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国;孙维云;刘合代;梁学强
基因印迹(Gene Imprintin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遵从孟德尔定律的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状的现象,也就是某些基因呈亲源依赖性的单等位基因表达,其另一等位基因不表达或表达极弱[1];仿佛这些基因的不同亲本来源的一对等位基因上带有某种可供识别的印迹,故名.文献中也称作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inting)、配子印迹(Gametic Imprinting)或亲源印迹(Parental Imprinting).具有这种现象的基因称为印迹基因(Imprinted Gene).基因印迹在体细胞的分裂中是传承的,但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消除和重新建立.基因印迹在人类遗传性疾病尤其是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2~4].本文就基因印迹的发现背景、基因印迹的可能机制以及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印迹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施宗高;周晓燕;许良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芳香化酶(Aromatase)即雌激素合成酶,它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是雌激素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研究表明它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故又叫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该酶在人体见于卵巢、胎盘、睾丸、脑、乳腺、脂肪组织、骨与皮肤及某些病理组织如乳腺癌组织、子宫内膜肿瘤组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平滑肌瘤组织,正常无病的成年肝、肾上腺和子宫组织没有芳香化酶的表达.研究表明,经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雌激素不仅作用于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也影响肿瘤发生.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芳香化酶在肿瘤组织尤其是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与临床治疗研究作一简单的综述.
作者:张吉强;蔡文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cl-2,bax,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bax,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21.43%(15/70).与非肿瘤胃粘膜相比,bax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Ki-67指数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Ki-67指数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 bcl-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bax表达的显著下降可能与胃癌对化疗的反应差异有关.Ki-67的表达对胃癌的进展程度及其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佶;张一楚;孙久运;张忠德;张文竹;钱惠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卵巢透明细胞癌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对34例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性与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五年生存率为27.8%.单因素分析表明早期病例存活时间长(P=0.0007),术后化疗有效者预后较好(P=0.0046),铂类化疗者存活期短(P=0.0841),而年龄、合并内膜异位,术后残瘤情况等与预后无关.Cox模型分析显示分期是影响卵巢透明细胞癌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297).结论加强对早期患者的治疗以及改变化疗药物和方案是提高卵巢透明细胞癌疗效的关键.
作者:汤洁;蔡树模;黄啸;臧荣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应用新辅助介入化疗的巨块型和中晚期宫颈癌95例,FIGO分期Ib期12例、Ⅱa期45例、Ⅱb期28例、Ⅲ期4例和Ⅳ期6例.化疗方案为DDP(顺铂)80 mg+5-FU(5-氟尿嘧啶)1500 mg+AT1258(消瘤芥)或ADM(多柔比星,阿霉素)60 mg,化疗后根据检查决定手术或放疗.术后病理发现有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或阴道切缘阳性者均给予术后补充放疗.95例都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期34月(20~66月).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89%(85/95),其中完全缓解26例(27%).部分缓解59例(62%).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85例,行根治性放疗10例.术后辅助放疗33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b期100%、Ⅱa期91%、Ⅱb期75.5%、Ⅲ期39%和Ⅳ期21%,其中24例Ⅱb期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77.4%,而化疗后放疗组仅5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可增强治疗效果;化疗联合手术是提高Ⅱb期宫颈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华英;臧荣余;蔡树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术后辅助治疗的正确选择极为重要.
作者:彭佳萍;陈益定;吴金民;郑备义;陈丽荣;郑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FHIT(fragile histidine triad)基因位点的遗传改变.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测定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位点的遗传不稳定性(GI).结果 FHIT基因D3S1300位点GI阳性率为31.1 %(28/90例),其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杂合性丢失(LOH)和移码突变(FS)分别为11.1 %(10/90例)、16.5%(13/79信息例数)、45.5 %(5/11信息例数),1例同时有MSI和LOH.MSI与胃癌生长方式类型密切相关.结论上述多种GI表达可能在一定数量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HIT基因D3S1300可以作为检测胃癌GI的重要位点.
作者:蔡建春;B Bapat;KPH Pritzker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分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和ER、PR与p16、p21WAF1/CIP1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术前均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p21WAF/CIP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0 %(29/50),在浸润性导管癌Ⅱ级与Ⅲ级之间p16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分别为75.0 %、41.7 %.p16、p21 Cyclin D1蛋白表达,p2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0.0 %(15/50),p21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0 %(16/50).与临床病理特征、ER和PR未见相关(P>0.05).结论 p16和p21蛋白可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参数.
作者:陈建国;段惠军;王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有关的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用p53和PCNA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用Cox模型对上述因子作生存分析.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9 %,PCNA表达阳性率为82.0 %.经单因素Cox模型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子有:淋巴转移、血道转移、直接蔓延、残存病灶、临床分期、血红蛋白值(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子有:血道转移、临床分期、化疗疗程、PCNA定量(P<0.05).结论临床分期、血道转移、PCNA定量和化疗疗程均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生存期的因素.
作者:杨国奋;梅卓贤;赖英荣;何勉;骆福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免疫表型(免疫学)在诊断该病中起着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如T-ALL和兼备淋、髓同时表达及伴CD34阳性的ALL,必须依靠免疫表型来诊断.作者在近5年用免疫酶标法和19种单克隆抗体(单抗)对60例儿童ALL进行了免疫表型的测定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体外观察特异性抗肝癌(HCC)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对HCC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的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库在大肠杆菌HB2151中表达,制备游离ScFv,应用细胞培养、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抗体对HCC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处理的HCC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克隆形成和附壁能力减弱,细胞存活率降低,DNA凝胶电泳可见典型凋亡梯状带;FCM检测发现抗体处理后HCC细胞凋亡率达3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的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具有抑制HCC细胞生长、促进HCC细胞凋亡的功能.
作者:毕向军;杨冬华;李鹏;崔俊;覃汉荣;范子荣;周最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我院在1964~1999年间共收治外阴癌389例,其中行外阴广泛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或并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外阴鳞癌256例,本文对此2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列5个因素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有关:(1)中线位置易于出现淋巴结转移,且易双侧淋巴结转移;(2)肿瘤直径大于4 cm后转移率上升;(3)腹股沟淋巴结的临床状况有一定临床意义,但准确性欠佳;(4)肿瘤细胞低分化组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组;(5)当肿瘤细胞累及淋巴管或血管间隙时易于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将此5个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将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预测准确性提高到87.89 %.结论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转移准确性较高,有助于手术前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也可为外阴癌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案.
作者:李道成;梁立治;熊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CD44V6,nm23-H1基因的不同表达与其临床及病理各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与nm23-H1在55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1)CD44V6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组织病理分级及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之间无相关关系.在腺癌中其表达率低于鳞腺癌,在淋巴结转移(LNM)阳性的病例中其表达率低于LNM阴性者.(2)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及组织类型之间无相关关系,与组织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在LNM(+)者中其表达率显著低于LNM(-)者.(3)CD44V6与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1)CD44V6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过度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鳞腺癌.(2)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盆腔淋巴结转移.(3)nm23-H1的低表达与高组织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4)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无相关关系.
作者:赵福杰;王永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作用及影响该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行再次手术106例,对各种手术类型的价值分层分析.分别采用Cox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因素和影响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年龄50岁,Ⅲ期为101例,Ⅳ期为7例.总的切净率43.4 %(残癌≤1 cm),切净组和未切净组的中位生存期20月和8月(P=0.0000),复发癌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切净组的生存明显延长.多因素分析除残癌大小外,缓解期(P=0.0078)和难治性腹水(P=0.0001)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难治性腹水是影响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危险因素(P=0.0023).结论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复发癌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术有肯定的疗效.但出现难治性腹水者不宜再手术.
作者:臧荣余;张志毅;蔡树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0.1 μmol、1 μmol、10 μmol)的肿瘤内分泌治疗,药物三苯氧胺(TAM)和甲孕酮(MPA),作用于人卵巢上皮癌细胞系3AO和HO-8910,动态观察对活细胞数、PCNA和EGFR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结果 TAM和MPA在不同剂量均可使3AO及HO-8910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低浓度(≤1 μmol)的TAM对PCNA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10 μmol)时可明显降低PCNA表达(P<0.05).不同剂量MPA均可使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1);TAM和MPA在各浓度均可显著抑制3AO细胞EGFR表达并促进凋亡发生(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MPA诱导凋亡程度显著高于TAM(P<0.01).结论 TAM在低剂量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较弱,高剂量时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均弱于MPA,提示TAM可用于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若治疗无效,仍可用MPA治疗.
作者:王建六;宋文月;刘俊英;任芬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转人IL-2基因对原代肾细胞癌(RCC)细胞致瘤性的影响,为RCC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人IL-2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连接,转染包装细胞,经鉴定后,感染原代RCC细胞,用MTT法测转人IL-2基因的原代RCC的IL-2的活性,然后,将转人IL-2基因的原代RCC和未转染原代RCC分别接种裸鼠,观测转IL-2前后RCC细胞致瘤性的变化.结果转人IL-2的RCC细胞上清液IL-2的生物学活性平均244±52 U/ml,接种裸鼠后无肿瘤长出.结论转人IL-2基因使原代RCC失去了致瘤性,转人IL-2基因的RCC细胞可作为瘤苗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
作者:张晓琴;陈坚;曹广文;万谟彬;戚中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经病理证实的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经验.方法分析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转移情况,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7例工种与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6.8%(7/19),18例(94.7%)有胸痛,其中16例(84.2%)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rner's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5.8%)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10.8%)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5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8.9%.15例手术病例中11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大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侵犯肺组织或纵隔胸膜、横膈胸膜.结论石棉接触史是恶性胸间皮瘤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胸膜间瘤的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下活检能提高诊断率.
作者:范理宏;张心敏;廖美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PKCα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8例膀胱癌及癌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胞膜、胞浆中cPKCα的表达.结果 1.与癌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相比,cPKCα在膀胱癌中胞膜表达升高,胞浆表达渐降低,膜质比增高(P<0.01);2.cPKCα随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胞膜表达渐增高,胞浆表达渐降低,膜质比渐增大(P<0.05);3.cPKCα随膀胱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胞膜表达渐增高,胞浆表达渐降低,膜质比渐增大(P<0.001).结论 cPKCα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CKP膜转位,其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王钢;董旭;孔垂泽;杨涛;李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NVB+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3例.NVB 25 mg/m2第1、8天静脉推注;DDP 30 mg/m2第2、3、4天静脉滴注.结果全组为初治病人,总有效率48.5%,完全缓解(CR)1例(3%),部分缓解(PR)15例(45.5%),稳定(NC)12例(36.3%),进展(PD) 5例(15%).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81.8%,其中3、4度占30.3%.结论 NVB+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刘伟先;刘晶;王淑辉;王丽;孙艳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一、一般性介绍茶是世界性的饮料,一般可分为3个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后两者由于发酵或部分发酵而损失了部分药效.
作者:罗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