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玉龙;张黎明;高宏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吸收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完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出凝血功能障碍及肝、肾等功能异常.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辅治小量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梁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医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开具西药处方500张,对抗病毒药物处方及患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0张处方中含抗病毒药物处方293张(58.60%),其中门急诊处方157张(64.34%),住院病房处方136张(53.12%).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口服为主,共116张(73.89%).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利巴韦林为主,共占46.50%;其次为抗病毒口服液,占17.20%.门急诊抗病毒药物处方中与其他抗生素联用121张(77.07%);使用两种抗病毒药物处方53张(33.76%).结论 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要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家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银杏叶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袁培铎;周正森;赵海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齐纳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患者,男,43岁.主因进食后呕血4h入院.患者入院前6h进食烫粥后出现咽痛、胸骨后疼痛,遂停止进食,4h前出现恶心、呕吐,起始为所进之食物,后为血性液,量较多,约300ml.2h前停止呕血,仍诉恶心、咽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泛影葡胺造影排除食管破裂,随即患者恶心症状加重,当地医院给予止血、抗酸治疗后转入我院.入院后患者剧烈干呕后吐出一长约8cm的灰白色膜管状物,患者自行咬断后吐出.患者5年前进食较烫食物后曾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应用止吐、抗酸治疗后,症状消失.5年来曾多次出现类似情况,患者未予重视,均应用止吐、抗酸药物后症状好转,无其他既往病史.查体:T 38.1℃,P90次/min,R 30次/min,BP 136/88mmHg,急性病容.
作者:蒋彩霞;李国雷;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片治疗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IG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17例.2组均予常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葡萄糖耐量试验2h后(OGTT2h)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OGTT2h血糖水平及BMI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片可显著降低OGTT2h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是治疗IGT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俊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剑;王刚伦;卫杰;杨毅;梁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索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 将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头孢呋辛钠和氨茶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LPO、GSH-Px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2组LPO、GSH-Px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可使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LPO含量降低,GSH-Px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实施解剖钢板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接骨板治疗,虽然治疗费用较高,但其术中出血较少、并发症少,具有安全、牢固、疗效好等优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吉山;曹靖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药剂科的职能正在由保障药品供应向切实维护人民用药安全、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向转变.但受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目前药剂科在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现行的管理模式已落后于不断发展的医院药学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疗法有了很大的进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尽管如此,血液透析中仍有许多并发症,低血压是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低血压发生较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可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动静脉瘘闭塞等,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笔者对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象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AMI)患者12h内血清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STAMI患者64例,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梗死组、单纯下壁梗死组、下壁+右壁梗死组、右室+下壁梗死组、前壁+下壁+右室梗死组;据血清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及血清钾正常组.测定各组血清钾含量、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梗死部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梗死部位不同,血清钾水平也不同,其中下壁+后壁梗死组血清钾水平高,前壁+下壁+右室梗死组血清钾水平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2% (37/41)高于血清钾正常组的8.7%(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室、前壁梗死者易发生低钾血症,低血钾易发生心律失常,故STAMI早期应及时补钾,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苏苗雪;卢秋平;陈秀琴;杜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是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炎性反应性疾病,可伴有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脓肿、消化道大出血、胰瘘等多种并发症.笔者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药学监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苗苗;张鑫;要林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口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将40例行肠造口术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组予自制敷料护理造痿口.观察2组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皮肤过敏情况.结果 观察组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皮肤过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自制敷料对造瘘口进行护理可降低新生儿皮炎及皮肤过敏发生率,且该方法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翠菊;范锦秀;王季艳;招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调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自然绝经1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子宫全切切除的绝经后EP或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为EP,并取内膜活检病理证实为EP患者30例作为EP组,选择30例患者息肉旁0.5cm~1.0cm组织作为EP旁组,选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的自然绝经1年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Bcl-2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在EP中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Bcl-2及Ki-67均可表达于患者EP、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其中Ki-67表达于细胞核,Bcl-2表达于细胞膜和(或)细胞浆.EP组Bcl-2及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P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EP旁组Bc1-2及Ki-67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局部Bcl-2高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凋亡抑制程序出现障碍,凋亡减少而形成局部宫内膜隆起性病变;在子宫内膜局部Ki-67高表达,刺激细胞DNA增殖,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作者:豆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前,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手术患者高龄现象显著增多.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常合并心肺等相关疾病,外科手术医师面临着越来越多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手术患者.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实施手术后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风险较一般患者明显增高,一旦并发PPCs将导致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特别是老年患者并发PPCs后病死率明显提高.PPCs常见的是肺膨胀不全,其他PPCs较肺膨胀不全少见,如肺炎、肺功能不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栓塞等[1].
作者:司翠权;李江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的危害.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105例ICP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单胎、无妊娠期并发症的105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早产、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母儿危害大,宜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母儿生存质量.
作者:徐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多病共存,加上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今老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社区用药人群中老年人占90%以上,随之而来的关于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探讨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姜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传统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改良置管法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置管,试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留置胃管.观察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9%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改良置管法,简单易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分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医疗仪器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大量运用于医学检验工作中.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201 1年以来我院检验科购买了三台生化分析仪和一台化学发光仪组成一条生化免疫流水线,在使用过程中,我院坚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用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