治疗均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鸿;金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全;杨新国;李学良;田欣;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1].1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全球约有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我国约有8千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的发病人数极大地增加.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长期的疼痛甚至致残致死,有文献报道髋部骨折第1年病死率为15%~20%,存活者50%会终生残疾.骨痛骨折严重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增加.骨质疏松导致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生理及精神伤害.总之,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增加了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2].
作者:李瑞霄;薄德峰;曹文功;田永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Hc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TC、TG及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血脂水平.
作者:王进;孙其桓;张之惠;郜艳芳;马芳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对照组短期口服大剂量阿奇霉素.半年后复查鼻腔镜,了解老年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呕吐恶心及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4例,短期内停用或减少阿奇霉素的剂量,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试验组治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书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压疮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脓性分泌物或恶臭分泌物流出,进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压疮好发于肩胛骨突处、骶尾部、坐骨结节部、股骨粗隆处、足跟、枕部等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肌层较薄或无肌肉包裹的骨隆突处.骨科患者因需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预防压疮的关键是局部减压,有效翻身可有效避免压疮[1].笔者对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桂荣;李兰青;毕国华;张秀山;张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导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脏病及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头号杀手[1].充分认识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对于预防冠心病,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不可分,因此更应注重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营养.本文就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营养教育报道如下.
作者:郜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