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的诊疗分析

王广鹏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庆大霉素缓释片
摘要:胃溃疡属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为该病主要致病因素.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可明显降低[1].伴随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性,胃溃疡的治疗日趋困难.笔者总结分析我院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缓释片的新三联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状况.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因素引发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逐渐增多,可及糖尿病患者的49.5%,病重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50%,且单侧肢体截肢后,50%患者对侧肢体5年内也需截肢[1].笔者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糖尿病足防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 对合理的用药指标和处方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方法 于2012年7月4日-2013年6月5日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4251张进行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评测处方合理度的依据:患者病情.通过对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的评测,进而探讨出合理化、真实化的用药指标与实际性、合理性的处方间的关系.结果 在14251张处方中,有473张处方不切实际、不合理.不合理、不实际的表现: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等.影响处方的实际性、合理性的指标有: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如抗生素).结论 明确合理性、实际性的用药指标与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医院应做好分析与了解工作.

    作者:张伏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小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研究

    目的 针对中小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 观察组药费、抗菌药费以及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平均住院天数也相对较短,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相比于对照组也显著减少,处方平均金额与抗菌药应用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使抗菌药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从而使医疗费用减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卫银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TCD表现

    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所致的眩晕、头昏、头痛、颈部酸麻是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临床发作时间短,症状消失快,且无特异性,常以中老年人多发,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其定性与定位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经颅多普勒(TCD)的应用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提供了无创伤性、安全、方便的方法,并且能动态或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1].本文对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门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梅;陈启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护士为一类处于特殊工作环境下的群体.因直接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坏死组织等,存在高度被感染风险.此外因手术室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颈椎前屈位站立、精神高度紧张、进食不规律,化学消毒剂和麻醉剂挥发等较高浓度有毒气体的污染、手术间的噪音、使用高频电刀由皮肤或组织散发出的气味、放射线危害及用电安全等,使手术室护士成为高危人群.基层医院手术室由于基础设施简陋,消毒仪器不够精密,工作人员相对缺乏,工作负荷重,更增加其职业危害性.笔者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做分析讨论,旨在通过学习与教育,使手术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大限度降低危害及保护自身健康与安全.

    作者:王翔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颅脑损伤120例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急症,为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等特点,病死率高达70%~80%,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笔者以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全面、精心护理,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永亮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1~3月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3月门诊处方33502张,筛选出含抗菌药物处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文献,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2.60%,其中不合格处方为42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5.60%.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高,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因素多样,医院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行为.

    作者:蒋亚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神经内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优质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临床效果.结果 2组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压疮形成1例,口腔感染1例,坠积性肺炎1例,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小儿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2月6000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458张,占7.63%,其中不规范处方371张,占6.18%;不适宜处方72张,占1.20%;超常处方15张,占0.25%.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处方规范性存在问题较大,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作者:卢惠敏;郑伟锋;郑琼良;谢翠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地佐辛与异丙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异丙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将择期行无痛肠镜患者136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68例.A组单用异丙酚麻醉,B组联合应用地佐辛+异丙酚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并发症、术中耐受程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术中耐受程度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顾玮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产后抑郁症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情绪低落、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悲观厌世等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常见一种类型[1],多于产后2周出现症状,持续6~8周左右,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于产后2~4个月发展为产后精神病.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亦会影响产妇夫妻关系及家庭、社会和谐.产后抑郁症病因比较复杂,属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69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贵港市妇幼保健院门诊5岁以下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贵港市妇幼保健院门诊5岁以下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抽查2013年门诊5岁以下儿童处方815例,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分类一一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5岁以下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51%,预防用药占1.89%,治疗用药占98.11%.一线用药占70.44%,二线用药占29.56%,无一线+二线联合用药,无三线用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的9.43%,主要表现为给药次数不合理26.67%,给药途径不合理13.33%,疗程不合理20.00%,用药指征不明确占40.00%.结论 医院门诊5岁以下儿童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需进一步强化管理,进一步降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改善患者心境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基本要求,通过护患沟通能及时了解患者相关的健康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0-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分析与建议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基本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以<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门诊处方共3960张,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处方基本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不合格处方(其中1项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进行归类,分析不合格处方并提出建议.结果 处方的各项指标除每张处方金额逐年上升外,其余指标均往好的方向发展.结论 虽然医院门诊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逐步上升,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玉斌;李赞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155例分析

    2012年我院22个科室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共155例,笔者针对此155例ADR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院各科室对ADR的重视.1 临床资料2012年我院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155例中,新增20例,反应严重10例;社区获得3例,普通122例.ADR报告科室及数量见表1.

    作者:王蕾;丁红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实例药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详细的用药分析,找出用药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表现在辨证施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联合用药与溶媒量选择等方面.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井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补肾健脾方对小鼠急性毒性影响试验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含生药4g/ml浸膏的补肾健脾方药为供试品,依40ml/kg的给药量(大给药量)灌胃给药;小鼠每天2次灌胃给药,大给药量为按生药量计320g/kg.观察小鼠异常或不良反应、死亡及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果 灌胃给药后未见其他异常或不良反应,无小鼠死亡.处死解剖未见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论 小鼠灌胃给药大给药量为按生药量计320g/kg,此剂量相当于拟临床人用药的106.7倍,除给药后有短时间的不适外,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作者:季荣进;李万红;陈高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护士对血液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行为现状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护士对血液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行为现状,探讨预防措施,为减少护士职业暴露,保障护理人员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护理人员5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和自我防护行为(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洗手情况、日常防护、特殊防护等).结果 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在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和针刺伤及处理2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总分、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洗手情况、特殊防护及针刺及处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较未参加者的自我防护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血液性传染病安全防护,纠正护理人员不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是降低传染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成功抢救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我们对患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配合工作,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查体,发现问题所在[2].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现对本单位成功抢救1例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7例疗效观察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肱骨近端常见骨折类型, 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下缘,解剖颈下2~3cm, 该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度且稍细,肩关节韧带和关节囊较松弛,易发生骨折,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中老年人多见[1].交通事故、建筑工地事故为常见致伤因素,常伴骨缺损、肱骨头骨折,治疗棘手.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增彪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