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患者的接待及护理工作体会

徐庆烜

关键词:门诊患者, 接待, 护理
摘要:医院门诊是社会的窗口,而门诊护理是调节医患关系的主战场,笔者现将门诊患者的接待及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鼻中隔垂直切口联合等离子刀烧灼鼻丘、下鼻甲前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典型的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流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长明显,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我科2008年2月-2010年8月行经鼻内镜下鼻中隔垂直切口联合等离子刀烧灼鼻丘、下鼻甲的前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1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怀芝;于俊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胆囊术后心跳骤停急救成功1例的护理体会

    我院收治1例胆囊术后心跳骤停患者,经2h急救成功,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2年,以胆囊结石于2010年4月7日9∶ 15入院.查体:身高155cm,体质量为70kg,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70mm Hg.术前检查无心、肺合并症,心电图示:窦性心律,X线胸片(-).

    作者:付灵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舒张压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舒张压平均下降(12.14±5.36)mm Hg,对照组平均下降(8.62±3.72)mm Hg.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疗效确切.

    作者:张洪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针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急性进展性危重疾病,我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采用CT定位、双针穿刺粉碎抽吸、血肿内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乔金侠;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发热的护理体会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应性广、恢复快、可重复进行手术治疗、出血少等优点[1],在临床逐步普及.但一些术后并发症应值得引起关注,术后发热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6%~37%[2].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术后发热患者26例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操少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颅脑创伤或颅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治疗10~14d,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及细菌清除率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及颅内压低于治疗前,葡萄糖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后脑脊液细菌彻底清除73例,清除率为74.49%.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近年来,由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发展及成熟,使AMI的治疗由既往被动的对症保守治疗发展到主动的再灌注治疗,达到了及时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的目的[1].目前,急诊PCI已成为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将我院急诊PCI治疗AMI患者28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云侠;齐步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探讨

    产妇是发生静脉栓塞的重要群体,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处理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应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笔者近期经历了1例典型病例,经过4年随访,患者能正常生活与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昱菁;赵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所提高,其中护理在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2].产后出血的护理应不断改进与更新,现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龚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脑疝形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小儿重度颅脑外伤多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所致,病情重,发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本文旨在总结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脑疝形成13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念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和过小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口腔科门诊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分开修复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效果良好,外形美观,不适感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丽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58例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而被广泛运用,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在我国计划生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人工流产,特别是多次人工流产继发不孕者并不少见.女性反复多次人工流产可能引起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从而使女性患不孕症的可能性增大.由于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患者越来越多,分析引起不孕的相关因素,对减少并发症,探索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近年来58例因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刘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强化扫描的护理干预

    CT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CT诊断中强化扫描不可或缺,在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判断肿瘤血供情况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576例行CT强化扫描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泰静;温绍平;康泰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救物品标识牌的使用体会

    我院使用的急救车是2011年更新的新型急救车,由向两侧推拉式的车盖组成,便于药品的放置.以往常见的翻盖式急救车将急救药品放置在车箱盖上的小药袋内,药品容易拖出,与其他药品混淆.我院的急救车分为3层放置物品,药品放置在第1层的车箱内,该层每种药品都有自己的隔区,每个隔区都有药品的标识牌(药名、剂量、浓度、数量、有效期).目前使用的针剂药品的安瓿上基本没有注明有效期(包装盒上标有),即使有标注也因文字太小不易辨认,为了方便临床的急救工作,我院设置了急救药品一览卡(药名、剂量、有效期、作用、浓度),经过临床使用及改进,目前已撤销一览卡的使用,在急救车盖上标识急救车物品平面图,标有每层放置物品的剂量、数量、位置,以便于查找.对于失效期近3个月内的药品,用红色标签,打印失效期,贴符于药品及物品的外包装上,非常醒目.

    作者:甄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系统规范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系统规范治疗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按照是否进行系统性治疗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以丙基硫氧嘧啶口服治疗;对照组妊娠期未经系统治疗或因未及时复查而自行停药.2组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记录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妊娠患者合并甲亢时,经及时控制与诊治可以正常妊娠,同时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母婴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霖;谢巧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11年钦州一院住院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住院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现状.方法 对2011年本院产科住院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本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宫1464例,其中剖宫产559例,剖宫分娩率为38.18%,阴道分娩905例,阴道分娩率为61.82%;住院分娩新生儿1443例,早接触、早吸吮1313例,发生率为90.99%.结论 住院分娩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是提高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庆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监护患者静脉炎高发生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静脉炎是指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微寒、发热等全身症状[1].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由于输注药物种类多、浓度大、输液量大、时间长、肢体制动及100%使用静脉留置针,使静脉炎的发生率较其他科室高.静脉炎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而且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笔者总结了神经外科监护患者静脉炎高发生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迭风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依托咪酯、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对注射痛、肌震颤和循环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在麻醉诱导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根据诱导期用药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异丙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组(E-P组)各40例.所有药物均采用注射泵以200ml/min的速度泵注,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每分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的时间,以分级法记录患者注射痛和肌震颤的发生率以及麻醉诱导所使用的药物总量.结果 P组用药剂量明显高于E组和E-P组,且意识消失时间快于E组和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组注射痛发生率高,E组次之,E-P组无注射痛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E-P组均未观察到肌震颤,但E组观察到明显的肌震颤,评分分布为0级8例(20.0%)、1级17例(42.5%)、2级4例(10.0%)、3级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2组相比,E-P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小,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与单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异丙酚1:1混合液可消除注射痛和肌震颤,并维持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诱导期值得推荐的一种组合药物.

    作者:赵朝华;唐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0例胆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其术口康复,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门诊处方点评的临床意义

    为规范处方管理、加强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文件,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机构,对处方实施监测,采取干预措施.因此,我院成立了处方点评小组,对门诊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评价项目的点评、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现将我院2011年1~6月在门诊处方抽样点评中所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一汇总分析,以期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地推进门诊药学服务.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