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 ICU患者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刘晓荣;翟俊伟;张晓群;王素玲;李梅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绿脓杆菌, 耐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针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分析下呼吸道中绿脓杆菌感染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ICU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38例,对其深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进一步将获得的绿脓杆菌做药敏结果分析。结果绿脓杆菌对18种常见抗生素药敏结果为:对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到96.37%(186/193);其次为氯霉素53.37%(103/193)。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高,为93.26%(180/193);其次为环丙沙星89.12%(172/193)、左氧氟沙星87.05%(168/193)、阿米卡星86.53%(167/193)。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较大,对于ICU患者应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以延缓耐药菌的变异。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产科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导乐联合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3%高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导乐联合无痛分娩,能促进产科质量的提高,体现医疗的人性化,保证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田序华;李金英;葛凤兰;谷英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肿瘤的入路选用与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天喜;刘风先;郑子钊;焦广端;赵英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子宫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血清 IL-8、TNF、HCY、T及 PRL 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血清指标变化对子宫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3月该院子宫癌经手术治疗患者226例,术后评估各患者手术疗效,检测术后血清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睾酮( T)及催乳素( PRL)水平,密切随访并观察,以是否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灶为标准,81例患者存在转移或因此病故,为转移组,145例患者未发现转移病灶,为非转移组。探讨2组患者子宫癌手术疗效、术后血清各指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转移组优良率及IL-8水平低于非转移组,而TNF、HCY、T及PRL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血清IL-8、TNF、HCY、T及PRL水平变化对子宫癌的预后存在影响关系。

    作者:吴艳霞;苗蕊;李冬秀;王红娟;邢慧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声学造影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声学造影( CEUS)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在该院行常规超声检查而发现存在肝脏局部病变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CEUS组58例(98灶)和穿刺活检组59例(86灶),分别行CEUS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CEUS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EUS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应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 IL-1β、TNF-α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与骨性关节炎( O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OA患者76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例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试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A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经过玻璃酸钠治疗后两者水平均降低,故血清IL-1β、TNF-α水平可作为反映OA病情的辅助指标,且应用玻璃酸钠治疗OA效果好。

    作者:张雁军;柴利军;杜林海;苗湿平;段卫生;索超;赵玉晨;赵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基于 LISS、DHS、PFN-A 方法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佳方案

    目的:分析LISS、DHS、PFN-A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检验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LISS组43例、DHS组43例和PFN-A组44例。分别进行LISS倒置法, DHS法和PFN-A法治疗。记录并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恢复用时。结果 LISS组、DHS组和PFN-A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ISS组和PFN-A组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恢复用时等均明显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而LISS组与PFN-A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恢复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S法、DHS法和PFN-A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疗效,但PFN-A法和LISS法具有创伤小,流血量少,恢复用时短的优点,且LISS法与PFN-A法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是可观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霍强;王立峰;徐雪阳;索丽丽;石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 IL-1β、LDH 及 CK 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1-β( IL-1β)、乳酸脱氢酶( LDH)及血清肌酸激酶( CK)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和酶动力学法检测IL-1β、LDH和CK水平。结果试验组IL-1β、LDH、C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体内IL-1β、LDH和CK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临床上可以尝试应用检测三者水平作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姜庆会;郭铁;张军佩;王东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多潘立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较快缓解RE的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奋国;全美娟;雷晴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检测血清 DLL4与 VEGF水平判定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的Delta like样配体4(DL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采用EL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治疗(>6周)。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LL4和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LL4和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周围神经毒性、肝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可观,其原因可能通过调节胃癌血清DLL4水平和VEGF水平表达,两指标可用于胃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评价。

    作者:王国玉;武如芳;洪燕;杜娟;潘永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该院就诊的子宫肌腺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3.2%,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腺症的治疗效果明显,对子宫内膜厚度缩小,子宫体积恢复,以及月经量的改善均作用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琴;温丽君;孔灵芝;王丽英;侯学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D,心脏指数, LVEDV, LVESV有降低趋势,CO,SV有增加趋势,其中LVESV、CO、SV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对照组治疗后LVEDD,心脏指数, LVEDV, LVESV也有降低趋势, CO,SV有也增加趋势,但只有LVESV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LVESV、CO、SV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通过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李国鹏;张鹏;夏优玲;朱晃;李则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脐带血 NT-proBNP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胎儿脐带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并发高血压的妊娠者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查体血压正常的100例妊娠者为正常组,调查入组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是否早产、流产次数、家族高血压史,分析与妊娠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性,并于孕妇分娩后剪脐时取脐带血离心,制备血浆,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水平,做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BMI≥25kg/m2、年龄≥35岁、流产次≥2次、有家庭高血压史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r=0.675、0.641、0.721、0.693,P均<0.05),但2组早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4,P<0.05)。观察组胎儿脐带血清NT-proBNP水平为(503.8±34.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9±2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BMI、年龄、流产次数、家族高血压史为妊娠期高血压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对胎儿脐带NT-proBNP水平有提升作用,因此临床可通过测定NT-proBNP水平,判定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对胎儿心脏的损害情况。

    作者:王淑丽;杨晓英;封志琴;崔晨迪;齐月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 CysC、NT-proBNP 水平评定急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定急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血清CysC及NT-proBNP水平,分析其水平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的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 NYHA 心功能级别的升高, CysC、NT-proBNP 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06例患者治疗期间有42例发生心血管事件(事件组),64例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无事件组)。事件组CysC、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及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对于评定疗效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雪;刘润青;王兰芬;李印升;唐英俊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氧化亚氮吸入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法,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比较2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专叶;郭洁;冉彩红;李玉红;李晨霞;朱立艳;靳红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A组,手术开始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天幕下探查。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40例为B组,手术开始按照于炎冰等采用的手术探查方向,即行乙状窦后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比较2组手术中岩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92.5%(37例);术后并发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 B组有效率95.0%(38例);术后并发病侧听力障碍2例,随访期间好转。结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时,手术开始即选用紧邻听神经根上方探查,并结合神经内镜辅助进行观察,多数情况下不需处理岩静脉即可获得对三叉神经根区的良好显露,避免了岩静脉属支切断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涛;王坤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介导老年骨折治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介导老年骨折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该院老年骨折患者160例,同期收集该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老年志愿者130例,分别抽取所有患者及志愿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含量,比较2组HCY水平。根据HCY检测值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其中HCY>15μmol/L则为高HCY组,HCY≤15μmol/L为正常组。2组患者给予相同骨折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老年骨折患者HCY平均值为(15.51±2.86)μmol/L高于正常志愿者HCY平均值(13.66±2.1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正常组,骨折愈合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HCY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HCY组总有效率为71.29%低于正常组的9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骨折治疗存在相关性,其值越高,治疗效果越不理想。

    作者:徐彦霞;郭会敏;任彦铭;任国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超声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LVESD、LVEDD、LA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SD、LVEDD、LA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为(2.32±0.58)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谢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未进行麻醉,直接手术;其他2组分别进行相应药物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3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患者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呼吸不顺畅、肌肉阵发性痉挛、恶心感发生率均高于异丙酚组,注射疼痛感发生率低于异丙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进行麻醉的患者,不适感减少,麻醉效果显著。

    作者:韩东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仑膦酸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新进展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病之一,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桡骨远端骨折是绝经后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6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十万人每年就有300~400例出现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后的骨质疏松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研究发现骨折后尽快使用双磷酸盐可能会减少再次骨折风险[1],但是由于双磷酸盐的作用机制是抑制骨吸收,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动物实验反复证实双磷酸盐阻止硬骨痂成为成熟骨板,但是双磷酸盐对临床上的骨折愈合是否存在影响尚未明确[2]。本文对阿仑膦酸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探讨阿仑膦酸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

    作者:徐明珠;张录青;陆建海;张锁欣;林枫;宋子英;岳国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窦异位胰腺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窦异位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胃窦异位胰腺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乙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比较2组完整切除率、出血情况、穿孔情况和复发率。结果甲组出血率、穿孔率和复发率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完整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均能治疗胃窦异位胰腺,但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及手术之后所出现的并发症比较少,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云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