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华;江玉;郝小鹰
目的:研究根皮素(phloreti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研究phloretin与HSA之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距离等.结果:Phloretin能使H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制.在298,303,313 K下,phloretin与HSA结合常数分别为1.518 1×105,9.441 2×104,5.417 8×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热力学分析表明phloretin与HSA间结合力为疏水作用;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结合距离为4.27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phloretin对HSA构象影响较小;金属离子的介入会影响phloretin与HSA的结合能力.结论:荧光光谱法适合于研究根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作者:王迎进;连晓丽;郝晓玲;周冬;张海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数学建模策略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并尝试建立一套客观可重复的建模思路与方法.方法:从数据库建立、数据预处理、建模策略选择和评价标准制定4个关键步骤,讨论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模型的建立.结果:从64种建模策略中选出17种判别良好的模型,继而考察其可视化表达能力选出4种适宜模型,后经统计模拟,选出PLS作为目前适宜模型.结论:中药药性与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之间难以找到现成的公式或规律来表达二者关联,可用穷举策略,经数据库建立、数据预处理、建模策略选择和评价4步筛选适宜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模型.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联合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影响.方法:11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桂枝茯苓丸联合黄连素)和对照组(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观察临床表现和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P<0.05).两组空腹血糖(FPG),FINS,HOMA-IR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下降.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明显,尤其观察组HDL-C[(1.91-±0.29)mmol·L-1]改善程度较对照组[(1.63±0.28)mmol·L-1]明显(P<0.05).两组患者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明显下降,FS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0.01).观察组LH,LH/FSH,E2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观察组月经稀发、痤疮、卵巢体积增大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黄连素治疗PCOS合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能通过不同途径改变空腹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度,恢复月经周期,提高妊娠率.
作者:陶柳;庹安写;刘茂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可视化,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治疗规律.规律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西药依次为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常与其他西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中成药依次为云南白药、乌梅丸、补脾益肠丸、理中丸和西瓜霜,中草药依次为黄连、白术、白头翁、黄芪和乌梅.补中益气丸和补脾益肠丸常与其他中成药联用,黄芪、黄连、白术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补脾益肠丸、云南白药和乌梅丸常与地塞米松、甲硝唑、柳氮磺吡啶联用.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较客观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经验总结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作者:刘元艳;刘学文;谭勇;赵思宇;郭洪涛;郑光;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阿魏酸薄荷酯的合成方法及其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方法:以香兰素为原料,通过与中间体丙二酸单薄荷酯发生缩合反应合成阿魏酸薄荷酯,并通过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对其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经过三步反应合成得到了阿魏酸薄荷酯,化合物未见报道,结构经1H-NMR和MS得到确证,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比阿魏酸弱.结论:阿魏酸薄荷酯具有抗氧化活性,其合成方法适用于其他阿魏酸酯或阿魏酸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郝东;杨欣欣;张江华;陈桂荣;包永睿;孟宪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狗皮膏中丁香酚和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Phenomenex-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45∶55),流速1.0 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桂皮醛在0.141 69~14.169 mg·L-1,丁香酚在1.066 04 ~ 106.604 mg·L-1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8%(RSD 1.33%),95.40%(RSD 0.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狗皮膏中丁香酚和桂皮醛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森;陈爱华;刘红宁;朱卫丰;李荣苗;黄招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方法:110例CSG(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施维舒胶囊,1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胃镜检查,观察脾胃湿热证积分及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OD水平.结果:对照组内镜下胃黏膜疗效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为96.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胃黏膜组织学疗效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组为96.4%,观察组优于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脾胃湿热证积分均明显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76.4%,观察组为98.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和上腹部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90.9%和90.4%均优于对照组的67.4%、64.3%和75.0%(P<0.01);对照组HP清除率65.9%,观察组清除率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明显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复发率66.7%,观察组复发率39.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明显减轻CSG(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好,并能杀灭HP,提高血清SOD,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兴华;江玉;郝小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中柴胡不同剂量对正常大鼠胃窦组织胃动素(MTL)、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小柴胡汤组[柴胡高剂量组(高)、柴胡中剂量组(中)、柴胡低剂量组(低)].每天ig给予相应的小柴胡汤水煎液药液浓缩剂(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3,10,9.1 g·kg-1)或等容积生理盐水ig,连续3d.末次给药后,ELISA法测定胃窦组织MTL,AChE,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柴胡剂量高的小柴胡汤组(高)胃窦组织MTL,AChE的含量升高(P<0.05),而胃窦组织NO的含量则无统计学差异;小柴胡汤组(中)、(低)的胃窦组织MTL,AChE,NO与正常组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高剂量柴胡的小柴胡汤促进胃动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窦组织MTL,AChE的含量有关.
作者:曹峰;唐阿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系统评价射干麻黄汤(Shegan Mahuang decoction)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查找关于射干麻黄汤与西药对比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85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治疗比较,射干麻黄汤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OR =5.24,95%CI(3.51,7.83),P<0.000 0l];其次,射干麻黄汤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SMD=-1.26,95%CI(-2.37,-0.15),P=0.0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有效,并且可以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然而,现有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较低,疗效的证据需要迸一步大样本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赵阳;王谦;刘会平;周贤梅;何海浪;曹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对小柴胡汤的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抑郁活性筛选.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盐酸氟西汀组(20 mg· kg-1)、小柴胡汤的石油醚萃取物(部位Ⅰ)、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Ⅱ)、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部位Ⅲ)、水层残留物(部位Ⅳ),其中部位Ⅰ~Ⅳ各自分为9.0,18.0 g·kg-1 2个剂量组.连续ig7 d.末次给药1h后,分别采用小鼠悬尾和小鼠强迫游泳2种行为绝望试验,比较其抗抑郁药效.结果:部位Ⅱ、部位Ⅲ可以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结论:结果初步确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为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的有效部位.
作者:原红霞;郑靖婕;闫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及金丝桃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使用本方法测定3批重楼克感胶囊中5种化合物的含量.方法:Dikma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360nm,流速1.0 mL· min-1,柱温30℃.结果: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及金丝桃苷在0.1 ~10 μg线性关系均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91% ~ 102.23%.结论:建立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及金丝桃苷的HPLC测定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重楼克感胶囊中5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尹兴斌;林龙飞;曹飒丽;张慧;张晋;祁娟娟;倪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林蛙油中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 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03 nm.结果:α-亚麻酸在4.76~152.16 mg·L-1(r=1),亚油酸在15.36 ~491.59 mg·L-1(r=0.9998),油酸在47.28~1512.80 mg·L-1(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α-亚麻酸为95.8%,RSD 1.79% (n =6);亚油酸为98.6%,RSD 1.32% (n=6);油酸为99.3%,RSD 1.59% (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林蛙油质量控制的参考.
作者:于桂芳;秦建平;李家春;王婧;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建立龙脑在小鼠组织中GC-FID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艾片口服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小鼠按30.0 mg·kg-1灌胃给予艾片,分别于给药后1,3,5,10,20,30,60,90,12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分离出小鼠全脑、心、肝、脾、肺、肾,匀浆后以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采用GC测定各组织中龙脑质量浓度.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萃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艾片口服给药后分布于各主要脏器,组织中龙脑含量顺序为肝>肾>心>脑>脾>肺,龙脑在肝、肺、脾中达峰时间明显早于心、脑、肾.结论:建立的GC-FID适用于组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艾片在不同组织内分布存在差异,在肝、肾、心、脑等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高.
作者:赵静宜;杜守颖;陆洋;武慧超;李慧云;刘慧敏;程艳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中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脑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6,12,24,48 h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Western blot法测定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和AQP4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均在24 h时达到高峰;12~24 h时间段脑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以及AQP4表达水平升高,48 h时两者均稍有下降.而健侧脑含水量和APQ4的表达水平各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水平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时相正相关性.
作者:王秀辉;郑咏秋;姚明江;宋文婷;高俊峰;张鹏;刘建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对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几种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治疗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学习记忆损伤模型组、灯盏乙素处理组和脑复康处理组.用双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联合ip D-半乳糖方法建立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次日分别用28 mg· kg-1灯盏乙素和365 mg·kg-1脑复康连续ig 20 d;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测定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 p65表达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上升了27%和31% (P <0.05),IL-1β,IL-6,TNF-α表达的阳性细胞分值正常组(1.3±0.5,1.6±0.5,1.6±0.69)和假手术组(1.5±0.5,1.6±0.7,2.0±0.7).模型组明显上升(2.9±0.7,3.2±0.8,3.0 ±0.82),P<0.05.灯盏乙素处理后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了20% (P <0.05),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阳性细胞分值明显下降(2.1±0.67,2.3±0.70,2.2±0.53),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阻断痴呆大鼠脑组织中NF-κB p65的活化,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损伤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作者:郭莉莉;官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制备高纯度、低成本的芫花酯甲对照品.方法:采用硅胶柱-制备TLC制备芫花酯甲单体,通过HPLC分析纯度,NMR确定结构.结果:硅胶柱-制备TLC比制备液相成本低,未发现可见杂质斑点,所得单体纯度较好.结论:该方法解决了本品在分离纯化方面高消耗低产出的难题,为芫花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玲;李娆娆;孙婷婷;刘延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研究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拮抗作用及对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实验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H2O2组:上机前加入终浓度为0.3 mmol·L-1的H2O2;③预先给予低、中、高不同终浓度YLSC药物处理组:分别给予100,200,400 μmol·L-1YLSC的无血清培养基,孵育24 h,上机前加入终浓度为0.3 mmol· L-1H202,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于加入H202后15 min内检测细胞内[Ca2+]i的变化;分离昆明种小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YLSC对ICa-L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02诱导的模型组细胞内[Ca2+]i增加60.43%±7.75%,而高、中、低YLSC预处理组[Ca2+]i分别增加38.39%±13.87%,14.49%±2.94%,-28.1% ±1.52%,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②YLSC可使心室肌细胞ICa-L的电流-电压(Ⅰ-Ⅴ)关系曲线上移,能改变ICa-L的激活和失活特征,使ICa-L的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左移.结论:YLSC对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有较好的阻断作用,能显著减轻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内[Ca2+];超载.
作者:李映新;黄媛恒;覃斐章;林兴;黄仁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考察复方天宁滴丸中阿魏酸的热降解动力学过程.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经典恒温加速法和留样观察法考察复方天宁滴丸的有效期,通过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阿魏酸的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预测有效期20.8个月.结论:经典恒温加速法和留样观察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经典恒温加速法可快速确定有效期,缩短新药开发周期.
作者:王友芳;朱善岚;洪清;袁曦;陈庆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腹泻Ⅰ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HRV)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均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液体疗法和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腹泻Ⅰ号方.疗程均为3d.记录腹泻、呕吐、发热等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湿热证积分,检测轮状病毒和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8.33% (P <0.05);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平均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RV阴转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1);观察组治疗后湿热证积分为(4.5±1.7),低于对照组的(6.1±1.8)(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腹泻Ⅰ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能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清除HRV,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李道坤;冯娇梅;李玉萍;张艳莉;刘英文;王振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5.0 g·kg-1)、补肾基础组(5.4 g·kg-1)、通络组(0.9 g·kg-1)、补肾通络组(6.3 g·kg-1).ig给药,1次/d,共10周.治疗10周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L3椎体,剔除软组织及骨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骨组织RANKL/OPG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络组、补肾基础组、通络组RANKL mRNA表达明显下降,RANKL/OPG明显下降(P<0.01),3组间比较,补肾通络组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补肾基础组与通络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ANKL mRNA表达,改善RANKL/OPG,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有关.
作者:闵文;黄桂成;华永庆;黄正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