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成茂

关键词:肺炎, 吸入性, 地塞米松, 沐舒坦, 新生儿,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贵溪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治疗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吾银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治疗4、8周时的6min 步行距离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 LVEF、LVF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 LVEF 及 LVFS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4、8周的6 min 步行距离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改善及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剂量。

    作者:刘海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随访复发率及临床治疗依从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和随访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病情特点了解、遵医用药及氧疗技术掌握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唐兰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3个月临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 〈0.05)。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张素荣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加强护理在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术下取石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在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术下取石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围术期加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3.2±0.5)d,短于对照组的(7.3±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384,P 〈0.05)。结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行加强护理干预,结石清除更彻底,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高效安全。

    作者:巢玉娣;马荣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肿瘤化疗科收治的50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干预,采用 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和焦虑情况。采用 SF -36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7个方面。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梅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脑外伤所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探究脑外伤所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是否出现抑郁障碍分为两组,1组为脑外伤无抑郁障碍患者(30例),2组为脑外伤抑郁障碍患者(30例),分析脑外伤所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组患者手术治疗者所占比例,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治疗后残疾发生率均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组患者损伤范围超过3个脑叶者0例,2组为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入院时 GCS 评分、手术治疗、颅内出血、脑干损伤及治疗后残疾均为脑外伤所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需医护人员密切关注。

    作者:陈征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芦丁片和肌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用药总时间、眼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临床用药总时间及眼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7.9±3.4)d、(22.1±3.2) d,治疗组分别为(11.5±3.3) d、(19.0±3.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11例(23.4%)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4.3%)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停药后13例(27.2%)复发,治疗组3例(6.4%)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止血祛瘀明目片对患有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针对病因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针对病因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咳嗽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治疗,针对患者的病因制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慢性咳嗽影响量表(CCI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CIQ 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较多,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给予针对病因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胡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白俊英;杨志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560例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一线用药6类,涉及14种;二线用药7类,涉及15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三位的依次是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5.4%,二联药物应用率为38.0%,三联药物应用率为13.0%,细菌培养送检率为8.6%。结论为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要求医疗人员完全根据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药,严格控制联合用药情况,规范用药,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

    作者:郑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曹春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2014年第一季度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探讨提高处方合格率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门诊西药房59133张处方,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除外。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药理学知识,对本院2014年第一季度门诊西药房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在第一季度59133张被检查的处方中,合格处方58118张,占98.3%。不合格处方1015张,占1.7%。不合格处方情况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及其他(需要皮试未注明的,或处方后记中药师未盖章等),其中列居前三位的为药品总量超量处方为36.0%,无医师签章为25.6%,无适应证用药不合理处方为26.1%。结论医院应加强临床用药处方的监控与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毕杨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96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患沟通,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护理、规范形体语言等非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饮食沟通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等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能明显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武建梅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的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各25例。患者均单独采用利培酮治疗,依据1、2、3、4组分别给予2mg/ d、3mg/ d、4mg/ d、5mg/ d 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不良反应装量表(TESS)分别评定利培酮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4组患者的 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剂量的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但建议利培酮的日剂量在3~4mg。

    作者:杨剑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和心理特点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特点,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自制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自制心理状态调查量表评价显示,67例(65.7%)患者出现痛苦、烦躁以及不安心理,71例(69.6%)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56例(54.9%)患者出现失望和悲观心理。ADL 评分显示,患者打电话及服药可完全自理,其余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能完全自理情况。结论脑梗死患者心理问题较严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3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方式、手术结果及病理分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行右半结肠或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者18例(56.3%),行结肠肿瘤切除并Ⅱ期造口还纳者7例(21.9%),行结肠造口并Ⅱ期切除吻合术者5例(15.6%),仅行肠造口者2例(6.3%);5例(15.6%)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肠癌,Dukes 分期:A 期5例,B 期8例,C 期16例,D 期3例。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尤其是对于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可一味地追求Ⅰ期手术,应加强围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阳振福;谢伟荣;欧阳洪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h 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 FPG、P2hBG、HbA1c 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低血糖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礼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诊断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塞通治疗,7d 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指标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作者:赵鹏翔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