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秋香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A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B组,所有患者均运用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及控制饮食等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A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进行有效控制,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考虑到心理—情感、身体和生理因素对维持良好产程进展的重要性,笔者将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B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A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配以普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使用他汀类药的A组相比常规治疗的B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不断探索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注意用药剂量,以提高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卢秋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效果。方法将58例支气管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对照组予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诱导。观察和记录2组检查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注射痛、供氧不良、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注射痛和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过程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诱导效果。
作者:黄首南;肖兰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泮托拉唑加倍量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双倍剂量的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泮托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双倍剂量治疗,可有效减少出血,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可在各个年龄层发病,多发生于20~30岁的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为主要特点,有时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1]。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一旦确诊及早实行阑尾切除术,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以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舒适理论在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舒适理论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对24例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舒适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83%(23/24)显著高于观察组的75.0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11.33±1.8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25±1.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中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临床诊断。方法收集2009-2013年间住院的胼胝体梗死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9例,二者均合并5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颈部血管彩超显示颈动脉和(或)椎动脉硬化24例。临床症状有偏瘫、言语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小便障碍、失用等。 MRI表现胼胝体膝部病变6例,体部病变10例,压部病变8例,膝部合并体部2例,膝部合并压部病变1例,体部、膝部、压部均受累1例。 MRA证实有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11例,预后基本痊愈18例(64.3%),显著进步9例(32.1%),无变化1例(3.6%)。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因为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韩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血液透析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对患者透析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从患者的角度还是从血液净化技术的角度均要求渗透用水的纯度和安全,特别是现在随着患者维权意识和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本文就血液透析用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作者:余春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入院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结果不同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型好发部位及主要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患者年龄等综合考虑,以使患者大获益。
作者:曹永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随着市场和检测对象的不断扩大和繁复,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行政监管范围随之改变,国家之前所设立的药品检验机构开始需要承担的检验对象从单纯的药品检验扩大到现在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检验。由于药品检验机构在单纯药品检验时期已经形成较为固化的工作模式,如果需要同时兼顾做好食品检验工作,其原来已经固化的药品检验模式需要加以调整,以便适应食品检验的不同需求。食品检验与药品检验在检验标准、检测项目和检验目的都有明显区别,所以,需严格要求药品检验机构工作人员所在开展食品检验时要打开思维,不断的吸纳食品检验新资讯、新标准,尽量把药品检验和食品检验的工作人员仪器、技术配套等分开,组建新的工作团队和新的工作模式,提升食品检验能力,为行政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作者:曾庆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结果118例ADR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高,为41.5%(49/11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为16.9%(20/118);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所占比例大,为83.1%(98/1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为39.0%(46/118)。结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以这些因素为重点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尽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李韦甫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局部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甲硝唑治疗,B组患者替硝唑治疗,C组患者奥硝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3组患者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浓度。结果治疗后C组的总有效率98%和B组的总有效率92%均高于A组的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IL-2、IL-8和IL-1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组下降幅度大,B组次之,A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奥硝唑、替硝唑和甲硝唑,三者均可降低局部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水平,但奥硝唑降幅远大于替硝唑和甲硝唑。
作者:唐爱琴;齐力;狄丽平;梁树业;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2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稍红肿伴轻微疼痛者3例(5.66%),出现患处关节明显疼痛伴活动受限者1例(1.89%),观察组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雁军;柴利军;杜林海;苗湿平;段卫生;索超;赵玉晨;赵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咽部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往对此类患者常是在间接喉镜下探查钳取。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电子喉镜下行咽部异物的查取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电子喉镜下异物取出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为提高医院制剂室实习带教水平和质量,应将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和提高实习生的带教质量惯穿于整个带教管理工作中,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带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以培养新时期得到社会认可的新型创新和应用型高级人才。
作者:徐雪荣;王智颖;王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灭吐灵,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并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嗳气等消化功能障碍[1]。其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常被误诊[2]。临床上该药正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部分基层医疗单位仍在使用[3]。为此,笔者对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安全应用甲氧氯普胺和准确诊断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药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药房是医疗活动中后环节,如果药师未处理好药患关系,而导致纠纷,患者有可能将在医院诊治过程中的一切不如意全部发泄在药师的身上,而导致药患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甚至医院的发展,分析引起药患纠纷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改善药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李秀银;贾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辅治冠心病患者症状的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常规性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辅治冠心病患者症状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电图、控制心绞痛。
作者:吐亚;周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74例,根据损伤的新鲜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40例急性损伤患者均痊愈,术后未出现腮腺导管瘘、腮瘘,患者均在术后9~12月内恢复正常;34例陈旧性损伤患者中,导管瘘及腮腺腺体瘘患者均痊愈,其中神经移植及面神经吻合患者3例。结论明确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的损伤类型,并尽早处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