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肌松状态下乳癌根治术患者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效果的观察

陆彬堂;黄光俊;莫伟波

关键词:食管引流型喉罩,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肌松状态下乳癌根治术患者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效果.方法 选择36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测量气道密闭压(PTOP),然后调整通气参数,满足通气指标:PETCO2 30~35mmHg、SpO2≥95%.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TOF值在0~10(T0)、30~40(T1)、60~70(T2)、90~100(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出潮气量、PETCO2及循环体征.由PPEAK与PTOP的差值反映漏气量.各时段如未达到通气指标,则需调整通气参数.结果 T3的PPEAK及PPLAT显著升高;T3 的PPEAK>25cmH2O及漏气例数显著增多,漏气量明显增大;各时段的呼出潮气量、PETCO2及SpO2无差异.结论 肌松由深变浅时,PLMA的漏气发生率及漏气量也随之升高.但通过调节通气参数或麻醉机潮气量补偿,均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的人群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情况,和系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平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统计分析不同条件的人群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情况.将所有患者中接受过系统康复护理的86例设为实验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抑郁自评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更易焦虑、抑郁.<50岁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学历较高的人群更易更易焦虑、抑郁.卧床时间越长患者越易焦虑、抑郁.经过系统的健康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系统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戴永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豆状核变性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K-F环阳性(86.7%),15例血清铜蓝蛋白均降低(100%),8例患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60%),7例(46.7%)表现为肝损害,2例发生溶血性贫血(13.3%).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青少年多见,以神经系统和肝损害为主要表现,青霉胺与硫酸锌联合治疗对大部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有效.

    作者:黄彩云;尤长乐;赖亚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达英-35和雌孕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达英-35和雌孕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再次出血、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及再次出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治疗青春期功血优于传统的雌孕激素联合应用,此外达英-35服用简单,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彬;郑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参宝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虚证在中医临床中较为常见,而治疗脾肾虚弱、肾精亏虚之中成药也较多,但作用明显而药性平缓者较少.根据临床需要,我院制剂室与内科共同研制了参宝胶囊.适用于各种虚证患者,尤以脾肾两虚者佳.亦适用于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后的调理.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现将该制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介绍如下.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方法 将62例2~24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健康对照组31例为门诊健康体检者。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常规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常规组早,Cys-LTs水平较常规组下降,常规组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孟鲁司特可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ys-LTs水平,并可缩短病程。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改善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可能与疏血通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作者:张义花;刘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52例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10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52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根据骨折情况按照Evans分型方法分组:Ⅰ型13例,Ⅱ型30例,Ⅲ型9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后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Ⅰ型患者中治疗优秀者5例,良好者8例;Ⅱ型患者中治疗优秀者13例,良好者15例,效果差者2例;Ⅲ型患者中治疗优秀者3例,良好者6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需合理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根据各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等),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忠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及防护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09-2011年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 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79%,其中手术室护士发生率80.48%,手术医生发生率59.72%,麻醉医生发生率70.37%.结论 手术室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危险.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加强监控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继英;耿爱芹;于文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研究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各60例.比较组别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溃疡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均十分显著且差异不大,但雷贝拉唑作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空间更大,值得推广.

    作者:徐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银杏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逆转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体检筛查出血脂高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60例,给予口服银杏叶胶囊19.6mg,3次/d,口服,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10mg,1次/d,口服.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复查血脂和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 用药后3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个月、6个月颈动脉斑块厚度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确切,有效预防脑卒中.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晚期炎症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为发病基石,早、晚期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推动其病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参考了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拟重点从炎症反应早、晚期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方面阐述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作者:胡卡利;吴惠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与三腔二囊管联合去氨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基础医院用生长抑素与三腔二囊管联合去氨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共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进行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三腔二囊管联合去氨加压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法与三腔二囊管联合去氨加压素治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腔二囊管联合去氨加压素治疗法因其较好的临床显效率及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宣教对脂肪肝的重要性

    目的 通过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控止脂肪肝的目的.方法 使脂肪肝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结果 20例脂肪肝患者,治愈率为90%,10%的患者康复过程中.结论 通过医疗护理中的健康宣教,大大提高脂肪肝患者的康复率.

    作者:李静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 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研究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计划分娩的产妇70例,按照分娩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选用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的产妇37例为观察组;单纯用缩宫素和催产素进行诱导的33例为对照组,引产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观察组产妇引产平均总产程为(311.4±30.5)min,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45.5±43.8)ml,引产成功者30例(81.1%),剖宫产者1例(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综合引产在计划分娩中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锦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药指导对社区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用药指导对社区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社区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完全依从24例,部分依从5例,不依从1例;对照组完全依从16例,部分依从12例,不依从2例,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药指导有利于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京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剂量与尿吗啡检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MMT)剂量与尿吗啡检测结果的关系,确定合理剂量,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在参加维持治疗持续半年以上的人群中随机抽取200例,依据剂量分两组,(维持剂量>50mg/d)为高剂量组102例,(维持剂量≤50mg/d)为低剂量组98例,每月对两组服药人员进行尿吗啡检测,3d内完成,观察3个月.结果 高剂量组阴性率58.8%,低剂量组阴性率50.0%,两组患者检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MT维持剂量和尿吗啡检测结果无相关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减少剂量,同时加强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

    作者:钟玉宇;钟永艳;孔燕群;黄宇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性治疗.甲组患者60例,采用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乙组患者64例,采用单纯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有效止血率、复发率、止血时间、输血量、不良反应.结果 甲组有效止血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输血量等情况均显著优越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止血迅速,适应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义胜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血液系统受累的诊治分析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血液系统异常的发生情况,探讨RA合并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与RA不合并血液系统异常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异同,提高对RA血液系统异常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1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的RA患者226例,依据是否合并血液系统受累分为血液系统受累组(136例)及无血液系统受累组(90例),检测所有患的血常规、清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评分.结果 226例RA患者发生血液系统异常136例,占60.18%,未发生血液系统异常90例,占39.82%.其中血红蛋白(Hb)减少者89例,血小板计数(PLT)升高80例,白细胞计数(WBC)减少8例,WBC升高13例.血液系统受累组与无血液系统受累组ESR、CRP、DAS28评分、清蛋白、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 患者大部分存在血液常规异常,血液系统受累的RA 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

    作者:朱芳晓;周润华;覃泱;石宇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7月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4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选用手术治疗的治疗组14例;选用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后统计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5例,死亡1例(感染性休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3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对该类患者早期的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前体下,适时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黎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