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效果及对血清脂联素、TNF-α的影响

商国君;苗雪英;郑秀清;线丽华;刘风先

关键词:尿毒症, 中药灌肠,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清脂联素, TNF-α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TNF-α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配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TNF-α水平,促进尿毒症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药患关系分析

    药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药房是医疗活动中后环节,如果药师未处理好药患关系,而导致纠纷,患者有可能将在医院诊治过程中的一切不如意全部发泄在药师的身上,而导致药患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甚至医院的发展,分析引起药患纠纷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改善药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李秀银;贾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对免疫 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及对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半年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影响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和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 CD8+细胞数及IL-2、TNF-α、INF-γ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显著,促使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趋向于正常水平。

    作者:王友君;孙宇;李文静;陈永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骨痛汤对骨关节炎大鼠 TGFβ1和 BMP2表达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消骨痛汤对骨关节炎(OA)大鼠模型中软骨和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MP2)的表达。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干预,其余3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开始给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双氯芬酸钠(西药组)和中药消骨痛汤(中药组),灌胃8周后取软骨及滑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BMP2在软骨和滑膜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西药组软骨、滑膜中TGFβ1、BMP2水平低于中药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正常组TGFβ1和B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骨痛汤能上调OA大鼠软骨和滑膜中TGFβ1和BMP2的蛋白表达。

    作者:郝亚明;胡永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PIVAS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干预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对医院2013年1-12月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溶媒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当、给药浓度不合理以及药物间配伍禁忌等。结论药学干预能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通过医嘱审核及干预,静脉用药医嘱得到了有效规范,药师在提高静脉用药合理性和适宜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武星;卢红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陪护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陪护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使护患关系进一步融洽,降低陪护率,使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夕英;冯欣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清 TNF、HCY、T及 PRL 水平与子宫癌术后转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同型半胱氨酸( HCY)、睾酮( T)及垂体泌乳素( PRL)水平与子宫癌术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将226例子宫癌术后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转移情况分为观察组(术后转移)110例和对照组(术后非转移)116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循环酶法检测2组血清TNF、HCY、T及PRL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及PRL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NF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TNF、HCY、T及PRL的水平与子宫癌术后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艳霞;苗蕊;李冬秀;王红娟;邢慧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肌梗死患者 PCI围术期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围术期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诊断为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留观24h。研究组PCI术前30min给予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2~5mg静脉推注或吗啡5~10mg肌内注射,效果不显时给予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30min(T1)、1.5h(T2)、6h(T3)、12h(T4)、24h(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2组患者T0时SBP、DBP及H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研究组SBP、DBP、HR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15%,同时间点2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可平稳降压,稳定心率,对心脏起保护作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作者:王道伟;王芬梅;韩艳敏;张大海;陈丽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筛查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98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乳房肿块有无沙粒状钙化肿块边界、数目和形态,不同肿块血流Adler分级情况,比较良恶性肿块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Vs)、舒张末期流速( Vd)及阻力指数( RI)。结果98例患者共发现肿块132个,肿块大小为2mm ×5mm~46mm ×32mm,肿瘤边缘无包膜,不平整,呈“蟹足状”或“毛刺状”,内部有不均质实性低回声;其中57例为恶性肿块,可测及血流51例,显示率为89.5%。41例为良性肿块,可测及血流14例,显示率为34.1%。27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得动脉血流频谱,其中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块16例,良性肿块的Vs、Vd和RI值均小于恶性肿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日渐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主要方式,切实提高了早期和中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袁斌;黄荣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效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25mg(2.5 ml)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疗程5周,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周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7mg(1ml)复方倍他米松,对照组治疗第1周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注射用水1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评价患者膝关节Lequence评分,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膝关节Lequenc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联合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和透明质酸钠,短期疗效较好,能显著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渗出症状,且激素用量小,不良反应小,疗效维持时间长。

    作者:王志达;刘盼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参麦丹参活血益气方联合持续血液透析用于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参麦丹参活血益气方联合持续血液透析用于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持续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和参麦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水平,以及中医症候得分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得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麦丹参活血益气方联合持续血液透析用于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连江;南风艳;任彦铭;郭会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带蒂皮瓣转移修复颅脑损伤后骶尾部压疮的护理

    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需卧床治疗,是骶尾部压疮的高发人群[1]。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若发生压疮,治疗困难,特别是Ⅳ期压疮治疗更加棘手,常需要手术皮瓣转移修复。我院对收治的7例颅脑损伤合并IV期骶尾部压疮患者,采用带蒂皮瓣转移,结合术前指导,术后皮瓣血运观察及血管危象处理,患者出院宣教等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娄旭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类狂犬病性癔症临床诊疗分析

    类狂犬病性癔症是由狂犬病事件作用于癔病个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可有一些符合狂犬病特点的“症状”或自我感受,但查不出神经系统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和因此而产生的症状,客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症状常受精神因素特别是受其他人谈及狂犬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再次看见咬他的动物出现等影响。

    作者:颜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考虑到心理—情感、身体和生理因素对维持良好产程进展的重要性,笔者将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牙隐裂患者145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牙隐裂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和患者症状将145例牙隐裂患者分别进行调牙合后树脂充填、直接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并对患牙进行1年及2年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对牙隐裂患者进行直接全冠修复1年及2年的有效率为92.1%和89.5%,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有效率分别为97.7%和95.4%,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保存患牙,都高于备洞后树脂充填,其1年及2年的有效率为80.0%和55.0%。结论早期发现牙隐裂,合理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能有效保存活髓,保留患牙,恢复咬合功能。

    作者:苗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前,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和临床实践在我国大力推广。整体护理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它主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皮、肉、筋、骨、五官、九窍共同完成人体的机能活动[1]。护理患者时要注意护理对象的整体性,考虑环境、气候、季节、人际关系对患者的影响,整体护理至70年代发展为一种特定的护理工作制度。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入责任制整体护理,它作为一种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由一位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连续性护理,使患者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其中就贯彻了整体地观察、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整体护理思想[2]。而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们夯实基础护理,这对我科临床护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科2013年1月-6月对所有住院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品不良反应118例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集的118例ADR报告。结果118例ADR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高,为41.5%(49/11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为16.9%(20/118);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所占比例大,为83.1%(98/1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为39.0%(46/118)。结论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以这些因素为重点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尽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合理。

    作者:李韦甫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辅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吸氧、抗凝、对症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只加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辅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使用硝酸甘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霞;侯宝松;张丽花;王海峰;孔繁华;胡慧英;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黄芪注射液辅治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辅治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辅治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舒适理论在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理论在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舒适理论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对24例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舒适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5.83%(23/24)显著高于观察组的75.0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11.33±1.8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25±1.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中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