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炯强;张文;牛冬静;陈娟;林荣;周如君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涛;王坤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会冬;焦汝泉;耿慧英;赵双英;周凤美;赵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舒张压( DBP)和收缩压( SBP),并比较2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DBP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对于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麻醉效果明显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晓娜;刘刚;张国辉;白丽华;郭伟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小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胆仪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疑似黄疸患儿68例,采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进行测定,并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灵敏度为90.0%(27/30),准确度为91.2%(62/68);2种方法诊疗测量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测胆仪在小儿黄疸诊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会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乳腺增生症患者选择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消结安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艳;宋宁;梁志兵;时义彬;刘建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结合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处理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规范临床护理技术以及培养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作者:杨秀敏;王立群;王立超;王志敏;韩景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病之一,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桡骨远端骨折是绝经后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6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十万人每年就有300~400例出现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后的骨质疏松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研究发现骨折后尽快使用双磷酸盐可能会减少再次骨折风险[1],但是由于双磷酸盐的作用机制是抑制骨吸收,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动物实验反复证实双磷酸盐阻止硬骨痂成为成熟骨板,但是双磷酸盐对临床上的骨折愈合是否存在影响尚未明确[2]。本文对阿仑膦酸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探讨阿仑膦酸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
作者:徐明珠;张录青;陆建海;张锁欣;林枫;宋子英;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急性智齿冠周炎是青年常见的牙源性感染性疾病,是指智齿萌出过程中受阻或萌出不全,导致部分或者全部牙冠被牙龈组织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滞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于生长和繁殖的条件[1]。冠周组织软组织感染细菌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间隙性感染等并发症。笔者采用羧甲基桥聚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甄静敏;尹芝;翟晓雷;李佳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待产双胎妊娠孕产妇(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孕产妇(单胎妊娠组)各10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评价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使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出现,加强对双胎妊娠的产前指导和监护,对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基于B型超声筛查分析产前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2月于该院行B型超声产前筛查分析孕妇126例,其中存在胎儿先天性畸形35例(畸形组),胎儿发育正常者91例(正常组)。随访调查,记录信息,分析每例孕妇妊娠期特点,比较2组间孕妇妊娠期差异性,分析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胎儿先天性畸形组孕妇妊娠年龄、妊娠前疾病史、妊娠期感染史、妊娠期用药史、有害物质接触史、家族性遗传病史、饲养动物史、不良孕产史、妊娠期精神紧张发生例数、妊娠期家庭装修例数、丈夫不良生活习惯例数等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高危因素较多,加强对相关因素的控制有助于胎儿先天性畸形的预防。
作者:时彦丽;张夕彦;刘凤秀;洛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与骨性关节炎( O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OA患者76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例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试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A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经过玻璃酸钠治疗后两者水平均降低,故血清IL-1β、TNF-α水平可作为反映OA病情的辅助指标,且应用玻璃酸钠治疗OA效果好。
作者:张雁军;柴利军;杜林海;苗湿平;段卫生;索超;赵玉晨;赵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晚期产后大出血( LPH)又称继发性产后大出血,即在分娩结束24 h后,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或异常阴道出血。晚期产后大出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原因首位[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升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低,外科治疗并发症多,使部分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动脉栓塞技术发展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作者:史欣;刘书花;申利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风险管理实习护生工作情况为观察组。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风险管理实习前本院护生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与投诉,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时兆芳;李丽敏;时风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正常孕妇产后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10例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的评估并实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10例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为95.45%,护理满意率为97.27%。结论提倡优生优育,定期进行孕期检查,针对产妇的影响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拉文;李占军;张英;张丽芳;张会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介导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超过4.0g/L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各106例,再次将高水平组随机分为A、B组,低水平组分为C、D组,各组均53例患者。在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A、C两组给予20U治疗剂量降纤酶,B、D两组给予10U治疗剂量降纤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治疗,A组疗效佳,B、C疗效次之,D组差。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A、C组,B、D组疗效进行比较,在不同剂量降纤酶水平对A、B组,C、D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的患者中运用大剂量降纤酶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燚隆;王香芝;侯芳素;周文芝;焦书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的未婚非意愿妊娠女性320例随机分为药物流产组162例和手术流产组158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组患者流产前、后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分。结果手术流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人工流产终止未婚非意愿妊娠的相当一部分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手术流产方式较药物流产方式更为严重。因此,患者心理状况也是临床医师选择流产方式的考虑因素之一,在流产前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作者:张艳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超声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SD、LVEDD、LA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LA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为(2.32±0.58)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谢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与评价超声造影与阴道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卵巢肿瘤的价值。方法将97例诊断或者怀疑卵巢肿瘤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对照组患者采用阴道彩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2组的穿刺次数、取材满意度、诊断准确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取材满意度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卵巢肿瘤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洁;王艳丽;杨桃云;王宪杰;李鹏彦;张万贺;杜永波;张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Hz)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Hz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Hz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胎儿脐带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并发高血压的妊娠者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查体血压正常的100例妊娠者为正常组,调查入组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是否早产、流产次数、家族高血压史,分析与妊娠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性,并于孕妇分娩后剪脐时取脐带血离心,制备血浆,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水平,做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BMI≥25kg/m2、年龄≥35岁、流产次≥2次、有家庭高血压史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r=0.675、0.641、0.721、0.693,P均<0.05),但2组早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4,P<0.05)。观察组胎儿脐带血清NT-proBNP水平为(503.8±34.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9±2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BMI、年龄、流产次数、家族高血压史为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对胎儿脐带NT-proBNP水平有提升作用,因此临床可通过测定NT-proBNP水平,判定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对胎儿心脏的损害情况。
作者:王淑丽;杨晓英;封志琴;崔晨迪;齐月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