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鄢龙轶

关键词:老年人, 肺心病, 冠心病,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扩张血管药物对其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病史时应考虑合并冠心病,应采用扩血管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外加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记录心理护理的实施措施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上和血压比入院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分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小儿功能性紊乱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进过积极的中医或西医治疗之后,均得到治愈、出院,少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需要根据不同患儿的患病原因和症状进行中医或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达到去痛、调理的目的.

    作者:邹尚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药物是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1].小儿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我们应该根据小儿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的用药特点正确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臧传丽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住院在年龄、基础情况及病情轻重程度相匹配的未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消失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及肺部炎症的吸收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李波;刘祥云;朱毅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壶腹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壶腹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46例壶腹部溃疡穿孔患者,对其进行病情观察,并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例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治愈出院;2例胃大部切除,1例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43例施穿孔修补术,其中1例转为胃大部切除术,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壶腹部溃疡穿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修补手术法优势较多,是壶腹部溃疡穿孔首先治疗方法.

    作者:于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65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头孢呋辛3g、炎琥宁40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对照组头孢呋辛3g、利巴韦林针剂500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点滴,60滴/min,1次/d,疗程为5d.结果 观察组治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1,无效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呋辛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作者:张云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后切除全直肠系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后切除全直肠系膜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相对要长,但手术出血量相对更少,术后排气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相对更短,在清扫淋巴结数量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7%,对照组为17.5%.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腹腔镜较之开腹后行切除全直肠系膜手术,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目的 观察硫酸镁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妊娠高血压患者240例,对其进行硫酸镁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尿酸、动脉压、血尿素氮以及肌酐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硫酸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尿酸、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以及肌酐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不良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治疗效果比较确切.

    作者:杨昌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简称斑块)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再给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斑块消退率、斑块的大小、斑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再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有效干预和治疗斑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朱建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富儿血糖浆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富儿血糖浆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富儿血糖浆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各项测定指标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儿血糖浆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耕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PSVT患者78例,给予ATP静脉注射,记录ATP的剂量及起效时间、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0mg时转复率为80.7%(63/78),当ATP剂量增加为15mg时,又有7例转复成功,当剂量增加为大量20mg时,共有75例(96.1%)转复成功.45例(57.7%)患者注射ATP原液后出现胸闷,38例(48.7%)患者出现头晕症状,8例(10.2%)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例(6.4%)患者出现室性逸博.结论 ATP治疗PSVT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转复率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安全性高.

    作者:陆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扩张血管药物对其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病史时应考虑合并冠心病,应采用扩血管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鄢龙轶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全年收治的4256例已出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结果 4256例患者中2686例(占63.11%)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预防性用药1643例(占61.17%),治疗性用药1043例(占38.83%).手术科室预防性用药1300例(占79.12%),非手术科室预防性用药343例(占20.88%).463例曾进行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7.24%,其中208例检出存在病原菌,检出率44.92%,检出菌多为常见病菌如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术前用药时间≤2h 1701例(占63.33%);术后≤24h停药156例(占5.81%),术后3~7d停药1812例(占67.46%),术后>7d停药718例(占26.73%).结论 我院仍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滥用等问题,需要控制好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出的标准进行必要的用药调整.

    作者:库瓦提;陈文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和维拉帕米120~480 mg/d;缬沙坦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3、6、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大小、血压变化及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效果比缬沙坦组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可抑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联合维拉帕米使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古丽塞·努胡斯曼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结核患者137例,收集痰液送检验科进行检查,对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13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9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常见,明显多于其他类病原菌;综合5种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以对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高,对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低,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氨曲南以及哌拉西林的资料不全,因此未纳入比较.结论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较多,对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工作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以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较为敏感的抗生素使用.

    作者:杨荣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术(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ESB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碎石器使用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EST组与ESBD组结石数目、直径、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BD组在术中取石次数、碎石器应用及结石清除时间方面明显优于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并发症较EST组少且症状轻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术是清除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合林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增强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方法 随机抽取出院病历331份,采用规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评价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331份出院病历中,207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有一种药品DUI>1,其余药品DUI <1.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有不合理现象,需要注意规范抗菌药的应用及个体化用药等问题.

    作者:严峻;刘胜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传统结肠根治术与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2例,其中51例为研究组,采用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另51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并随访3年统计术后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36个月生存率,研究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更符合胚胎解剖学基础,较传统方法清扫更多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和患者恢复情况较好,随访3年生存率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吕发凯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盐酸吡柔吡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策

    目的 对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盐酸吡柔比星实施肿瘤介入手术的患者103例,对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45例,发生率为43.69%,不同给药部位以及剂量均会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产生影响.结论 盐酸吡柔比星在肿瘤介入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会受到给药部位与用药剂量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对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与意义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情况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各有500例,分别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季节发病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明显更高;于1~2月发病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相对更高,于3~4月发病的患儿相对更低;3~7岁患儿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相对更高,7岁以上患儿相对更低.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IgM的检测可对患儿是否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早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以利于病情的及时控制,降低患儿发生临床意外的几率.

    作者:赵诤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