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团队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段洁明;解坤;马华;邵彦青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抑郁症, 团队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团队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10例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110例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SDS和HAMD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团队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了全面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抑郁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得到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在护理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剂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灌肠辨证分型治疗,记录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较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边毅;边颖;周宏伟;任静茹;谢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4%;治疗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郁;王金龙;赵伟;刘勇;宋金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生物因素预防教育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生物因素,探讨加强自我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为临床手术室护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5名,观察组为2010年9月后进入手术室的3名护理人员,对照组为2008年9月进入手术室的2名护理人员,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理论和操作培训,而观察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因素预防教育.记录2组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护理人员的感染率,加强了护士的自身防护,提高护理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伦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肠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系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为消化系统结核病中常见者.结核杆菌来源主要是食入性的,主要因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偶尔因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或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脏器结核的直接蔓延.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1.85∶1.病理上包括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3型.肠结核除治疗作用外,精心周全的护理对于患者治愈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院选取了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肠结核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CO2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aO2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具有标本兼治、疗效持久等优点,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瑞忠;肖丽丽;许书萍;刘爽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我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3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的特点,为防治急性中毒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中毒的特点,探讨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结果 300例患者中,服用乙醇药物过量而出现急性中毒270例,占90.0%,误服毒性较强的毒物10例,占3.3%;因欲服用药物自杀20例,占6.7%.乙醇中毒200例,占66.7%;镇静催眠药中毒90例,占30.0%;鼠药中毒10例,占3.3%.患者中毒后出现神志不清、昏迷、休克、呕吐、瞳孔缩小等症状.结论 镇静安眠药和乙醇是导致临床出现中毒的主要原因,临床救治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同时应做好镇静催眠药、乙醇等易引起中毒的药物的管理,引导患者正确使用,防止急性中毒.

    作者:张建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目的 建立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为基础的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培养护理人才,发展护理科学.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临床医疗护理、护理专家、医疗专家等实际状况对病种质量评价的指标加以确定,具体通过护理结果质量、护理过程质量和整体护理质量衡量.按规则确定指标系数,然后相加,将终系数得出,按评定标准确定护理措施是否恰当.结果 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在心脏外科的日常护理状况中得到有效应用,能对护理措施到位状况及护理缺陷进行客观反映,以便展开预防工作.结论 心脏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护理质量提升有促进作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马文;梁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常规小剂量化疗对口腔癌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 探究小剂量化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和长期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进行口腔癌治疗的患者514例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化疗的效果,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单纯手术与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术后缓解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完成诱导或单纯化疗患者187例,短期总有效率为67.9%(127/187).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时期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三年复发率及五年复发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癌小剂量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但诱导化疗不能提高总生存率.

    作者:张志纺;张桂华;李农;王玉娟;赵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中西药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地进行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并可明显缩短肝硬化腹水症状的改善时间,对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黑君芳;程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5.6%,复发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海林;王振祥;王娟;邢冬梅;徐黔灵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骨科压疮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压疮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脓性分泌物或恶臭分泌物流出,进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压疮好发于肩胛骨突处、骶尾部、坐骨结节部、股骨粗隆处、足跟、枕部等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肌层较薄或无肌肉包裹的骨隆突处.骨科患者因需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预防压疮的关键是局部减压,有效翻身可有效避免压疮[1].笔者对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栾桂荣;李兰青;毕国华;张秀山;张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LN、PCⅢ及Ⅳ-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朝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9例,A组给予抗生素治疗,B组给予雌三醇软膏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3.8%低于B组的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29.0%高于B组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史宝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妊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并观察2组产妇情况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血糖及羊水过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起强化降糖作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分析和用药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 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 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李育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肿瘤的评定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72-A、CA125及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评定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42例为恶性肿瘤组,另选取42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肿瘤组,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组,对所有患者,基于电化学发光罗氏检测方法测评血清CA153、CA72-A、CA125水平,ELISA试剂盒法测评血清中p-AKT、AKT水平.结果 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均呈现良性肿瘤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恶性肿瘤组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P<0.05);五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准确性和敏感性比各组单独使用显著增加(P<0.05),而特异性一般或有所下降.结论 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性肿瘤呈现明显关联,且五种指标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评定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指标测定.

    作者:杨斯钠;张明路;师静;常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配合,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2011年9月16日、2012年10月11日及2013年8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平均为2.17%,例次感染率平均为2.61%,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的科室是ICU、高内科、外一科;医院感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54.70%,呈逐年下降趋势.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培养送检率平均为45.81%,共检出病原菌67株,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3次现患率调查,阐明了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和感染主要部位,对于今后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分娩前后糖尿病的管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GDM)[1].前者糖尿病类型主要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胰岛B细胞选择性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糖尿病合并妊娠临床经过复杂,对孕产妇和围生儿影响较大,不仅增加孕婴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了病死率;同时,妊娠期产生胰岛素抵抗又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两者相互影响.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与糖尿病血糖水平及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孕前、孕期的管理,更好的控制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血糖,对于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十分重要[3].

    作者:高冬梅;韩秀林;梁婉迪;赵莹;许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以腹泻、腹痛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者,女,41岁,主因腹泻、腹痛、恶心、呕吐3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无明确诱因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为水样便,量多,无黏液脓血,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种类不详),效果欠佳而来院.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史.查体:T 39.5℃,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7;大便常规示白细胞(++),余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腹腔少量积液.考虑诊断:急性胃肠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综合治疗7d,患者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办理出院.出院后6d,患者再次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体温达39℃左右,再次入院治疗,复查腹部超声示:腹腔积液量增多,抽取腹水化验,符合渗出液诊断标准.患者住院治疗3d,症状改善不明显,转入省级某医院住院治疗10d,复查腹腔积液为血性,仍有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考虑为结核性腹膜炎,后转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检查结果:抗SM抗体为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标准环磷酰胺冲击治疗6个月,环孢素A治疗1个月,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无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房大明;刘俊;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前护理体会

    股骨干是人体粗、承受能力大的长骨[1].股骨干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股骨的解剖及生物学特点,遭受强大暴力才可发生骨折,同时也使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时间延长.一般予以牵引和手术治疗,但牵引时间长,并发症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2],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术前机体能力的提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院骨伤科实施了一套护理措施,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