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

岳金霞

关键词:抗生素, 剖宫产, 围术期
摘要:目的:观察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12h用药,用药1d,而对照组则在术后用药,用药3d,比较2组住院时间、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结果2组住院时间、体温、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用药剂量,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尺骨鹰嘴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1例

    骨囊肿( bone cyst )又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骨,常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为常见,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右尺骨鹰嘴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国内未见有报道,我科2013年8月收治1例骨囊肿患者,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江兵;朱成润;曹燕庆;潘宏;章小军;陶岳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分析

    目的:对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以增强对头痛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检查后,诊断出血常规异常88例,血糖异常10例,粪常规异常6例,尿常规异常30例,红细浆沉降率异常68例,血气分析异常11例,甲状腺系列异常14例,抗核抗体异常7例,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异常12例。在这128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性疾病患者中,主要头痛病因为高血压(14.1%)、心律失常(10.9%)、上呼吸道感染(8.6%)。结论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前,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作者:颜雁;王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外科治疗胆道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外科治疗疗效。方法通过对该院2008-2010年收治的16例胆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4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痊愈,1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死亡1例,其中死亡患者为晚期肝脏肿瘤以及胆道出血,术后出血停止,但出现了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应根据胆道出血的具体的原因及出血位置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茂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56例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内科治疗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水平。结果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治疗的时间为5~13(7.9±1.6)d;56例患者中治愈42例(75.00%),明显好转11例(19.64%),无好转3例(5.36%),治疗有效率为94.64%;患者治疗后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采用内科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安全、可靠,当患者使用内科手段治疗无好转时需及时将其转入外科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剑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Crohn病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分析

    目的:分析Crohn病患者在外科诊疗中的特点。方法该院2008-2012年收治右下腹疼痛的急诊患者486例,其中有7例患者术后诊断为Crohn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7例Crohn病患者术后检查肠镜均见典型的末端回肠和(或)升结肠肠腔内纵行溃疡病变。结论 Crohn病在外科诊疗中极易被误诊,遇有右下腹痛的急腹症患者不可仅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要掌握Crohn病的鉴别诊断,当怀疑有Crohn病时除非已有急腹症,应尽快完善肠镜等必要检查。

    作者:郭中叶;刘剧艺;党登峰;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抚触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抚触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儿宝颗粒口服,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抚触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洪丽;张淳珂;高海妮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标准化带教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的工作专科性强,无菌程度要求高,对护士的灵敏度、快捷度、工作效率有很高要求[1],与病房护士工作性质、环境、处理问题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近几年医院新进护士大多为90后,依赖性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较差。与病房截然不同的环境,各种不熟悉的新设备、新仪器,甚至一个简单的外科洗手都必须慎独,势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标准化教学是长期实践总结的一种可行性带教方法,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

    作者:刘雯爽;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260例患儿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60例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249例,成功率达96%。结论小儿静脉穿刺相对难度较大,但只要充满信心,情绪稳定,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学习掌握小儿静脉的解剖特点和分布特征,按步骤进行穿刺和固定,善于观察总结并指导用于实践,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白梦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术前健康宣教对围术期患者应激状况和手术配合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宣教对围术期患者应激状况和手术配合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的患者依据住院患者相关护理理论指导,并根据具体科室要求、患者特殊护理要求,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术前宣教,比较2组患者不良情绪出现情况、临床诊疗满意度、对待手术的态度。结果试验组临床诊疗满意度、对待手术态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情绪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纳入健康宣教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状况发生,提高手术配合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TIA发作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IA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霞;李瑾花;高丽梅;李录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不孕不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将188对不孕不育夫妇作为不孕不育组,30对正常生育夫妇为正常组,分别对2组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孕不育组精液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51.06%高于正常组的20.00%,阴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46.28%高于正常组的2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

    作者:李红;张瑶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给予注射器抽液、放置胶片或胶管负压引流,分段加压包扎,腔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70例,发生率为10.7%;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皮下积液均消失,治愈率为100%。结论术中给予患者有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经积极有效治疗后,皮下积液可消失治愈。

    作者:李兴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降压饮食及合理运动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更能提高高血压治疗的总有效率,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聂爱蝉;郭玉华;熊良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假阴性”3例

    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一些药物在使用前须做药物过敏试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皮肤药物过敏试验阴性而使用药物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此种现象称为药物过敏试验“假阴性”[1],为减少出现药敏试验出现“假阴性”结果,总结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3年3月份出现的皮肤药敏试验“假阴性”结果的3个病例,发现其在做药敏试验时有共同但常被护士忽略的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霞;马忠金;刘东楠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二分髌骨误诊为髌骨骨折1例

    二分髌骨常是由于在少年阶段的髌骨骨化异常而形成的,通常无症状,临床中较为罕见,一般是在健康查体或膝关节外伤行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常被误诊为髌骨骨折。我院收治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初被误诊为髌骨骨折,报道如下。

    作者:邓剑锋;高大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我院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87例分析

    喹诺酮类抗生素( FQs)抗菌谱广、活性强、高效、使用方便、无交叉耐药性,主要包括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1]。FQs的不良反应( ADR)并不突出,但随着其药物品种增多,使用范围扩大,用量增加,FQs的ADR发生率也逐渐上升[2]。为探讨FQs发生ADR的特点及规律,笔者对我院近2年FQs致ADR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坤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 C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该院CSP患者25例,均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有无术后残留,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月经情况。结果25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手术治疗CSP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月经规则。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清宫治疗CSP有效杀伤和消除胚胎组织,栓塞后阻断胚胎血供,达到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春华;胥保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甲状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7例,银杏叶提取物组和模型组采用L-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银杏叶提取物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灌胃,其他2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取心脏称重后全心重量指数( HWI)及左心重量指数( LVMI);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及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改善HWI和LVMI,心肌组织NOS活性显著升高,AngⅡ含量降低,CaN活性明显降低。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甲状腺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NOS水平、降低CaN活性、抑制AngⅡ有关。

    作者:李礼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专项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CA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CA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专项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管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自我调节和定期复诊5个角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达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专项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CAHD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袁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白玉膏治疗,观察组在全身支持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局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5.6±15.1)d短于对照组的(36.2±11.5)d,复发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显著促进溃疡皮肤愈合,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

    作者:刘天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