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叶宏京;吴秀清
目的:对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调查 COPD 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使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病死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在 COPD 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发挥有效作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自拟扶阳固肾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HBV 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自拟扶阳固肾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阿德福韦酯,2组疗程均1年,观察其 HBeAg 阴转、抗 HBe 阳转及 HBV-DNA 阴转情况,并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在 HBeAg 阴转、抗HBe 阳转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HBV-DNA 阴转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扶阳固肾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口服干预治疗慢性 HBV 携带者有一定临床疗效。
作者:雷其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清洁灌肠的有效方法,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60例需清洁灌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清洁灌肠法,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患者不适反应、灌肠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改良式清洁灌肠法,具有省时省力、减少不适反应、灌肠液无外流,灌肠无强烈排便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海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麻醉药有很多种,根据作用分有局麻药和全麻药,全麻药又分为镇静药、肌松药、镇痛药如瑞芬太尼[1]。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也因种类不同而有不同,但绝大部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具有可控性,即在规范使用下,它的不良反应只是短暂的,几乎对人体无危害,比如镇痛药就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药物代谢完后,这种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
作者:魏成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7例 ADR 进行分析。结果57例 ADR 中,>60岁患者26例(45.61%),为常见的是损害皮肤及其附件21例(36.84%),参麦注射液等前3位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ADR 44例(77.19%);严重不良反应2例(3.51%)。结论中药注射液 ADR 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医师要辩证施治,正确选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降低 ADR发生率。
作者:刘新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体检者的满意状况是由其期望值和感知所决定的,其期望值越低,就越容易满足,实际感知越好,也越容易满足。当感知低于期望值时,体检者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甚至抱怨和投诉。体检者满意度也取决于消费期望的实现程度,同时又是其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情感。体检者满意度既受其对产品或服务认知性评估的影响,也受其情感影响,这种情感是体检者对产品或服务属性与体检者对自己终获得的消费价值的心理体验。因此,对影响体检者心理情感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成为健康管理工作者提高体检者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罗聪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00张处方,依照有关法规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书写规范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343张,占点评处方的28.58%;使用注射剂处方数为321张(26.8%),使用抗菌药处方数为366张(30.5%)。结论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不规范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潘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比较含莫西沙星的十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 Hp 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前5d 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 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对照组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 Hp 根除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莫西沙星的序贯疗法,具有安全、疗效高、不良反应低、依从性好的优点,可为根除 Hp 的首选方案。
作者:马文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2014年1月份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后续制定麻醉性镇痛药管理规定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份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麻醉性镇痛药的种类、数量、销售金额、处方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1月份医院患者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涉及9个品种9个规格,口服缓释制剂的使用量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使用金额大。结论该院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使用中基本合理,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倪红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比较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宫颈刮片在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方法对接受妇科病普查的对象进行筛查,分别采用宫颈刮片和 TCT 检测,对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TCT 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T 作为一种高检出率的检测手段,具有更高的筛查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周静霞;夏天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压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优势,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保持血压平稳,更好的保护心血管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降压效应以及更好的肾脏保护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水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1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各80例。A 组按照循证设计的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诊科内救护;B 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2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A 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病死率亦低于 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设计科学,体现了现代急救护理的先进理念,较传统护理流程更具优势,可提高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高永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1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类型、给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为1.21:1;诱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主要为抗菌药物和心脑血管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占35.03%,心脑血管用药占37.58%;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91.08%。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做好药物不良反应宣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彭南星;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多潘立酮片用于消化不良、腹胀、嗳气等。国家药品标准新增多潘立酮片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我国新版 GMP[1]不少章节反复强调分析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本文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第2部附录 XIX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检查多潘立酮片的有关物质,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确认该方法适用于多潘立酮片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游水英;李运群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乳酸依沙吖叮通过羊膜腔内注射在中期引产中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11月收治的妊娠中期引产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叮通过羊膜腔内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比较2组不同用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用药至引产结束的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效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应用乳酸依沙吖叮羊膜腔内注射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用于妊娠中期的引产中,引产时间相对缩短,不良反应减少,安全性增高。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进行 PFNA 手术治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结果行循证护理后患者心理焦虑、抑郁情况较护理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满意度评分为(94.31±2.17)分。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心理情绪,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柳凤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对我院收治的2例冠心病患者在使用参脉和丹参酮针剂联合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的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孙凌;叶宏京;吴秀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压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明显,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血压下降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强,护理人才匮乏,护士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临床护士配备不足,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现象严重。探讨当前护理职业现状、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护理职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满意。但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日益普及、手术适应证扩充以及接受手术人群年龄范围的扩大,长期随访中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柄折断、股骨骨折、关节疼痛等病例亦逐步增多[2]。为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以更好的应用,减少一些临床应用的弊端。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非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