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环;周春青
我科2000年至今,成功地为4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实施了耳廓再造成形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华;于利云;陈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探讨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内分泌代谢特征及分型治疗.②方法选择30例PCOS不孕病人为观察组,30例非PCOS不孕病人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及生殖内分泌激素、糖代谢指标等.观察组根据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不同.同时观察组又根据胰岛素抵抗程度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分别应用二甲双胍和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12周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并比较其变化.③结果观察组治疗前BMI、WHR、F-G评分、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雄烯二酮(A)、空腹胰岛素(F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等较对照组增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t=2.25~5.66,P<.05).肥胖组FI、Homa IR高于非肥胖组,LH、SHBG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2.06~3.14,P<.05).胰岛素抵抗组治疗后FI、Homa 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降低;而非胰岛素抵抗组治疗后LH、A降低,SHBG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16~3.19,P<.05).④结论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而非肥胖型PCOS则以促黄体生成素异常为主.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效果较好,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非胰岛素抵抗PCOS有效.
作者:高献青;孙宝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肾衰竭(CRF)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中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较少见,我院近年来进行规律性HD病人中有5例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瑞霞;王艳;董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由于其对功能影响不大,故在治疗上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治疗上也由以往仅强调功能复位而改变为强调解剖复位.我院1996~2003年对120例锁骨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骨圆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涛;高韧;张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四肢大血管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井下外伤、火器伤等造成的开放性损伤,也可见于四肢骨折、脱位、钝器伤等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的血运障碍、脉搏减弱或消失,可因大出血致死或导致肢体缺血坏疽.四肢火器伤、切割伤、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和肢体断离多发生动脉开放,伤势比较复杂,多伴有组织缺损、污染和并发神经、肌腱损伤,并可引起大出血和休克.动脉创伤可危及伤肢甚至病人生命,动脉断裂后,断端常发生挛缩,如果伤口未直接与外界相通,在肌肉内可形成巨大血肿.但若大部分离断,动脉收缩可使裂口更加扩大,发生出血.因此,有时部分断裂比全断裂后果更加严重.临床护士应严密观察伤情,与临床医师一起做好急救与护理.
作者:郭波月;马新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脑干所致,是严重的脑损伤之一,常危及病人生命,预后差,死亡率高.我院1998~2002年共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3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汤苏文;孙西周;宋良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探讨目前临床医学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②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考察临床课教学的过程、方式和手段,分析临床教学各环节对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③结果正确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实施系统、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优化考核评估系统等对策的应用,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④结论这些对策的应用,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孙梯业;殷育松;陈自强;朱锡光;颜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腰痛和活动受限,常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急性发作时对症处理常可暂时缓解症状,多数病人日后会反复复发.我们对58例慢性腰背痛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霞;杨瑶;李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②方法对87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中央支型颅脑原发伤轻,以儿童多见,一般采用保守治疗,预后良好;皮质支型颅脑损伤较重,治疗主要针对原发伤,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经积极抢救半数以上预后较好;动脉主干型颅脑原发伤严重,或有严重的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多需要手术治疗,而且预后差.④结论不同类型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临床治疗策略也应不同.
作者:程守雨;王绪堂;张健;张玉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探讨P53与CD44v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③结果P53和CD44v6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x2=6.24~17.34,P<.01);P53与CD44v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P<.05).④结论P53和CD44v6检测可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慎谦;申永璋;王甡;王鹏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研究p16、Rb和ras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癌变机制.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EIN)及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Rb和rasp21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情况.③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16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x2=9.03、4.37,P<.01、0.05),正常子宫内膜中rasp2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内膜癌和EIN(x2=10.99、3.87,P<.01、0.05),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组织分级有关(P=0.015,x2=7.29、6.65,P<.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与R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P<.01),rasp21蛋白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0.42,P<.01).④结论p16、Rb和rasp21基因均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ras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与ER和PR有协同作用,为子宫内膜癌恶性进展和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葛伟平;齐卫红;兰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检测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健康子女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肾上腺髓质素(ADM)、血管紧张素Ⅰ(AT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探讨它们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意义.②方法随机选择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26~40岁健康子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亲患高血压的30例为研究1组,双亲均患高血压的30例为研究2组;选择双亲均无高血压的20例为对照组.采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ADM、ATⅠ和ATⅡ的含量.③结果研究1组、研究2组血浆中CGRP、ADM、ATⅠ和AT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53~4.376,P<.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间血浆CGRP、ADM、ATⅠ和AT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4.056,P<.05).两研究组血浆ATⅡ与CGRP水平呈正相关(r=0.757,P<.05);血浆ATⅡ与ADM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5);血浆CGRP与ADM水平呈正相关(r=0.601,P<.05).④结论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中青年健康子女,在未发生高血压之前CGRP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已经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前因,而不是高血压的后果;高血压病人子女血浆CGRP、ADM、ATⅠ和ATⅡ水平的变化与遗传有关;具有高血压家族史之健康子女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提示将来可能患高血压,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隋秀芳;陈以绚;王修卫;傅增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化脓性致病菌,在临床上可引起多部位的化脓性感染.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其耐药性和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十分常见和较为重要的细菌.本文对在不同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3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几种新型抗生素对其低抑菌浓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东梅;董增义;张少燕;赵洪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关系.②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26/58)、68.8%(11/16)和21.4%(9/42),胃癌及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x2=12.139,P<.05).但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及浸润程度无关(x2=0.129~3.652,P>0.05).胃癌、伴癌前病变和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Ki-67平均指数分别为38.6±15.0、34.3±10.3和12.4±10.9,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黏膜组织(F=50.80,q=14.0、8.1,P<.01),Ki-67蛋白在Bcl-2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l-2阴性胃癌(t=2.07,P<.05).④结论Bcl-2与癌变前期过程有关,其抑制凋亡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Ki-67表达对胃癌的进展程度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丁守怡;阎丽平;时飞;王笑峰;黄葆华;罗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人,女,62岁.因大便次数增多并带血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诊示距肛缘4 cm处及齿状线处可扪及包块,肠镜检查示距肛门15 cm处有一2 cm×3 cm大小、底平、基隆起、表面有白苔附着的溃疡,质软,距肛门4 cm处有一1.5 cm× 3.0 cm大小带蒂样息肉,分叶状,质软,弹性差,齿状线处有一1.0 cm×1.5 cm大小低平隆起,伴溃疡形成.内镜诊断为直肠多发性息肉并溃疡,淋巴瘤可能.
作者:于晓丽;杜利力;沈隽;韩春山;赵晓娟;薛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尽早发现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是广大临床检验者的重要任务.多聚酶链反应(PCR)是目前检测HBV的敏感手段之一,本文采用PCR法检测423例乙肝病人HBV-DNA,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清HBV标志物,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敏感性.
作者:徐立文;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对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预测及评价的价值.②方法21例CHB病人,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第1~6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6和12个月共9个时间点分别取血,用FQ-PCR定量检测HBV-DNA、放免法定量检测HBeAg.③结果用药后第1~5个月,HBV-DNA载量逐月下降(H=137.50,q=4.68~14.04,P均<0.01);其后不再下降.治疗前血清HBV-DNA与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呈高度正相关(r=0.719、0.492,P<0.05),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各时间点HBV-DNA与ALT呈负相关(r=-0.259~-0.057,P<0.05),与HBeAg呈低度正相关(r=0.014~0.138,P<0.05).④结论FQ-PCR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及简便、快速、准确而成为目前HBV-DNA定量检测的首选方法;在应用IFN治疗CHB前,应根据血清HBV-DNA拷贝数和其他预测因子慎重选择病例,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邹红霞;张文卿;钱冬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不仅能够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早期病变,而且还可以通过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某些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内镜检查的人数比以往增多.诊疗前,多数病人存在着恐惧、紧张、害怕心理.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详细分析病人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解释、诱导,使病人解除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戴素美;王光兰;杨洪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胆管结石病人,因手术方法及各种原因的限制,术中难以取净所有的结石,利用纤维胆管镜治疗胆管结石,其取石成功率达92%~97%,而且对病人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本文收集应用胆管镜治疗胆管残石病人共50例,并就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贾伯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①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Osborn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Osborn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将87例AMI病人按心电图有无Osborn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③结果Osborn波阳性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x2=39.4,P<.001).④结论心电图Osborn波可作为AMI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预测指标.
作者:孙兆家;王玉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