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116例护理体会

卫红艳

关键词: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加,接受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也越来越多,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由于高龄患者各脏器发生退行性病变,机体的储备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同时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导致手术风险大、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70~90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龈袋深度等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毛彧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改善患者心境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基本要求,通过护患沟通能及时了解患者相关的健康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气道黏膜损伤1例的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常危及生命,病死率达15%[1],须及时抢救.我科2013年1月收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例,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住院18天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姜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颅脑损伤120例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急症,为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等特点,病死率高达70%~80%,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笔者以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全面、精心护理,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永亮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宫外孕30例护理分析

    宫外孕在生育期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常见的异位妊娠部位为输卵管部.约1/3的宫外孕在入院时处于休克前或休克状态,严重程度取决于内出血量的多少和失血速度,未及时确诊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是在抢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休克时患者病情变数很大.现将30例宫外孕患者急救和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小玲;张舟;刘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孕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时给予处理和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生病率及病死率的关键[1].本研究对在我院分娩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应用研究

    血液透析技术为尿毒症治疗的有效手段,是代替肾脏功能之主要措施,随着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数量增加,该技术亦不断成熟、发展,患者存活期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随治疗期延长,随之引发的并发症亦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高通量血液透析不仅可改善此方面问题,更因费用低廉,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及患者关注.

    作者:过嘉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封闭疗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封闭疗法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开腹手术的肥胖患者25例为试验组,进行术后的切口封闭治疗;同期选择24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切口的远红外灯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仅1例(4.0%)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而对照组有4例(12.5%)发生了切口的脂肪液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术后进行腹壁切口的封闭治疗有助于预防切口的脂肪液化.

    作者:鲁照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实例药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详细的用药分析,找出用药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表现在辨证施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联合用药与溶媒量选择等方面.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井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护士沟通的艺术

    语言是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沟通交流、互相配合的重要工具.护士除应具备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艺外,还应讲究语言沟通的艺术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病房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与整体评价.

    作者:陈赛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开展药学服务的主体内容,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科学知识,围绕合理用药这个核心问题,不断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1].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2].我院2005年就已经陆续开展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学工作由此逐渐步入正轨.现结合我院部分案例,探讨笔者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工作时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杨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住院病历使用中药注射剂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病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3190 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6份病历使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数为287份,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诊断与用药不符、无用药指征、疗程过短或过长、超剂量使用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结论 住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医院需加强住院病历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水平.

    作者:郭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患者,服务患者的重要场所,我国医院药学服务也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为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学服务转变[1].我院正在筹备建新门诊大楼,药剂科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窗口,体现人性化服务,发挥临床药学室人员的作用,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药品消费的要求,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对于发现潜在的不安全用药隐患,解决实际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一对一服务,可以增进医患有效沟通,提供便民服务,从而提升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仲蕾;钱先中;金惠静;陈超;仵利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上常出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易疲劳、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等症状,加之病情反复,又具传染性,致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难以配合治疗,影响病情的控制和疗效.我院采用问卷式调查后,进行心理干预,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1~3月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3月门诊处方33502张,筛选出含抗菌药物处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文献,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2.60%,其中不合格处方为42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5.60%.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高,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因素多样,医院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行为.

    作者:蒋亚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头孢地嗪的抗菌活性和药物学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抗菌活性及药物学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为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地嗪为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何欣欣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方法 按年龄设计分18~24岁组、25~31岁组、32~37岁组,从初次分娩资料中各组随机抽取750例,统计其分娩方式.结果 初次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18~24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18.00%,阴道分娩率为82.00%;25~31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25.07%,阴道分娩率为74.93%;32~37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45.07%,阴道分娩率为54.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相关,剖宫产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阴道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作者:蒙秋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钦州市第一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方法 对2012年在医院生产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1973例中未接种乙肝疫苗158例,未接种率为8.01%;接种乙肝疫苗1815例,接种率为91.99%.结论 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原因主要为新生儿因素转科治疗.

    作者:邓连方;李庆梅;沈洪;黄秋杰;何文婵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2月6000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458张,占7.63%,其中不规范处方371张,占6.18%;不适宜处方72张,占1.20%;超常处方15张,占0.25%.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规范性存在问题较大,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作者:卢惠敏;郑伟锋;郑琼良;谢翠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因素引发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逐渐增多,可及糖尿病患者的49.5%,病重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50%,且单侧肢体截肢后,50%患者对侧肢体5年内也需截肢[1].笔者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糖尿病足防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