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丽
目的:观察比较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并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46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总有效率97.3%,明显优于用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药物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俊;班耿;张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产房是是产科的高危区,妊娠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母婴及家属带来严重后果,极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高度负责,并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笔者分析我院产房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常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丽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30例(18.8%),大肠息肉28例(17.5%),溃疡性结肠炎23例(14.4%),肛周疾病(包括肛管炎、内痔、肛裂等)21例(13.1%),结肠炎(未明确原因)13例(8.1%)。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
作者:梁冬生;苏敏;周丹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手术室分别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和传统一般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前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前 SAS 评分、SDS 评分、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秋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强,护理人才匮乏,护士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临床护士配备不足,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现象严重。探讨当前护理职业现状、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护理职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尤其重型颅脑损伤,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护理复杂。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伤后持续昏迷>12h、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者出现再次昏迷,明显的神经系统病理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变化的患者。患者进入重症医学科后经过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救治效果。我科共抢救和护理1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泽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冠心病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所谓整体护理就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佳护理。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推行,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对我院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7例 ADR 进行分析。结果57例 ADR 中,>60岁患者26例(45.61%),为常见的是损害皮肤及其附件21例(36.84%),参麦注射液等前3位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ADR 44例(77.19%);严重不良反应2例(3.51%)。结论中药注射液 ADR 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医师要辩证施治,正确选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降低 ADR发生率。
作者:刘新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急腹症是临床多种急性腹痛疾病的总称,是急诊科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也是需要早期得出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往往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个科室,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多端、病情危重的特点,且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误诊误治失治的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医师对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难题。现谈谈对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治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孙多振;梁玉庆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肝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2组患者同时口服葵花牌护肝片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注射液+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完成抗结核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异烟肼、利福平注射液、乙胺丁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新琼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在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查呼吸内科2008年6月-2009年5月(PDCA 循环实施前,设为对照组)病历80份,5种护理文书,采用 PDCA 循环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质量控制。随机抽查呼吸内科2009年6月-2010年5月(PDCA 循环实施后,设为观察组)病历80份,5种护理文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文书质量比较,书写不规范与描述缺陷明显减少,实施 PDCA循环质量控制护理文书质量提高。结论运用 PDCA 循环能有效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梅元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出院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随访等,观察组在出院后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并在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后在饮食、服药、自我检测血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及管理能力,还能改变不良习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了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丰山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儿 VAP 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 的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发生 VAP 的早产儿(61例)归为 VAP 组,未发生 VAP 的早产儿(28例)归为对照组。分析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细菌感染情况等因素对发生 VAP 的影响。结果2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细菌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感染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结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多次气管插管、长时间机械通气、细菌感染等是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 VAP的发生。
作者:蔡佳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00张处方,依照有关法规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书写规范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343张,占点评处方的28.58%;使用注射剂处方数为321张(26.8%),使用抗菌药处方数为366张(30.5%)。结论医院门诊处方存在不规范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潘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 ADR 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 ADR 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171例 ADR 报告中>60岁人群所占比例大,女性患者发生 ADR 的概率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0.6:1;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ADR 发生率高;ADR 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 ADR 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 ADR 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顾中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门诊处方分析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提高医院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抽取医院2013年门诊处方1200张,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提供的《处方点评工作表》要求逐项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医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当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小萍;王豫;王静;王登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呼吸内科2013年6~12月收治的63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频度、费用和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中58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白色念珠菌所占病原菌比例大,肺炎支原体所占呼吸道抗体比例大,抗菌药物共涉及11类38种;使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率为80.31%。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德承;陈丽娜;陈颖;罗卢萍;邹兰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肢体功能康复有较积极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秦昭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就国内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展状况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吴清安(综述);倪敬学(审校)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临近组织发生的炎症,简称盆腔炎,是因女性日常生活卫生不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1]。盆腔炎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而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发展而来的,病情常反复,当机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便有可能急性发作,为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作者:于思慧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