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眠Ⅰ号与地西泮治疗颅脑外伤伴躁动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曾宪锋;刘伟;李景春

关键词:颅脑损伤, 躁动, 冬眠Ⅰ号, 地西泮,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比较冬眠Ⅰ号与地西泮治疗颅脑外伤伴躁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冬眠Ⅰ号治疗(冬眠Ⅰ号的组成: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 ﹢哌替啶100mg),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及躁动控制时间。结果治疗组镇静起效时间及躁动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冬眠Ⅰ号治疗颅脑外伤伴躁动患者的疗效优于地西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VAS 疼痛评分及切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0.0%(3/30),高于研究组的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董秋寒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手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应用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张芸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究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儿科在2011年8月—2012年7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和2012年8月—2013年7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用量从整治前的916385限定日剂量(DDD)降至306952 DDD,销售金额低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渐趋合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有效地规范。

    作者:潘颖;韩琴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与脑水肿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神经科接受治疗的50例脑出血患者,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水平;患者发病第14天时根据头颅 CT,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血肿及水肿的体积;通过通过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 MMP -9水平在发病第1天为(106.29±68.7)μg/ L、第3天为(148.35±72.11)μg/ L、第7天为(133.25±59.67)μg/ L、第14天为(105.58±54.47)μg/ L;在患者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各个时间点的血清 MMP -9均高于参考值(37.37±12.39)μg/ L,差异军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出血患者血清 MMP -2水平在发病第1天为(113.24±36.49)μg/ L、第3天为(51.73±22.87)μg/ L、第7天为(25.38±12.24)μg/ L、第14天为(21.88±8.97)μg/ L;在患者发病当天达到高峰,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清 MMP -2均高于参考值(22.51±8.97)μg/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发病第7天、第14天时水肿体积及 MMP -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肿体积、NIHSS 评分及 MMP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出血后患者血清 MMP -2与 MMP -9高表达,患者发病第7~14天后血清 MMP -9水平同脑水肿体积存在相关性。

    作者:匡涛;刘旭;朱家伟;郑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血栓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及心绞痛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刘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纤溶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治疗后1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溶栓效果与巴曲酶相似,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他汀类药物对80岁以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80岁以上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我院住院并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辛伐他汀32例、氟伐他汀26例、阿托伐他汀55例、瑞舒伐他汀33例,了解其所用剂量,于第1、4、12、24周复查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前、后 TC、LDL -C、HDL - C、T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前、后 ALT、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周,共4例患者出现 ALT 升高≥参考值上限3倍,其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出现 ALT升高的患者多。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与治疗24周的 A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80岁以上患者应用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早期监测肝功能。

    作者:谢玉华;柯瑟章;林娟;黄玉章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绞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次数,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陈道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腹泻患儿,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呕吐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大便形状恢复时间、呕吐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还可缩短患儿大便性状的恢复时间、呕吐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

    作者:王新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贵溪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治疗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成茂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肿瘤化疗科收治的50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干预,采用 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和焦虑情况。采用 SF -36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7个方面。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梅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喜炎平注射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喜炎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9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热、咳嗽、咽痛、啰音、喷嚏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发热、咳嗽、咽痛、啰音、喷嚏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出现小范围轻度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作者:夏学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7.2%,低于观察组的98.3%(P 〈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芃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产后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全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混合喂养率及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

    作者:张桂珍;王琪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保守疗法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保守疗法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禁食,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输营养液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保守疗法,包括内服型中药、外敷型中药及灌肠中药。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体征改善时间及治疗失败转手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体温下降、腹痛减轻、压痛减轻、恶心呕吐减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失败转手术的患者有4例(16.7%),观察组有1例(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保守疗法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春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常规体检中发现的70例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血管瘤41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0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6例,炎性假瘤6例,自发性血肿2例(误诊1例),腺瘤2例,炎性病灶1例,脂肪肝合并恶性肿瘤(MT)1例,片状高回声性质待定1例。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7.1%(68/70),高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52.9%(37/70),血管瘤29例,非均匀性脂肪肝7例,FNH 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脂肪肝背景下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对于缺少特异性表现的部分患者需采用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作者:冯美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苇茎汤加减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苇茎汤加减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苇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苇茎汤加减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国生;许春秀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脂、血糖以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血糖以及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服药以后出现颜面潮红2例、心悸3例;治疗组服用药物以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

    作者:彭楚生;李全富;戴晓燕;张迪聪;项盛兵;李惠;吴凯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 - CR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以及 HDL - 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 - CRP、TC、TG、LDL - C 低于对照组,HDL - 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和血脂,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胡伟;刘如品;康锐;郭锦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后4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前和术后第6个月、术后第12个月、取出内固定时伤椎椎体高度和 Coob 角、内固定失败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0.05),术前、术后第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高度和 Coo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2个月和取出内固定时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Coo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远期伤椎椎体高度和 Coob 角恢复稳定,内固定失败率低。

    作者:万晓霖;王绍聪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