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吕秋萍;吕飒音;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祝怀平;戴海明

关键词:喉肿瘤, 鳞状细胞, 癌, 癌前状态, 端粒酶
摘要: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及喉癌前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对4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2例喉癌前病变组织、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47例喉鳞癌组织中39例端粒酶呈阳性(83%),而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2例喉癌前病变组织中有1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8.2%).结论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在喉癌前病变组织中也有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喉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有助于喉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C6胶质瘤细胞VEGF表达和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VEGF反义寡核苷酸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新药的可能性.方法观察VEGF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制备的条件培养基对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三者分别对C6胶质瘤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反义寡核苷酸对C6胶质瘤细胞VEGF的表达和内皮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反义VEGF寡核苷酸通过抑制C6胶质瘤细胞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

    作者:李维方;张光霁;朱诚;卢亦成;金由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21waf1、p53和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中p21waf1、p53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研究肺组织良恶性增殖的不同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肺癌组织p21waf1、p53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三种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与59例肺良性疾病组织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47.37%,PCNA LI值为0.44±0.32,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分别为35.59%、3.39%和0.09±0.14).(2)肺癌组织p21waf1、p53和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各型肺癌之间p21waf1、p53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差异.(3)肺鳞癌PCNA LI值为0.51±0.32,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0.30±0.36).(4)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与PCNA无关,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之间也未发现相关性.而肺良性疾病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与PCNA相关.结论 (1)肺癌组织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2)肺癌细胞增殖程度很高.(3)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肺癌.(4)肺良性疾病细胞增殖过程中,p21waf1、p53及PCNA三种蛋白有协调作用,而在肺癌细胞则否.

    作者:丁续红;杨炯;张旃;彭燕;吴小军;李清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微波结合局部化疗治疗气管内肿瘤

    我院呼吸内科自1998年11月以来用南京派斯德微波能有限公司生产的Bestar-Ⅱ型微机控制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结合局部化疗治疗气管内良、恶性肿瘤、中心型肺癌、气管内转移癌及肺癌术后残端复发共182例,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发光;成党校;刘同刚;武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母细胞瘤中N-myc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适用于临床的N-myc检测方法,提供预后信息.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N-myc基因扩增,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N-myc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N-myc mRNA水平和N-myc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没有严格的平行关系.结论 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共同运用于N-myc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的检测,不仅能为NB预后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信息,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N-myc基因调节机制和N-myc在NB临床行为中的作用.

    作者:许勤;汤静燕;张忠德;张文竹;吴湘如;潘慈;林梓;应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食管癌的选择性分期手术

    目的总结对食管癌患者分期手术的治疗结果,探讨分期手术的方法、优点、适应症及术后的有关问题.方法第一期手术行食管切除外置和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第二期行食管重建术或采用三期手术法,第一期行胃造瘘,后两期同前.两期间隔时间从20天到1年余(平均57天).结果本组病例47例中两期手术法41例,三期手术法6例.手术死亡率2.1%, 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瘘(17%).结论分期手术对于某些有特殊情况的食管癌患者其安全性更高.

    作者:姚吉吉;孙德魁;周允中;陈文虎;高成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亚单位的表达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RNA成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R)和蛋白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各自表达情况.方法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分别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TR和hTERT.结果 RT-PCR反应不足以清晰检出hTR的设计扩增条带,在RT-PCR基础上进行套式PCR,则正常肝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均检出hTR内引物扩增条带,只是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TR表达量相对更高一些.hTERT仅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检出,正常肝组织中检测不到.结论 hTR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TERT与端粒酶活性间关系更密切,端粒酶的激活可能至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端粒酶RNA成分的上调,其二是蛋白亚单位的表达.

    作者:张黎明;印木泉;贺茜;陈志龙;毕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鼻咽癌组织放疗前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放疗前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 .方法采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第2周、第4周时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rate,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放疗后的AR明显高于放疗前;常规分割放疗组放疗第4周后的AR较放疗第2周时下降,而PCNA增殖指数升高(P<0.01);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的AR、PCNA增殖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加速癌细胞的凋亡,鼻咽癌自发性细胞凋亡与放疗诱发的凋亡呈正相关.常规分割放疗过程中存在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和细胞凋亡率下降,而采用超分割放疗可以减少鼻咽癌细胞加速再增殖,提高凋亡率.

    作者:李杰恩;周永;蓝新海;谭颂华;唐安洲;王仁生;冯震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介入化疗在阴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在阴道原发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对14例中晚期阴道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上皮性肿瘤和肉瘤灌注顺铂(DDP)80 mg、表阿霉素(E-ADM)70 mg,黑色素瘤加用氮烯咪胺(DTIC) 800 mg.间隔2周重复,每例患者化疗2~4次.介入治疗前及介入治疗后10~14天行妇科检查,辅以B超或CT检查,以评定治疗效果,根据病灶消退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手术或放射治疗.结果介入化疗后CR 2例,PR 9例,3例肿瘤缩小在50%以下,有效率(CR+PR)为78.6%.介入化疗后,5例行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切缘未见肿瘤残留;7例行补充放疗,除1例介入治疗后无效行放疗有肿瘤残留外,其余6例放疗后肿瘤残留;7例行补充放疗,除1例介入治疗后无效行放疗有肿瘤残留外,其余6例放疗后肿瘤完全消退.结论介入插管化疗对中晚期阴道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为手术或放疗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玉勤;张国玲;孙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错构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42例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肺内及支气管腔内型错构瘤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错构瘤42例,男∶女比例为1.2∶1,中位年龄52岁,60%体检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病灶.左肺∶右肺为1.1∶1.胸片及胸部CT中25%有散在斑点状钙化.3例术前诊断为肺错构瘤,其余分别误诊肺癌、肺结核、肺囊肿等,误诊率93%(39/42例).结论由于肺错构瘤的术前误诊率甚高,本文从临床特点、诊断要点、病理特点并结合临床易误诊的肺癌、肺结核及其他肺部良性肿瘤等展开鉴别诊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方案的制订.

    作者:李延文;杨新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维甲酸和维甲类X受体各亚型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

    目的维甲类药物的分化诱导作用受特定组织表达受体的影响,了解肝癌组织表达维甲酸受体和维甲类X受体的表达,以便选择特异的维甲类药物治疗肝癌.方法根据GeneBank的序列,设计对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基因的6对引物,用RT-PCR的方法检测18例肝癌组织和相应癌周肝硬化组织这些基因的表达.结果这些基因在肝癌组织表达率分别为44.4%(8/18),16.7%(3/18),77.8%(14/18%),88.9%(16/18),77.8%(14/18),16.7%(3/18);癌周肝硬化组织分别为27.8%(5/18),0%(0/18),61.1%(11/18),77.8%(14/18),55.6%(10/18),0%(0/18).这些受体亚型表达的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似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但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以β-actin为内标测定RARs和RXRs的相对表达量,RXRβ相对表达量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配对秩和检验,P=0.0208).结论由于肝癌组织表达有RARs和RXRs,提示除了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肝癌外,尚探讨RXRs选择性维甲类药物治疗价值.

    作者:任正刚;汤钊猷;刘银坤;沈月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射频治疗在胸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射频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局部肿瘤的新方法.为不能手术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癌、气管和支气管腔内肿瘤以及恶性胸水提供了姑息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其作用机制、使用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作以下综述.

    作者:周玉龙;蔡映云;朱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曾建立了检测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小转移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部分区域淋巴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T-PCR法能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理想,该法将有助于食管鳞癌患者亚临床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报道于下.

    作者:葛明建;王梅;张玉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5-脱氧杂氮胞苷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目的明确5-脱氧杂氮胞苷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方法采用0.5 μmol/L 5-脱氧杂氮胞苷处理肝癌细胞株AMMC 7721,应用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及电镜技术观察经药物处理前后该细胞株的凋亡发生率.结果经药物处理前后,流式细胞仪测得的凋亡发生率分别为5.8±2.5%和11.1±3.1%(P<0.05).末端标记法为8.3±4.5%和14.5±5.2%(P<0.05).经透射电镜证实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出现.结论 5-脱氧杂氮胞苷能诱导肝癌细胞SMMC 7721发生凋亡,可能与激活了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肖文华;刘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T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7月~2000年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93个病灶,其中乳腺癌36个,良性病变57个.结果良、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1.24±7.24 HU和25.65±9.43 HU (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16.86±17.77H和35.36±15.07 HU(P<0.01);良、恶性组肿瘤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分别为63.89%(23/36)和15.79%(9/57)(P<0.01).<1 cm的非钙化性良性病灶ΔCT值均<30 HU,40% <1 cm的乳腺癌△CT值>30 HU.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53.3%(8/15),对N2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5.71%(6/7).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健文;陈伟国;李亚芬;黄梁;陈憩;朱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肿瘤相关新基因HC90的表达差异及初步功能研究

    目的对新基因克隆HC90进行蛋白表达、各种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差异检测和体内外功能研究.方法用pET-32a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免疫小鼠制备小鼠源性多克隆抗体;从体外细胞集落形成试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HC90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对体内外细胞生长影响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SMMC 7721细胞系的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表明,HC90转染组与空载体组和p53对照组相比集落形成数显著增加(P<0.05和P<0.01);转染细胞系的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对L929细胞系的成瘤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C90在人多种肿瘤组织,癌旁和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总体上表现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结论 HC90是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

    作者:李锦军;赵瑞皎;赵新泰;万大方;蔡兴锋;薛鹏;葛超;顾健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晚期肺癌骨转移36例报道

    本文对36例晚期肺癌伴骨转移的病人进行了综合治疗,随机恰好为三组进行了生活质量的观察,生存期的追踪,认为原发灶的动脉灌注化疗,配合静脉化疗和疼痛明显的骨转移灶姑息性放疗,是较好的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卢丽琴;瞿幼存;贾勇士;钦志泉;吴树强;吕世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人脑胶质组织中SV40大T抗原表达及p5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目的探讨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Tag)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53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1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并对Tag表达阳性瘤组织进行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Tag-p53复合物的存在.结果 8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Tag表达阳性33例(阳性率37.1%),Tag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72,P<0.01);33例Tag表达阳性瘤组织中均发现Tag与p5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11例正常人脑组织Tag表达全部阴性.结论 SV40感染与人脑胶质瘤病因学密切相关,Tag可能是SV40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Tag与p53可形成特异性复合物,Tag-p53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53失活,可能是人脑胶质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理.

    作者:步星耀;赵红卫;于耀宇;连建敏;章翔;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0年6月诊断的30~69岁,具有上海市区常住户口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及其对照一级亲属的恶性肿瘤家族史,分析恶性肿瘤史在病例与对照组一级亲属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有较多的一级亲属患有恶性肿瘤(调整OR=1.3,95%CI 1.0~1.7),尤其是结肠直肠癌(CRC)(调整OR 6.1,95%CI 1.8~21.1)和子宫内膜癌(调整OR 4.8,95%CI 1.0~22.1).调整年龄、一级亲属人数、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月经生育史和避孕药的使用、饮食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庭史和CRC家族史的OR值仍有意义,且分别上升为1.4(95% CI 1.1~1.9),5.2(95% CI 1.1~25.3)和8.9(95%CI 2.5~31.3),但家庭史和这些危险因素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交互作用.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庭史和CRC家族史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9.5%、1.6%和3.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直肠癌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望红;戴奇;阮志贤;程家蓉;金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端粒酶hTERT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分布及其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3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冰冻切片经抗hTERT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TERT表达的分布.同时测定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35例肿瘤标本中,用免疫组化分析hTERT表达呈阳性27例,镜下观察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细胞质.用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表达呈阳性30例,hTERT呈阳性表达的27例标本中端粒酶活性也呈阳性的为22例.10例正常组织二者均为阴性.结论 hTERT仅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且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相一致.

    作者:孙建龙;冯久贤;Said A.Saleh;包国良;陈昭;沙慧芳;张伯生;任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喉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及喉癌前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对4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2例喉癌前病变组织、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47例喉鳞癌组织中39例端粒酶呈阳性(83%),而20例喉炎性息肉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2例喉癌前病变组织中有1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8.2%).结论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在喉癌前病变组织中也有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喉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有助于喉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作者:吕秋萍;吕飒音;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祝怀平;戴海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肿瘤杂志

肿瘤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