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春芳
目的 分析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针对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12月间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4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148例乳腺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缓解,减轻了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完成.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产生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干预,可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春萍;栗东雪;马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早期应用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模式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偏瘫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琴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不同预冲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预冲方法分成半开放式组和密闭式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过5次透析,密闭式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凝血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预冲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值得关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全麻前后安置尿管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烦躁程度差异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全麻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选择全麻前留置尿管,观察组选择全麻后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过敏性坏死反应(HR)、术后pacu烦躁的发生率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acu烦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9%(23/49),观察组为71.4%(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作者:杜锡荣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洋湖镇卫生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血1例,胆漏1例,均经处理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平均住院10~15d后出院,1例Mirizzi综合征术后复查B超,扩张肝内胆管恢复正常.结论 开腹胆囊切除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能达到临床疗效,且费用低,适合临床开展应用.
作者:张马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在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通州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5例创伤引起的AL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第1天,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第1天;治疗组观察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艳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声带突肉芽肿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声带突肉芽肿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声带突肉芽肿的病因复杂多样,3例病例中1例与胃食管反流相关,1例有不良发声习惯,1例为气管插管所致,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吸入或奥美拉唑口服,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声带突肉芽肿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全面的综合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捷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2年7月合江县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手的72例患者为观察组,单行剖宫产术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2%,并发症发生率2.7%;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1%,并发症发生率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同时进行子宫肌瘤的剔除手术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完善,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质量越来越备受关注.因此药剂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起着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我院药剂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整理以及监测而对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流程进行报告,并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效的提高药品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源;王泓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使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2例,常规治疗加卡维地洛.结果 对照组显效31例(37.80%),有效26例(31.71%),无效25例(30.49%),总有效率为69.51%;治疗组显效50例(60.98%),有效 24例(29.27%),无效 8例(9.75%),总有效率为90.2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崔希山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94例患者的102颗根尖周病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患者52颗牙,根管充填中使用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对照组46例患者50例,根管充填中使用氢氧化钙糊剂,两组均于封药后口服替硝唑.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4.6%(44/52),68.0%(3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地塞米松防治根管治疗期间疼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志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抗胃溃疡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胃溃疡病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溃疡病情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应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丁晓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CP)伴性功能障碍(E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CP伴ED患者46例,年龄25~52岁.随机分为Ⅰ组、Ⅱ组两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坦洛新治疗.Ⅰ组患者:单纯给药组.Ⅱ组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的综合疗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症状评分(CPSI)均值及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IIEF-5)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CPSI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IEF-5评分比较,Ⅱ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物治疗对改善CP伴ED症状具有良好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心理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卫兵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简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PT、TBiL、AST和ALT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4%)高于对照组(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和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腹腔镜下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其中Α组患者20例,术后采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商品名:诺雷得)皮下注射治疗.B组患者20例,术后采用孕三烯酮(内美通)口服治疗.C组患者20例,术后不采用任何药物辅助治疗.三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6个月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水平及1年内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结果 三组复发率(χ2=7.26,P<0.05)、妊娠率(χ2=7.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组三项指标优于其他两组;Α组治疗后FSH、LH、雌激素水平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1,P<0.05;q=7.08,P<0.05;q=17.58,P<0.05);B组雌激素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9,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采用GnRH-α及孕三烯酮短期辅助治疗,均能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必须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考虑用药方案.
作者:张胜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无糖型)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稳心颗粒(无糖型)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无糖型)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理想,有效的舒缓和控制了患者发病时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陈安策;祝丽萍;王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合并患有自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肝硬化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膜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对合并患有自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蒋卫东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巫山县幼儿园体检结果.方法 选取巫山县妇幼保健院从2010-2012年对幼儿园年度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检测的指标有身高、体质量、龋齿、肥胖、营养不良和血红蛋白.结果 2010-2012年,儿童的体质量、身高超均值数值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与营养不良 2010-2012年儿童的肥胖率、龋齿率有上升趋势,而营养不良率、贫血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2012年巫山县幼儿园在进行每年体检制度和优化膳食结构后,在园儿童的健康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今后的防治重点是控制儿童肥胖和龋齿的发生率.
作者:师明媚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A组)与试验组(B组),A组行基础护理措施,B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之上行早期康复护理,以3个月为一个护理周期,具体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一个周期的精心护理,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在总有效率上,A组为60%,B组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A组为80%,B组为1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致残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各医院神经内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贺雅萍;安毓平;田文静;李小燕;任巧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比MRI 与CT 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间在萍乡市中医院检查出为鼻咽癌的55例患者进行MRI 和CT检测,然后分析对比其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鼻咽部扫描诊断显示,MRI与CT在对鼻癌检测时,MRI检出率为92.7%(51/55),CT检出率为81.8%(45/55),MRI与CT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颅底扫描诊断显示,MRI与CT在对鼻癌检测时,MRI检出率为43.6%(24/55),CT检出率为23.6%(13/5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方面对比时,CT诊断要明显由于MRI诊断,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诊断相比,鼻咽部扫描以及颅底部扫描检更具有优势.同时,利用CT诊断鼻癌,可以得到淋巴转移和鼻癌的详细情况,而利用MRI诊断鼻癌,更容易发现鼻癌的病症原发灶,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作者:吴斌;李建清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