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沟通技巧在维持良好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姚建园

关键词:护理, 护患关系, 沟通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是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纽带。我们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不得当的眼神都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导火索。我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养护”,随之而来的是各项繁重的护理操作,然而我们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常常不解释、不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等,严重造成了患者的不满,甚至形成投诉事件的发生。现在各家医院高度提倡优质护理服务,消除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使其在心身具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目前护士在交流、沟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未形成具体的模式而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把沟通灵活的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并得到患者认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沟通技巧分述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导管隧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复发1例

    患者,女,46岁,肾移植8年后再行血液透析4年,血管通路为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半年前于血液透析治疗回家后自觉导管隧道口处疼痛,无发热,体格检查:导管隧道口见红肿,按压之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0.18×109/ L,血红蛋白85.1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78;(2)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3)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诊断为:1.长期导管隧道感染2.慢性肾衰竭( CKD-5期)。患者自诉有“头孢”过敏史,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每天2次×10d,治疗第6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自觉症状良好。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6×109/ L,血红蛋白84.7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第11天改口服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5d。治疗结束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导管口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32×109/ L,血红蛋白88g/ L,中性粒细胞比率0.84;长期导管抽出血液血培养:未培养出细菌;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铜绿假单胞菌;氨曲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ml +氨曲南2.0g 经长期导管推注及阿米卡星0.4g 肌内注射,每天2次×20d,治疗第10天血常规示白细胞7.28×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0.62%;第14天隧道口干燥无分泌物,无红肿,无疼痛。同时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百多邦”外用,观察半年患者未再出现导管隧道感染。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出血伴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护理策略

    脑出血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病程漫长,肺栓塞一旦出现,随时危及生命。临床上对肺栓塞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施行抗凝溶栓治疗,但此类治疗方法会由于全身用药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制约了其病情的改善。而对于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对其采用介入治疗溶栓的效果较为显著[1]。而肺栓塞进行抗凝治疗,在脑出血急性期易致再出血,治疗上存在矛盾。因此提高对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的诊疗水平十分重要,同时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科收治的6例脑出血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丽娜;王月华;卫翻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出现增生肥厚所致,肌瘤体积较大者出现腹部包块、子宫增大、压迫症状等,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多引起月经异常,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症,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章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分析

    目的:分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常遇问题,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12年药检所采用传统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即不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质量抽查;2013年初,本所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该院实际情况,指派专人定期对该院药品进行抽查,并将所得结果公示及时告知患者。结果2013年该院药剂科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患者对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2012年,药品质量事故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医院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应引起药检所及医院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陈金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7例符合 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奥沙西泮和地西泮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 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奥沙西泮组肝功能异常出现率小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西泮和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相似,氮奥沙西泮对肝功能的影响小,更为安全。

    作者:王培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儿麻醉效果满意,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 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后躁动及屏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更稳定。

    作者:张威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抗脑衰胶囊对 Aβ25-35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脑衰胶囊对 Aβ25-35诱导的皮质神经元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 Aβ25-35(10μmol/ L)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加入抗脑衰胶囊含药血清共培养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应用 MTT 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脑衰胶囊含药血清共培养组神经元的生存状态明显改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抗脑衰胶囊可显著对抗 Aβ25-35对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提高细胞存活率。

    作者:王宪英;王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自拟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自拟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高血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自拟降脂方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脂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脂患者效果十分理想,无不良反应,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吴德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通脉降脂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通脉降脂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通脉降脂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通脉降脂片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 A、B 2组各48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B 组给予甲钴胺500μg,3次/ d,加莫沙必利5mg,3次/ d,饭前30min 服用。A 组在 B 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2次/ d。疗程均为21d。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 B 组的77.08%(37/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师苹;杨红坡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精神,中医科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12月在医院住院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78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63岁。能够完全自理的患者145例,部分能自理的患者16例,不能自理的患者2例。患者家庭均支持配合治疗。

    作者:王娟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工作中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并结合开展药学服务与临床实践内容,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剂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药剂师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结论在临床药学工作中,药剂师能够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有效促进,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监测与纠正,进一步推进药物的有效、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储莉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与处理

    中心静脉压(CVP)是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和血容量的客观指标,有助于调节补液速度和估计血容量,正常值为5~12 cm H2 O。CVP 的监测适用于各类重症休克及需抢救的危重患者;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者;心力衰竭和低心排量综合症者;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者;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静脉高浓度氯化钾者;心血管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群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肺切除术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主要术式,针对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10年5月-2013年5月,经开胸手术行全肺切除术患者31例,针对预防并发症而采取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观察与护理

    瘢痕子宫患者由于子宫存在较大瘢痕,一般怀孕较困难,并且一旦怀孕很容易导致宫外孕或子宫破裂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都有可能引起瘢痕子宫,其中剖宫产是常见的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产妇对分娩痛的畏惧,部分产科医师未能严格把握剖宫产的适应证等,导致剖宫产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瘢痕子宫的发生率,不仅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还造成产妇阴道分娩的难度增加,引发各种并发症[1]。作为产科医师需要明确知道,剖宫产并不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唯一的终止妊娠方式,而是阴道试产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方法。我院对3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维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各110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7.27%、80.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患者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同胺碘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

    作者:张大贤;王从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灭鼠药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灭鼠药急性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目前生活中常见的杀鼠剂通常含有磷化锌、安妥等化学毒物,但由于一些厂家非法将氢化物掺入灭鼠剂,使之成为剧毒急性杀鼠剂,该药有严重的二次中毒作用,属禁用品。由于这些厂家的非法销售,造成环境污染和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琳;聂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体会

    我国有很大部分基层医院地处偏远山区,医疗条件有限,手术麻醉设备更新慢,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手术麻醉需要。我院对择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45例患者采用了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全麻方法,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林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宫颈癌为我国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1]。而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同时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使用麻醉性止痛剂降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2]。为预防尿潴留发生,临床常采取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排尿、定期夹闭导尿管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但常因措施无效需再次导尿,增加患者痛苦与细菌上行性的尿路感染。我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患者的术后尿潴留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涞水县医院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与有效防疫。方法经证实的80例COPD 患者给予药物(噻托溴铵)治疗控制,大部分接受6个月以上治疗。结果全组 COPD 患者共80例,其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30%。结论 COPD 治疗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故在 COPD 治疗期内应及早加强下呼吸道的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胡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