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强
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围生期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0年7月-2007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58例作为肝炎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且无合并症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早产、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孕妇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肝炎组胎儿早产、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孕妇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晚期妊娠合并肝炎对孕妇危害较大,临床应密切观察产妇病情变化,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王英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90例,分析其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情况.结果 90例患者中使用过抗生素83例(92.22%),共使用抗生素21种,其中使用率较高的为:头孢他啶、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青霉素.一联用药35例(42.17%);二联用药27例(32.53%);三联用药15例(18.07%);四联用药6例(7.23%).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郑梓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院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1].而下送工作是供应室的重要环节,是将灭菌后的无菌物品运送到医院各临床科室.在下送环节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供应室和临床科室有较多的接触机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多种误会和矛盾.现将供应室下送人员与临床科室人员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刘立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冕宁县孕产妇死亡情况.方法 对冕宁县2010年1月-2012年12月死亡孕产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18例孕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经济贫困、文化水平低、多胎多产、孕期保健意识差、交通不便、住院分娩率低及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理因素.结论 应加强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作者:杨世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20例具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于妊娠中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彩超检查结果与终诊断结果,统计阳性检出率.结果 420例妊娠妇女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胎儿心脏畸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等畸形胎儿28例(6.7%),漏诊1例(0.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应作为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筛查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马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非药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饮食及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比较2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并观察2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羊水过多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及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可提高其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降低孕妇羊水过多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桂华;罗卓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镇咳祛痰、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每天2次,共治疗1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较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降脂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治疗,仅通过心理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4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保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体制地不断改革深化,医学模式与护理理念的转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重视.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临床综合征.当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发生呼吸衰竭时,可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肌工作,此疗法称为通气支持疗法,所用的机械装置称为通气机(呼吸机).人工呼吸机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但它给患者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笔者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了使用呼吸机通气患者的心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工作场所,是医院的一级科室,运转速度快、手术范围广,护理任务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将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与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魏凤珍;冯慧霞;崔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髋关节骨折常规护理,干预组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疼痛、切口渗出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道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观察缬沙坦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先单用缬沙坦治疗(单用缬沙坦组),4周后,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在单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A组联用非洛地平治疗、B组联用氢氯噻嗪治疗,每2周测量血压1次.观察缬沙坦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A组为92.50%、B组为90.00%均高于单用缬沙坦组的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用缬沙坦有安全可靠的降压作用,联合用药降压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阳承建;李清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常因滤过泡瘢痕或包裹化而失去滤过功能[1].术后应用抗代谢药(如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球结膜下注射,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持滤过道通畅.但笔者发现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因不了解球结膜下注射而产生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导致注射时眼球转动,不能固定注视点,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虚脱、晕厥等状况.针对此情况,笔者对需行球结膜下注射的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其恐惧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品琪;罗碧波;卢宇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正确的家庭护理对门诊输液肺炎患儿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该院门诊输液肺炎患儿200例,对其或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例患儿中除1例临床症状缓解自行停药外,其余199例均治愈,未因护理不当发生意外或并发症.结论 正确的家庭护理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明凯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观察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HFMD患儿优质护理中,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
作者:逯建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全身化疗目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晚期肺鳞癌患者.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应用吉西他滨(GEM)联合奈达铂(NDP)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慕萍;谢杰雄;李伟卓;崔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患者,男,50岁.主因间断腹胀2年,加重伴腹痛、烧心、泛酸15d入院.数字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给予胶体果胶铋胶囊0.2g口服,每天3次;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口服,每天1次;克拉霉素片0.2g口服,每天2次;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第3天晨起患者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四肢活动障碍,不能言语.查体:BP 130/86mm 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五官端正,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肌张力下降,双侧Babinski征阴性.急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急查电解质、血常规、凝血系列均正常.发病约1h后,患者可言语,双手可活动,但抬举无力,双下肢肌张力仍高,病理征阴性.考虑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立即予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抗过敏、补液治疗,并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约2h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言语流利、四肢活动自如.停用甲氧氯普胺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高红梅;王亚莉;刘一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护理人员490名,对其实施人性化管理,并观察人性化管理实施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为患者提供服务情况.结果 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与患者沟通次数及查看患者次数均多于实施前,提供帮助满意度及床铺卫生清洁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胃穿孔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予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亚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肠梗阻主要的病因,同时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急性肠梗阻对肠道局部病理变化和全身病理改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常见并发如肠管水肿、缺血、坏死,体液大量丢失及感染性休克等疾病[1].诸多并发症给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带来难度,若治疗失时或方法不当,可致预后不良,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准确的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提高临床疗效.我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自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