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与实践

高永珍

关键词:休克, 创伤性, 失血性, 循证护理, 急救护理流程, 链式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循证链式急救护理流程的设计,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1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各80例。A 组按照循证设计的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诊科内救护;B 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2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A 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病死率亦低于 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链式急救护理流程设计科学,体现了现代急救护理的先进理念,较传统护理流程更具优势,可提高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小儿术后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小儿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108例需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 A、B、C 组各36例。A 组持续性吸入七氟醚联合氯胺酮;B 组间断吸入七氟醚联合氯胺酮;C 组仅予氯胺酮肌内注射。比较3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患儿呕吐状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B、C 组麻醉一般情况与 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的患儿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B、C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在小儿术中持续性吸入,患儿术后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文俊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3组,统计治疗成功率、输卵管复通率及再妊娠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β-hCG <1000U/ L 且继续下降,盆腔包块<3cm,无腹腔内出血;血β-hCG <500U/ L 用米非司酮治疗;血β-hCG 在500~2000U/ L 用甲氨蝶呤治疗。结论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有失败,但它减少了手术的损伤,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海霞;贾云昀;李全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唯阴康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唯阴康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2012年5月-2013年11月诊治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唯阴康治疗)50例和对照组(碳酸氢钠冲洗)45例,治疗10d 后比较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唯阴康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宋晓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我院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调查

    目的:调查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海门市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K-B 法进行药敏试验,LIS 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屎肠球菌等为常见菌。各类 G +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性。G -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掌握细菌耐药谱的变化,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万海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患者中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多发性特征,而低钠血症则是肺心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危机患者生命。为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增加对该病症的正确认识,笔者对我院4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我院2012年1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 ADR 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 ADR 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171例 ADR 报告中>60岁人群所占比例大,女性患者发生 ADR 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ADR 发生率高;ADR 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 ADR 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 ADR 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顾中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进展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具威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初诊就被诊断为Ⅲ期以上,丧失手术机会,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1]。但是这样的疗效不尽人意,肺癌维持治疗已经引起了全球临床工作者对肺癌的高度重视,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 NSCLC 的维持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邓宏国;苏永强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氧化应激与 Nrf2对胰岛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DM)已经成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T2DM 主要是以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疾病[1],其发病机制仍未研究透彻;但是目前认为 T2DM 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细胞受损,并且胰岛素抵抗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GSIS)受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 GSIS具体的信号通路仍未明确。研究表明,糖代谢产生的活性氧(ROS)如过氧化氢是 GSIS 信号通路的组成之一[2]。随着 ROS的产生,抗氧化酶表达增加,GSIS 和葡萄糖刺激的 ROS 受到抑制。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糖代谢的活性氧作为信号通路促使GSIS 过程和 ROS 诱导抗氧化酶对 GSIS 抑制过程的综述,进一步了解 ROS 的双重作用从而为糖尿病治疗中抗氧化剂的有效性提供指导。

    作者:郑海丽;丁启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30例(18.8%),大肠息肉28例(17.5%),溃疡性结肠炎23例(14.4%),肛周疾病(包括肛管炎、内痔、肛裂等)21例(13.1%),结肠炎(未明确原因)13例(8.1%)。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

    作者:梁冬生;苏敏;周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国内发展状况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就国内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展状况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吴清安(综述);倪敬学(审校)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药热奄包进行穴位治疗,3周后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较单用西药疗效更好。

    作者:杨慧劼;崔建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产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产房是是产科的高危区,妊娠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母婴及家属带来严重后果,极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高度负责,并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笔者分析我院产房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常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子宫内膜是一个能周期性脱落和生长的组织,在妇女生育期间大概有400次的循环。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清的妇科疾病,当子宫内膜异位在子宫腔以外呈现周期性生长内异症即形成,并经常引起疼痛和不孕[1]。生育期妇女内异症的患病率约为10%,内异症的诊断需要在可视状态下获取病理组织并行组织学检测。大约100年前就有文献对此种疾病进行描述,并对此种疾病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包括月经逆行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残余胚胎细胞被激活生长发展学说、血行或淋巴转移学说,近还有提出成人干细胞学说[2]。值得关注的是无一个学说能够充分的解释这种疾病的所有表现,包括很少见的男性内异症病例[3]。内异症的发生局限于月经来潮和经血逆行的物种,需提供经血组织逆流到腹腔的机械性因素及允许组织定殖的可能。持续生长和增殖要求异位的子宫内膜在腹膜微环境中完成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月经逆行,有活力的内膜组织碎片可以逃避凋亡,逃脱正常的免疫监督,侵入完整的上皮层,快速的生成血管样结构。

    作者:苗凤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常规心电图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76例,同时也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在276例患者当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呈现阳性的有139例,占总体的50.36%;采用心电图阳性的167例当中,冠状动脉造影呈现阳性的有102例,占总体的61.7%;在心电图阴性的109例当中,有冠状动脉造影呈现阳性的有41例,占总体的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心电图 ST-T 变化并不是非冠心病所独有的,因此,冠心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孟云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 COPD 缓解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80例 COPD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 VCmax、FEV1和 PEF 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好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处于缓解期的 COPD 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保胎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保胎的成功率,因此临床上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患者心理的护理,增加对患者的关怀,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姬文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药物性心肌保护剂的研究现状

    心肌保护是指在心脏手术术中或术后所采取的减轻及预防心肌缺血后损伤的策略和方法。心肌缺血后损伤可部分理解为我们所知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心脏手术当中无法避免。

    作者:王保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近20年来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在国内已有了较好发展,护理本科生的队伍日益庞大,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有关学者和护理同仁对此进行了大量分析促进护理本科生的管理,推动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作者:马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中重度 COPD 患者70例临床依从性研究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中重度 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吸入舒利迭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能够每天坚持治疗61例(87.1%);正确用药21例(30.0%);正确时间吸入60例(85.7%);坚持康复治疗44例(62.9%);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51例(72.9%)。结论利用舒利迭进行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比较低,需要医师正确指导,加强理论教育,让患者正确服用舒利迭以及对 COPD 的严重性进行正确认识。

    作者:苟锡军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改良气管套管堵管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科自2011年以来,对气管切开需堵管的患者60例采用改良的一次性引流袋作为内芯进行堵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芸;黄文娟;吴盈东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