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翠兰;周青;章菊
颈椎病是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为15%,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肌肉紧张、酸胀、疼痛,上肢麻木、疼痛,头晕、头痛,严重者可出现下肢乏力,行走步态不稳.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
作者:何正保;陈南萍;吴爱萍;张玉梅;杨雅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是后天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一种,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造成的过度使用调节,引起调节性辐辏过强所致[1].此类斜视如能早期发现,配戴合适矫正眼镜,并配合弱视治疗及双眼单视训练,多能恢复正常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我科收治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65例,笔者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冰;朱敏;李国培;陈燎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的变化和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医疗卫生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主要因素,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影响了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阻碍了医学的创新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甚至已威胁到广大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1].为处理好医疗纠纷,应加强防范措施的实施并采取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从根本上铲除发生医疗纠纷的内部因素.
作者:杨新华;刘奕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的弥漫性ILD患者32例,据合并呼吸衰竭的类型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18例和Ⅱ型呼吸衰竭组14例.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ILD组均于住院第二天清晨08:00空腹抽血,下午16:00再次抽血,送检验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血,时间、次数、空腹同ILD组.记录ILD组和对照组08:00及16:00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8:00和16:00,ILD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ILD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梁新;李荣凯;杨艳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病因复杂,为多因素致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常引起不同程度视力下降,重者致盲.我科2010年3月-2012年6月采用中医辨证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霞;马钢;张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作者:刘智慧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据统计我国约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且每年至少以100万的数量在增加[2].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每天需进行4次以上血糖监测[3].目前,由于使用血糖仪测定患者末梢毛细血管快速血糖值对患者损伤小,快捷、方便、经济,且其对非糖尿病危重症等患者也能迅速提供可靠的血糖值[4]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测定值的可靠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利洁;赵志红;许丽霞;董素亭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心脑血管病不断威胁着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在年龄的增长及各种不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下,身体的血管易逐渐发生硬化,从而引起心肌缺血,严重时临床上常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症状.同时,由于脑动脉硬化会引起脑血管管腔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常使患者出现眩晕、头痛、头闷、肢体麻木、软弱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昏厥、脑出血等症状.如何有效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倍受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关注,亦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作者:刘文慧;杨彦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致、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41例,达到完全缓解(CR)者25例;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患者24例,达CR者14例.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淋巴细胞的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观察组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ALL及AML患者急性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R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及AML患者各期PIM-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调,急性期ALL与AML患者PIM-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R期.PIM-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付利;苏毅;孙浩平;范方毅;李业成;帅燕容;谢雪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B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阴道断端出血、脏器损伤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淑芬;唐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握拳法在浅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需行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采用改进的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的握拳法,静脉穿刺部位均选取手背静脉.观察并比较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A组穿刺成功率为94.7%高于B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改进握拳法进行浅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佟玉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退行性骨关节炎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并改善髋关节功能[1].笔者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秀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6例,116例选择后路手术,其中,行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手术66例,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50例;余20例患者选择前路置换人工椎间盘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治疗后JOA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天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当前我国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及各类抗肿瘤药物的推出,肿瘤科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由于化疗药物大多是细胞毒制剂,所以具有近期和远期毒性.护士在配制和输注过程中如不注意对自身正确防护,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资料证实,护士在为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会通过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进入体内,长期接触、吸入存在诱癌、致畸等潜在威胁[1].笔者分析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性损害及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树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所有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均急诊行开颅探查术、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弥漫性脑肿胀者实施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死亡33例(48.5%),植物生存9例(13.2%),重残12例(17.6%),中残6例(8.9%),良好8例(11.8%).结论 加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余少雄;尹勇;刘泽;柳茂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随着国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新生儿转运工作随之启动.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将危重新生儿转运到NICU进行监护、诊断和治疗的过程.由于新生儿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在转运中存在极大的风险,安全有效的转运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息息相关.笔者分析我院新生儿转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用药差错情况与干预措施.方法 对该院2011年2-10月及2012年2-10月的门诊处方用药差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于2011年11月开始采取科学合理地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用药差错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门诊处方用药差错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用药品种错误、用药数量错误、用药规格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等.干预后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发生率为0.10(21/20 000)低于干预前的0.27%(54/20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处方用药差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但通过科学有效地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杰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辅治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辅治急性脊髓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长坤;王定春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骨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发病后长期疼痛,步行、下蹲困难,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的表现;75岁以上的人群中80%有骨性关节炎的症状,终致残率为53%,已成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复合局部痛点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红彬;徐康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