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观察

王媛安

关键词:奥拉西坦注射液, 神经节苷脂注射液, 痴呆, 血管性,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2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功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能通过重塑神经网络、改善脑功能等机制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延缓痴呆进行性加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跨前中颅底肿瘤疗效观察

    跨前中颅底肿瘤,由于其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传统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多因显露病灶不佳、脑牵拉严重及不便于切除被侵犯之颅底组织而受限制.近10年来,笔者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对跨前中颅底肿瘤18例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立科;潘献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分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100例心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据不同病因接受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疏忽、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感染和患者自身原因等,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用于食管术后吻合口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 17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在CT引导下置入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出院1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20±3)d,未出现其他临床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冲洗治疗食管术后吻合口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汁槟榔维B1胶囊中维生素B1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胆汁槟榔维B1胶囊中维生素B1含量.方法 色谱柱采用C18柱;流动相为0.04%戊烷磺酸钠:2%冰醋酸溶液∶甲醇(35:45: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 维生素B1在50~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6%(n=7).结论 HPLC法测定胆汁槟榔维B1胶囊中维生素B1含量,简便可行、准确可靠,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申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行消化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伤口愈合情况、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很满意率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提高切口愈合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黎顺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与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B组予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B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临床效果好,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能较好地保留鼻甲的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世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肌内注射,并外涂0.1%维A酸乳膏;对照组仅外涂0.1%维A酸乳膏,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2%高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聚肌胞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伟庆;史可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较血脂康胶囊强,且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疾病,以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或胰岛素抵抗为代谢紊乱特征.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超重或肥胖.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CVD)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紧密关联.一项大样本的尸体解剖研究显示:49%糖尿病和33%非糖尿病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糖尿病患者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左室扩大、心肌梗死(MI)和多支血管病变者更多;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和无冠心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似.有报道,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冠心病严重,左主干病变发病率更高、冠状动脉钙化更广泛、侧支循环建立更少.糖尿病与冠心病同存并相互作用产生放大的病理损害效应,进一步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对于减少致残率与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晓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EFW)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7-12月我科收治产妇476名,测量胎儿出生前0~3d孕妇的身高、体质量、宫高和腹围,将数据代入5个计算预测EFW的公式中,将预测体质量与出生体质量进行比较,并结合体质量指数BMI,比较符合率.结果 公式3凌萝达法和公式4曾蔚越法的符合率高均为85.29%,高于其他公式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孕妇产前BMI,在BMI<28人群中,公式4的符合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MI>28人群中,公式3的符合率高,公式5次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式4曾蔚越法更能准确的预测EFW,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严重暴力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塌方、高处坠落伤等,战时则为火器伤.其致命性和致残性高居各类骨折之首.抢救生命,减少致残是救治的主要目的.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共并护理了骨盆骨折患者5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启碧;倪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结石直径<0.8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2组结石排出率及结石排出时间.结果 治疗组结石排出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6.7%,结石排出时间为(5±2)d短于对照组的(1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洛新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显著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邦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提素联合吸入激素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治疗组在常规吸入倍氯米松同时加用卡提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更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贤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是产妇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的产妇,若抢救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因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等发生席汗综合征或脑垂体缺血性坏死等危重症状,严重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我科护理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34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股静脉留置针用于纵隔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纵隔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股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照组选用下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比2组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穿刺局部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输液通畅度和刺激耐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感染、静脉炎和液体外渗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留置时间为(5.10±1.22)d长于对照组的(2.26±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留置时间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春桂;蔡玉兰;陈顺珍;廖东群;古文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是常见的风湿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应该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组成的综合干预方式,不仅注重对疾病的管理,还应注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患者因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引起的消极心理状态、与所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行为方式等,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医疗费用,还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满足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张金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001~2010年汉中市洋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2001年1月-2010年12月汉中市洋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6个乡镇卫生院及各助产机构的妇幼报表、监测报告,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及县级孕产妇死亡专家组评审资料.充分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洋县户籍的所有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现场调查记录.结果 19例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文盲2例,初中以下16例,高中以上1例.经济状况:人均月收入<200元16例(84.21%).居住地分布:城镇1例,农村18例.孕期接受保健情况:死亡孕产妇中,从未接受过孕期保健服务3例,孕期保健服务>3次10例,接受过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6例.死亡原因及产后出血12例(63.16%);内科合并症4例(21.05%);羊水栓塞3例(15.79%).结论 通过分析本县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及各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给予积极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作者:李芝娥;华淑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热毒宁注射液辅治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治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轮状病毒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辅治轮状病毒型小儿急性腹泻安全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辉;管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消化酶相关性疾病——胰腺疾病临床分析

    消化酶相关疾病包括胰腺疾病和非胰腺疾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分为胰腺疾病和胰腺外疾病,胰腺本身疾病主要介绍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慢性胰腺切除手术以后的状态.

    作者:杨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B型超声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B型超声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72例胆囊结石患者据B型超声声像图特点分为甲组222例和乙组150例.2组均在B型超声指导下采用腹腔镜和输尿管镜微创手术进行保胆取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1、3、6个月和1、2年时的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无中途剖腹病例.甲组随访1、3、6个月及第1年均无复发病例,随访第2年复发2例(0.9%),均为多发结石.乙组随访1、3、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随访第1年复发2例,均为多发结石,随访第2年复发6例,其中单发2例,多发4例.总计8例(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型超声对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功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并指导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进行微创手术,对患者成功进行保胆取石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