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20例

王艳芬;冯雪梅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过敏性休克是指由致敏抗体对抗原物质(如某些药物、异种蛋白等)发生强烈的全身性变态反应综合征.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心排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此外还可发生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呼吸窘迫,属严重疾症,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头孢类抗生素为广普抗生素,主要治疗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败血症,皮肤及软组质感染等.笔者回顾性分析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20例.探讨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因素引发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逐渐增多,可及糖尿病患者的49.5%,病重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50%,且单侧肢体截肢后,50%患者对侧肢体5年内也需截肢[1].笔者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糖尿病足防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脏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调整给药方案.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代谢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强度.

    作者:刘兰侠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神经内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优质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临床效果.结果 2组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压疮形成1例,口腔感染1例,坠积性肺炎1例,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小儿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方法 按年龄设计分18~24岁组、25~31岁组、32~37岁组,从初次分娩资料中各组随机抽取750例,统计其分娩方式.结果 初次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18~24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18.00%,阴道分娩率为82.00%;25~31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25.07%,阴道分娩率为74.93%;32~37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45.07%,阴道分娩率为54.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相关,剖宫产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阴道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作者:蒙秋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手术室护士为一类处于特殊工作环境下的群体.因直接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坏死组织等,存在高度被感染风险.此外因手术室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颈椎前屈位站立、精神高度紧张、进食不规律,化学消毒剂和麻醉剂挥发等较高浓度有毒气体的污染、手术间的噪音、使用高频电刀由皮肤或组织散发出的气味、放射线危害及用电安全等,使手术室护士成为高危人群.基层医院手术室由于基础设施简陋,消毒仪器不够精密,工作人员相对缺乏,工作负荷重,更增加其职业危害性.笔者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做分析讨论,旨在通过学习与教育,使手术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大限度降低危害及保护自身健康与安全.

    作者:王翔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封闭疗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封闭疗法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开腹手术的肥胖患者25例为试验组,进行术后的切口封闭治疗;同期选择24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切口的远红外灯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仅1例(4.0%)发生了切口脂肪液化,而对照组有4例(12.5%)发生了切口的脂肪液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术后进行腹壁切口的封闭治疗有助于预防切口的脂肪液化.

    作者:鲁照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自拟旋复四七通腑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调查显示,我国便秘发病率10%~15%,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18%~23%.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因便秘治疗药物多存在一定副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予自拟旋复四七通腑汤治疗功能性便秘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反应.方法 54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单放组26例和同步组28例,常规单放组仅接受放射治疗,采用6MV线照射总剂量(DT)68Gy;同步组采用 6MV线照射,DT达40Gy时,予以重新CT定位并制定治疗计划,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加量DT 67Gy.同步组放疗加卡培他滨口服,至放疗结束.结果 同步组和常规单放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3.2%、52.4%、41.5%和52.8%、29.3%、18.9%、15.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常规单放组,但2组患者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对食管癌治疗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小,是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能提高局控率,减少复发率,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作者:何兴平;杨胜利;代军;彭明尧;高云;周雪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产后抑郁症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情绪低落、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悲观厌世等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常见一种类型[1],多于产后2周出现症状,持续6~8周左右,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于产后2~4个月发展为产后精神病.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亦会影响产妇夫妻关系及家庭、社会和谐.产后抑郁症病因比较复杂,属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69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幼儿静脉采血方法及穿刺成功体会

    门诊注射室承担全院所有门诊患者的静脉采血任务,自从2011年检验科更新设备以来越来越多的幼儿需要通过静脉采血来辅助诊断治疗.与成人相比,幼儿静脉采血具有血管细、不配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等特点加大了穿刺的难度,更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使穿刺成功率提高缓慢.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和正确的穿刺方法,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杨小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常见中毒之一.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治疗原则主要是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和血液灌流及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杨俊会;唐升燕;钟慧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47例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本病症多发于寒冷季节,一般会于妊娠20周至产后2周时间段内出现,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患者出现全身性痉挛、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全面配合患者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4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悉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目前,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同时中药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就目前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章延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改善患者心境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基本要求,通过护患沟通能及时了解患者相关的健康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小儿血液透析通过透析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中毒物质,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有效改善氮质血症,及时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消除和减轻患儿体内水钠潴留,防止脑水肿及肺水肿的发生,以代替肾脏功能[1].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某些药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羊水过少孕妇孕期及产时监测

    妊娠晚期羊水量<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发生率为0.4%~4%.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羊水过少的检出率已明显提高.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胎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有着重要义.我院自2009年对300余例羊水过少孕妇予产前及产时一系列治疗、监护及指导,保障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安全.

    作者:赵金荣;周爱玲;李萍;关兰荣;张林红;孟宪涛;刘双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上常出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易疲劳、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等症状,加之病情反复,又具传染性,致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难以配合治疗,影响病情的控制和疗效.我院采用问卷式调查后,进行心理干预,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TCD表现

    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所致的眩晕、头昏、头痛、颈部酸麻是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临床发作时间短,症状消失快,且无特异性,常以中老年人多发,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其定性与定位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经颅多普勒(TCD)的应用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提供了无创伤性、安全、方便的方法,并且能动态或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1].本文对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门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梅;陈启煌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骨肽加红外线灯照减轻骨折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0年收治的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及红外线灯照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肢体疼痛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折治疗的过程当中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骨肽联合红外线灯照对减轻骨折肢体疼痛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朱文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中小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研究

    目的 针对中小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 观察组药费、抗菌药费以及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平均住院天数也相对较短,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相比于对照组也显著减少,处方平均金额与抗菌药应用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使抗菌药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从而使医疗费用减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卫银凤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