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早扬
目的:调查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对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自制病毒性肝炎护理相关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问卷中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情况、对预防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疾病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均较低。结论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不到位,导致疾病逐渐深入发展,在家庭及社会中广泛传播,升高了发病率。因此,在住院期间给予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玲;段距萍;何影;刘洪碧;余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59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32例,乙组27例。甲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乙组患者单独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90.6%)高于乙组(62.9%),甲组心电图治疗效果有效率(87.5%)高于乙组(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症状,安全性好。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门诊治疗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将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试验组采用王氏保赤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儿及家属满意率、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2.5%(33/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95%(38/40),对照组为65%(26/4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试验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15.0%(6/40),低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采用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较好,患儿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较低。
作者:廖毅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15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和氢氯噻嗪组(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复方片剂12.5mg/d),每组40例。给药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氨氯地平组有1例患者未能完成研究,余均坚持服药并完成随访。血压控制方面,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后氢氯噻嗪组24h平均舒张压较氨氯地平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肌酐、尿酸水平低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舒张压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肌酐、尿酸较高者应优先选择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作者:陈寿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国际视觉模拟( VAS)评分分别为(4.5±1.2)分、(7.6±1.3)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无一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患儿发生尿潴留、牵拉痛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朱雪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校医务室及西乡塘社区医院2008年1月—2014年4月随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服药后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依从性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药物。
作者:陈芳莲;农秋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560例,对其痰液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患者痰液中检出革兰阴性菌1200株,革兰阳性菌570株。1200例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25.8%)、大肠埃希菌(24.5%),鲍曼不动杆菌(14.1%)所占比例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低的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观察其病原菌分布并进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春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在气管切开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气管切开术后需留置胃管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8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低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采用喉镜辅助下置入带导丝的胃管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插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蓝春风;廖秀英;蓝雪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门诊及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9例)和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43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龈沟出血指数( SBI)和探诊深度( P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 SAA 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 FBG )、空腹胰岛素( F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素介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并分析SA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SAA水平与FBG、TNF-α、IL-6、SBI、Fins、PD和HOMA-IR成正相关(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清SAA水平与炎性反应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反映牙周破坏程度的敏感指标,可成为判断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江萍;王瑶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综合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被我院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198例体检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和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规范的个体化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的控制情况及随访2年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靶器官器质性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TC、TG、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靶器官器质性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的个体化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作者:陈苏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血清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清蛋白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后,35例患者肛门功能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其中88.57%(31/35)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患者术后血清清蛋白为(38.6±11.7)g/L,高于术前的(25.4±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 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
作者:邹振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3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退热时间及复发次数。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复发。
作者:张继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62张抗生素处方,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2张抗生素处方中,74张为不合理处方,占8.6%。74张不合理处方中,头孢菌素类41例(55.4%),喹诺酮类22例(29.7%),大环内酯类11例(14.9%);口服用药53例(71.6%),静脉注射16例(21.6%),肌肉注射5例(6.8%)。不合理用药类型以重复用药多,共25例,占33.8%,其次为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剂量不足、给药方式不当、药理拮抗以及3种抗生素联用。结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有针对性的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徐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对结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6%(3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护理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有2例死亡。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彩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32例,对其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分成试验组16例(16只眼)和对照组16例(16只眼),试验组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对照组未注射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3例(18.75%),好转11例(68.75%),无效2例(18.75%),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1例(6.25%),好转8例(50.00%),无效7例(43.75%),总有效率为56.2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结论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张兴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接诊的78例小儿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检测观察组患儿用药前、术后第1、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渗血、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第1、3天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术野渗血、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安全、可靠,有效地减少了患儿渗血、出血量以及引流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疾病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4.4%;观察组知晓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肠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20),对照组为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肠炎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熊开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记录,统计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大部分科室都用到了质子泵抑制剂,共计使用1532例次,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共计60例次,主要包括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药物配伍问题等。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整体上处于合理水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用药时间、患者情绪等;依然存在部分不合理应用情况,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对药物的认识。
作者:单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儿童抑郁症,而且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早期抑郁可以被诊断。但是,究竟哪一种变量可以预测儿童早期抑郁,这些预测因素是否与儿童其他发展阶段的预测因素类似,目前还不清楚。对此,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系的 Sara J. Bufferd 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早期抑郁的预测因素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预测因素相似。该研究结果近发表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杂志上。这是一项多方法、多被调查者的纵向研究,研究对象为一个大型社区的3~6岁儿童。在他们3岁时评估他们6岁时的抑郁发作预测因素,包括:儿童精神病理学(通过父母诊断会谈评估)、儿童性情、同龄人功能教师评分、父母精神病理学(通过诊断会谈评估)和心理社会坏境(父母的敌意、家庭应激原和父母教育)。研究结果显示,若干变量预测了儿童6岁时的抑郁发作,包括:儿童焦虑症病史、难以自制的儿童性情、较差的同龄人功能、父母情感障碍、焦虑和物质滥用既往史,早期和近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父母教育。
作者:丁香园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