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祥;郭丽霞;王坤红;谷英科
目的:探讨CIP2A与OPN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中的表达差异及对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疗效的评估。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该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240例,根据TNM分期标准分为T1、T2、T3及T4,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全切除术。收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分别对所有膀胱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比较各组CIP2A与OPN表达水平差异,并统计和比较复发患者CIP2A与OPN表达水平。结果 T1~T4各组CIP2A及OPN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CIP2A与膀胱癌侵袭程度和病理分期无关,而OPN随着膀胱癌侵袭程度和病理分期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增高,CIP2A及OPN阳性患者其复发率较阴性患者高,上述差异经相关统计学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IP2A与OPN在膀胱癌患者中表达具有显著意义,其阳性患者易复发,需积极预防。
作者:高志光;赵海霞;郝成伟;李静;朱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时对细胞免疫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麻醉前及术后5天予以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分别在麻醉前和术后第1、3、5天早晨6∶00抽取2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和分析细胞免疫功能和肾功能,具体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术后第1、3、5天,2组CD4+、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D3+、CD4+、CD4+/CD8+比值均呈现出术后第1天下降,而后逐渐上升的现象;2组在术后第1、3天血中的BUN、Scr均较术前有显著的上升(P<0.05),但在术后第5天血中BUN、Scr又恢复到了术前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地改善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对术后早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全生;赵智勇;张娜;张满凤;李向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介导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超过4.0g/L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各106例,再次将高水平组随机分为A、B组,低水平组分为C、D组,各组均53例患者。在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A、C两组给予20U治疗剂量降纤酶,B、D两组给予10U治疗剂量降纤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治疗,A组疗效佳,B、C疗效次之,D组差。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A、C组,B、D组疗效进行比较,在不同剂量降纤酶水平对A、B组,C、D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的患者中运用大剂量降纤酶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燚隆;王香芝;侯芳素;周文芝;焦书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比较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肝内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结石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与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的结石复发率明显较低。
作者:程伟;刘庆生;薛桂宏;于金娜;王成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介导血清肌钙蛋白( cTnT)、同型半胱氨酸( hcy)、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佳剂量。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钠或氯吡格雷抗凝、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测定2组cTnT、hcy、hs-CRP水平,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探讨佳剂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T、hcy、hs-CRP水平降低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20mg/次·天)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更为优越。
作者:李荷英;赵建波;孙少华;贾炜;朱金环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AMI患者行PCI治疗围术期临床镇静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初发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给予吗啡镇静,对比2组PCI术后无/慢复流比例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结果研究组无/慢复流、心脏骤停、再发梗死、短阵室速、心室电风暴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E、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AMI行PCI治疗围术期能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王道伟;王芬梅;韩艳敏;张大海;陈丽青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产科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3%高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导乐联合无痛分娩,能促进产科质量的提高,体现医疗的人性化,保证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田序华;李金英;葛凤兰;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滴虫性阴道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该院诊治的生育年龄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做健康体检的无阴道炎的健康育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女性阴道中局部细胞因子IL-2、IL-8、IL-13的水平。结果经过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的浓度可知,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局部的细胞因子IL-2、IL-8、IL-13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阴道局部IL-2、IL-13的水平升高,说明在阴道的抗滴虫感染中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挥了重要作用;IL-8水平升高,说明在阴道的抗滴虫感染中阴道局部黏膜的先天免疫应答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唐爱琴;齐力;狄丽平;梁树业;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李金玉;王磊;郝景玉;马殿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氧化亚氮吸入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法,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比较2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专叶;郭洁;冉彩红;李玉红;李晨霞;朱立艳;靳红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风险管理实习护生工作情况为观察组。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风险管理实习前本院护生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与投诉,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兆芳;李丽敏;时风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浆N末尾B型脑钠肽原( 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及体检正常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hs-CRP浓度、经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浓度及健康者的浓度,比较血浆NT-proBNP、hs-CR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NT-proBNP、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与AE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治疗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吕侯强;谢轩;杨丛丽;肖宁;杨会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Hz)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Hz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Hz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弹丸”式外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48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弹丸”式注射肾上腺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肾上腺素。比较2组治疗后心跳、呼吸、血压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跳、呼吸、血压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弹丸”式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丽娟;邓艳;陈小红;余翔;吴春发;丁义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陪伴在高龄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均使用常规助产方法,试验组产妇均配有相应的助产士,实行一对一全程陪护。对比2组产妇的出血量、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疼痛评分和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方式较传统助产模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高龄产妇的疼痛感、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高龄产妇的临床妊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桂江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涛;王坤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会阴超声用于孕晚期宫颈评定的价值,从而对分娩应对措施作出指导。方法选用2013年9月-2014年1月该院待产的84例孕晚期初产妇,在其妊娠的37~42周,通过会阴超声来检查宫颈长度、内口宽度、羊膜囊嵌入宫颈管深度、先露高度、宫颈宽度等参数,同时调查其临产时间,从而了解宫颈形态与临产时间的关联。结果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羊膜囊嵌入宫颈管深度、先露高度与临产的时间有关( r=0.70,-038,-0.47,-0.31,P<0.05)。结论会阴超声用于孕晚期宫颈评定可以预测临产的时间,对于指导分娩时的应对措施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梅玲;杨国新;王平华;郄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药物临床试验在国内开展日渐广泛,但受试者权益保护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知情同意书设计、知情同意实施过程及签署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强GCP法规培训、营造沟通氛围、提高质量控制等途径大程度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作者:陈志高;高恒;丁绍红;陈红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未进行麻醉,直接手术;其他2组分别进行相应药物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3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者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呼吸不顺畅、肌肉阵发性痉挛、恶心感发生率均高于异丙酚组,注射疼痛感发生率低于异丙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进行麻醉的患者,不适感减少,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韩东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70例。镇痛组给予微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采用腰-硬膜外麻醉法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方式,按照常规产科检查处理。观察2组VAS评分、分娩方式、宫缩药物的使用率、产程时间、Apgar评分、出血量。结果镇痛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镇痛组镇痛后及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痛前后和第二、三产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宫缩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盐酸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保证母婴平安。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