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卡尼汀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程智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左卡尼汀, 疏血通注射液
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类、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尼卡汀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为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 对药物转运蛋白和代谢酶中的调控研究

    微小 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 RNA 分子,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人类全部基因的1/3都受到 miRNA 的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 广泛调控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能是药物个体差异的原因,在将来可作为个体化给药分子标志物或指导新药开发。

    作者:海英民;陈丁丁;朱怀军;葛卫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中房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所有心脏病中其发病率高达18.0%,以往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预后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房室间隔缺损治疗中,但是介入手术的要求较高,术前准确的检查和术中精准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超声心动图成为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1]。我院在26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应用了超声心动图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晓清;易永忠;夏润生;吴建云;欧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青光眼 EX-PRESS 引流器植入术1例的护理

    作者:徐芳;彭忆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左卡尼汀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类、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尼卡汀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为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程智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创伤性脑损伤术后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术后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性脑损伤后10h 内进行手术治疗的 ASA Ⅲ~Ⅳ级患者50例,分为异丙酚组(Y 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组(Y + F 组)。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全麻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T1)、6(T2)、12(T3)、24(T4)和48h(T5)各时间点血浆中 NO 含量。结果 Y 组和 Y + F 组的一氧化碳水平在 T0~ T5间明显下降,且于 T4、T5达到正常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术后一氧化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并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泉;燕丽霞;陈继恩;周建华;陈沛华;孙建国;陈昕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用药调查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对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率前四位的抗高血压药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固定配比复方制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占调查处方的32.07%,以二联用药为主,其中 CCB 与 ARB 联用处方多。结论医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基本合理。。

    作者:平慧;汪宇;陆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实施胃十二指肠溃疡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意义重大,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机体恢复,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葛珊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对空腹血糖(FPG)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格列美脲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格列美脲2mg 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25g,对照组加用阿卡波糖50mg,均为每天3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 FPG、餐后2h 血溏(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 FPG、2hPG、HbA1c 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控制 FPG 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

    作者:王英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京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高,目前,肝癌射频治疗以微创、无需开刀,患者痛苦少;采用局麻,安全系数高;精确靶向治疗,疗效高,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无放、化疗等治疗的不良反应等优点日趋成为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对76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由于骨科疾病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存在较大差异,且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因素,导致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骨科疾病普遍存在恢复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是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1]。作为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状况,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和提高保健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吕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综合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使护理更能满足高血压患者的身心需求,能够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程度。

    作者:嵇先文;邱明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为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微机管理系统及麻醉药品专用账册进行统计,并用药物使用强度(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 I)为指标进行用药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是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结论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正。

    作者:曾祥卿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化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以多西他赛为主联合吡柔比星化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化疗后,经过护理干预,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42例,发生率为70%;护理干预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能耐受化疗疗程,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晓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2013年承德市学校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及履职情况现状调查

    学校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科学,学校卫生监督是学校卫生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卫生工作,承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根据我市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制定了“学校卫生监督情况调查表”,对各县区近年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乃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上消化道内镜由于能直观、清晰的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形态及病变,成为当前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咳嗽、恶心、呕吐等痛苦的感觉,从而对此项检查有一种恐惧感,不愿接受此项检查。近几年,由于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等一批新型短效麻醉镇痛药物的出现,使整个检查过程舒适无痛苦,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易于接受。在我们通过对临床235例无痛胃镜的检查中,大多数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完成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威强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过去人们曾用一般血管扩张药、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支持疗法,但效果不确切[1、2]。

    作者:赵聪格;张涛;张茜;王艳芬;苏秀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室灭菌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ED)在医疗器械物品中的灭菌效果的可靠性。方法应用化学和生物学等监测方法对经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物品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140次(件)医疗物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灭菌合格率达100%,且相比以往灭菌方法具有穿透性强,无管腔长度、形状、大小的限制的优点。结论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便、无腐蚀性、不损害物品,适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物品中的灭菌消毒。

    作者:陈国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病原体感染心内膜或心瓣膜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其特征病变是心脏或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病原微生物组成的赘生物。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其主要以亚急性心内膜炎多见,基础病变,致病微生物种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均有所不同。

    作者:刘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梧州市智力残疾358例病因分析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1]。笔者对在我院被确诊为智力残疾的3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爱宏;何慧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