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

孟力坤

关键词: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 中西药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儿童传染门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21例(治疗组)与同期常规西医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3例(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3d内退热18例(85.7%),7d内治愈17例(80.9%);对照组3d内退热7例(53.8%),7d内治愈8例(6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不论在退热、治愈方面都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需尽快明确诊断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往主要靠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做出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阑尾炎的超声检出率逐渐增加.本院对近年来57例经手术证实的不同类型阑尾炎超声图像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刘铭生;丛阿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替硝唑致不良反应57例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57 例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过敏反应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双硫仑反应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

    作者:宋涛;李广伟;刘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比较服药前后血压、心功能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且0周与8周LVEF值、E/A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于占庆;吕福周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循证护理干预

    我科是老年病综合病房,收治的患者年龄在65~90岁之间,中位年龄达81岁.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为多系统/器官功能下降,导致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较为复杂,合并症多,护理工作难度大.因此,除了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细心的观察能力.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在餐后出现头晕、晕厥、跌倒等症状,初期认为与基础疾病有关.通过临床观察,并查阅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老年患者的这种症状属于餐后低血压,可继发于多系统疾病;同时,通过学习,采用循证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卜鸿翔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病机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 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病.过去又称寻常秃发(common baldness)、早秃(alopecia prematura) 或脂溢性脱发(seborrheic alopecia).AGA是常见的脱发原因之一,是一种以头前部、顶部毛发进行性变细变稀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毛囊体积及密度逐渐缩小,终毛向毳毛进行性转化,生长期与休止期毛囊的比例逐渐降低.AGA的发生和进展取决于内分泌因子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近年来普遍认为该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病.AGA的发病率因不同人种差异很大,白种男性发病率高,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作者:廖金凤;段西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做前期调研.方法 对2010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种类、用药金额、数量、DDDs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品种48种,金额占住院患用药金额的11.8%;共7个类别,金额比例高的是祛瘀剂占65.2%,其次是开窍类占12.3%,肿瘤类占8.8%;DDDs排序前3位分别是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在临床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做到辨证用药、超说明书用量、随意延长疗程、溶媒选择不合理等.

    作者: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临床药物选择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因素、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现阶段治疗对策.方法 对9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院内感染95例,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多数为呼吸道感染.药敏试验表明该菌高度耐药,敏感性列前4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多黏菌素E,临床以往经验治疗多数效果不理想.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常发生于住院周期长、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呼吸机等有创治疗的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治疗较困难,可选用复方新诺明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联用作为目前的经验性用药.

    作者:李雷;刘健;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注射用兰索拉唑进行干扰试验,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检查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 将注射用兰索拉唑稀释至浓度为50μ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 应用鲎试剂进行注射用兰索拉唑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作者:汤群;林新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自发性气胸亦称原发性气胸,是由于胸膜下微小疱或肺大疱破裂所致.脏层胸膜下的微小疱或肺大疱损伤直接伤及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多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如临床表现明显,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我科从2009-2011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其中26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康复.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现将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鲍素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化痰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口服液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6%、95.9%,高于对照组的53.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史前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围产期保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围产期保健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保健,比较2组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保健可提高围产儿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薛东巧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应用在绝经后取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中心2010年5月-2011年8月60例进行绝经后取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不服用药物;观察组在手术前1周服用1.5mg结合雌激素片,每天1次,并在手术前2d服用50mg米非司酮,每天1次.2组患者都采取传统的取环钩来钩取节育环.观察比较2组患者宫口大小、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与取环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口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大,手术进行时间与手术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少,观察组患者取环的成功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高,且取环的成功率随着患者绝经时间的长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绝经后取环应用结合雌激素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明显的扩张宫口、软化宫颈,缩短手术进行的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提高取环的成功率,安全有效.

    作者:张玉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单胎胎儿脐带绕颈与孕妇年龄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单胎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与孕妇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2年11~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病历,按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查单胎分娩产妇925例,其中脐带绕颈159例,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7.19%.不同年龄组产妇脐带绕颈发生率比较,15~19岁组[35.71%(10/28)]>25~29岁组[27.86%(100/359)]>20~24岁组[13.69%(33/241)]>30岁以上组[5.39%(16/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由度为3,χ2=66.58,P<0.01).结论 单胎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与孕妇年龄密切相关.

    作者:谢喜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时间点应用昂丹司琼对食管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昂丹司琼对预防食管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150例,按不同给药时间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以双盲方式按下述方法给药:A组于麻醉诱导前予以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B组于关闭胸腔前予以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C组于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予以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比较3组PONV发生情况.结果 B组PONV总发生率为20.0%,低于A组的50.0%及B组的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在关闭胸腔前应用昂丹司琼,可以预防PONV的发生.

    作者:常士云;秦海斌;王鹏举;张利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例临床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e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非肿瘤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是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多发于东方儿童和青年女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较低.现将我科收治的11例HN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席敏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青年女性ST-T异常的临床分析

    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是心肌缺血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是诊断冠心病的依据.青年女性ST-T改变临床多见,其原因很多.为进一步了解和探讨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现将56例心电图ST-T异常的女性患者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靖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将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培菲康胶囊420mg,每天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30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菲康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用培菲康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克祥;李亚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沉重负担,在发达国家其位于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列第3位.糖尿病病程长、易产生并发症,而其病因和防治方面又与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护士作为糖尿病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1].我院于2009年1月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加强了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4%、98.1%,高于对照组的45.5%、7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脏早搏改善明显,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曾昭笔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蒙、西药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临床观察

    本文结合我院2008-2013年所接纳并治疗的耐药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蒙药与西药相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由我院所接纳并治疗的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34例,均符合<临床常见性疾病治疗标准规定>中规定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具有下述共同的临床表现[1~3]:(1)患有肺结核病病史达到2年以上,并且病情久治不愈,尤其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效果不明显或无效,伴有间歇性不规律的咳嗽、咯痰、胸闷、咯血、乏力等不适表现,治疗期间X线肺片示病灶区域无明显改变或出现恶化.(2)病情反复,有反复治疗的过程,痰菌培养结果呈现间断性阳性表现超过1年.(3)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过4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均无明显效果,痰菌培养结果显示为(+).(4)在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弱,胃肠功能出现混乱,并且使用药物治疗1年以上无明显的临床效果.(5)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或是其他原因在治疗期间发生过中断治疗,时间长的超过1年.

    作者:陶共由;张燕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