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仁群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该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屡有报道,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引起重视。笔者对我院急诊科2010~2013年抢救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14例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在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查呼吸内科2008年6月-2009年5月(PDCA 循环实施前,设为对照组)病历80份,5种护理文书,采用 PDCA 循环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质量控制。随机抽查呼吸内科2009年6月-2010年5月(PDCA 循环实施后,设为观察组)病历80份,5种护理文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文书质量比较,书写不规范与描述缺陷明显减少,实施 PDCA循环质量控制护理文书质量提高。结论运用 PDCA 循环能有效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梅元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冠心病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所谓整体护理就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佳护理。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推行,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对我院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30例(18.8%),大肠息肉28例(17.5%),溃疡性结肠炎23例(14.4%),肛周疾病(包括肛管炎、内痔、肛裂等)21例(13.1%),结肠炎(未明确原因)13例(8.1%)。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
作者:梁冬生;苏敏;周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提高临床用药的质量控制,采用反向高效液相(RP-HPLC)法测定盐酸加替沙星胶囊含量。方法采用 Hypersil-ODS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十二烷基硫酸钠(500:500:3.5),检测波长:292nm;流速:1.0ml/ min。结果加替沙星在0.06~0.8m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 =0.78%(n =6)。结论 RP-HPLC 法具有简便,准确,测定结果可靠等优点。可作为盐酸加替沙星胶囊含量测定。
作者:黄冬;马晓鹂;蔡伟明;冯玉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麻醉药有很多种,根据作用分有局麻药和全麻药,全麻药又分为镇静药、肌松药、镇痛药如瑞芬太尼[1]。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也因种类不同而有不同,但绝大部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具有可控性,即在规范使用下,它的不良反应只是短暂的,几乎对人体无危害,比如镇痛药就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药物代谢完后,这种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近20年来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在国内已有了较好发展,护理本科生的队伍日益庞大,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学者和护理同仁对此进行了大量分析促进护理本科生的管理,推动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作者:马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为加强处方正规化管理,完善医院处方软件系统,提高医院处方质量,确保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6~10月中草药处方每月200张,累计1000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总比例为21.5%(215/1000);处方存在脚注遗漏、配伍禁忌、超剂量、大处方等情况。结论医院电子处方中存在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处方用药超剂量且医师未签字等不合理情况,其中脚注遗漏现象较严重,需进一步完善院内处方软件系统,加强医师处方管理,提高医师和药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药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80例 COPD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 VCmax、FEV1和 PEF 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好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处于缓解期的 COPD 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尺骨冠状突骨折并不多见,尺骨冠状突骨折 Regan-Morrey分型[1]包括:Ⅰ型:冠状突尖小片骨折,骨片小于冠状突高度的10%,常游离于关节腔内或附于关节囊壁上。Ⅱ型:骨折块小于冠状突高度的50%,可伴肘关节不稳定。Ⅲ型:冠状突基底部骨折,骨折块大于冠状突高度的50%,肘关节不稳定。我科自2008年8月-2013年11月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我局现有79个离退休老干部,100余名正式职工。每年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性工作,对他们的健康档案加强管理也是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上级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必须规范化管理,才能使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及老干部满意。然而计算机管理和档案分类整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手术室分别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和传统一般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前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前 SAS 评分、SDS 评分、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秋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2014年1月份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后续制定麻醉性镇痛药管理规定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份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麻醉性镇痛药的种类、数量、销售金额、处方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1月份医院患者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涉及9个品种9个规格,口服缓释制剂的使用量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使用金额大。结论该院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使用中基本合理,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倪红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就国内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展状况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吴清安(综述);倪敬学(审校)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患者中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多发性特征,而低钠血症则是肺心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危机患者生命。为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增加对该病症的正确认识,笔者对我院4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对我院收治的2例冠心病患者在使用参脉和丹参酮针剂联合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的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孙凌;叶宏京;吴秀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日趋增多,且大多存在合并症,而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症远高于其他系统合并症,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是导致围手术期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肺部并发症远较心脏异常更为普遍,其患病率平均为30%[1],无论是肺功能正常还是具有肺部基础疾患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都会发生明显改变。这些改变的程度差别很大,对患者预后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加强对老年腹部手术呼吸系统合并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呼吸操是老患者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呼吸操锻炼,能增加呼吸肌的工作效率,提高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达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了呼吸操锻炼对老年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接受外科腹部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已成为治疗严重的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手术,但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有血肿、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我科对72例患者施行了 THR,术后精心治疗及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急腹症是临床多种急性腹痛疾病的总称,是急诊科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也是需要早期得出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往往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个科室,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多端、病情危重的特点,且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误诊误治失治的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医师对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难题。现谈谈对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治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孙多振;梁玉庆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