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晖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及出院时的焦虑情绪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出院时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减轻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加快肛门排气,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恢复.
作者:张爱静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0年10-12月和2011年10-12月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药正确率、用法用量正确率、给药时机正确率、使用疗程及联用情况比2010年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调查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围术期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郝志强;孙增先;高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A 组) 和90例老年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 B组) 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A组高脂血症44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肥胖10例;B组高脂血症54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肥胖9例.两组重度右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发作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如果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肥胖、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应等症状可能会发展为合并冠心病.
作者:毛秀志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足部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足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脑血管病史、合并三酰甘油升高、病程、年龄、吸烟以及尿素氮、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胆固醇、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肌酐水平.分析病例组患者的溃疡病因分类、诱因、发生部位等因素.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脑血管病史、合并三酰甘油升高、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以及尿素氮、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胆固醇、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诱发糖尿病足的因素进行临床分析进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足防护方面的知识普及极其重要.
作者:李鸿燕;郭雅卿;刘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地方草药肺经草、兔耳风以及杏苏散联合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120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肺经草、兔耳风与杏苏散联合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溴已新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6.7%(4/60).结论 肺经草、兔耳风及杏苏散联合方式治疗咳嗽症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正如;张连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前在治疗儿童病毒感染药物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临床资料的记载还很少,作为医生,尤其是儿科的医生要注意对资料积累,完善这方面的不足,为婴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就医前提.
作者:孙慧颖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本院病房30例肺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和卡铂联合化疗,并与同期接受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35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费小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需要进行麻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1d、3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前MMSE评分为(25.6±2.4)分,术后12h MMSE评分为(24.9±2.3)分,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3例,术后1d MMSE评分为(25.3±2.3)分,出现POCD 2例,术后3d MMSE评分为(25.5±2.6)分,出现POCD 0例;对照组术前MMSE评分为(25.4±2.1)分,术后12h MMSE评分为(24.1±2.7)分,出现POCD 12例,术后1d MMSE评分为(24.9±2.4)分,出现POCD 7例,术后3d MMSE评分为(25.2±2.6)分,出现POCD 3例.两组患者术后12h、1d、3d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对于老年创伤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早期认知功能损伤,运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极大降低老年POCD的发生率.
作者:杜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和维拉帕米120~480 mg/d;缬沙坦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3、6、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大小、血压变化及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效果比缬沙坦组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可抑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联合维拉帕米使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古丽塞·努胡斯曼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在重度急性发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重度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列为治疗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同时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同类患者60例,列为对照组,均单纯采用基础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检测第1秒患者用力吸气量及肺活量的比值(FEV1/VC)上改善情况均显著更佳;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在重度急性期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疗效显著,利于肺功能及时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国斌;谭晓坤;张国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收集的76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居首位(76.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其余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等系统等,品种以痰热清注射剂和热毒宁注射剂发生例数多.结论 使用中成药应严格遵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时应加强和重视中药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黄贵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纤颤(室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6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显效4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 给予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室颤患者合理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雪亮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氟康唑局部频繁滴眼以及结膜下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未治愈患者均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 采用局部频繁点眼以及结膜下注射的给药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新都区某街道居民两周就诊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进行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调查.结果 居民两周就诊率为93.7%;城市居民主要就诊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居民多数到卫生服务站就诊.结论 居民就诊时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高,需进一步巩固.
作者:黄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勤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糖耐量(OGTT),进而分析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9-2011年我院收治的5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脑血管疾病种类分为脑梗死组(A组,1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B组,194例)、脑出血组(C组,193例),分别记录患者既往糖尿病史、随机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无糖尿病史患者均接受OGTT,OGTT检测FPG和2hPG.结果 A组患者入院前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43例(22.28%),无糖尿病史患者150例(77.72%),入院后OGTT检查发现糖尿病51例(54.26%),糖调节受损46例(23.83%);B组患者入院前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44例(22.68%),无糖尿病史患者154例(77.32%),入院后OGTT检查发现糖尿病52例(54.17%),糖调节受损48例(24.74%);C组患者入院前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45例(23.32%),无糖尿病史患者152例(76.68%),入院后OGTT检查发现糖尿病50例(52.63%),糖调节受损47例(24.35%).结论 OGTT试验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既往未被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结果 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栓塞,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 应用抗凝治疗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方法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双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60例患者中存活50例,两组中各有25例存活.观察组痊愈6例,好转18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例,好转19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曲安奈德和盐酸氨溴索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2例,按照是否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分成合并组和单纯组,而后对这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组患者的男性所占比例、吸烟者比例、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抗环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骨破坏发生率均较单纯组高.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诸多临床指标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刘彦洁;郭芳;王晓宇;付欣;杨慧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早期诊断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发病距离确诊时间是否为早期确诊进行分组.观察组(早期确诊组)68例;对照组(未早期确诊组)42例.两组患者采用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腔内感染、肠瘘、出血、腹腔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重在早期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并能够减少并发症.
作者:万仕里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