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呼吸衰竭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特征及意义

卢春霞

关键词:呼吸衰竭, 慢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菌群特征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呼吸衰竭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特征.方法 选择慢性呼吸衰竭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0例,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无明显肺部结构变化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0例,2组患者均进行痰液检查,比较2组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检出致病菌98株,合并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者25例(62.5%),对照组检出致病菌70株,合并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者29例(58.0%);2组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真菌类感染率均较高;另外观察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葡萄球菌属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无论有无肺部结构变化,均以多重感染多见,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葡萄球菌感染率较低,且临床预后较非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9例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仅服用二甲双胍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BG、2hBG、FINS、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脏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调整给药方案.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代谢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强度.

    作者:刘兰侠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小儿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小儿血液透析通过透析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中毒物质,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有效改善氮质血症,及时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消除和减轻患儿体内水钠潴留,防止脑水肿及肺水肿的发生,以代替肾脏功能[1].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某些药物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妊娠期阑尾炎患者4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妊娠期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外科急腹症,多发生在妊娠期前6个月.由增大子宫致使阑尾位置改变,大网膜难以包裹炎性阑尾,若炎症扩散并刺激子宫易致流产或早产,威胁孕妇及胎儿安全.故治疗以早期手术为主[1].因患者处于妊娠特殊时期,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妊娠期阑尾炎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晶;黄金丹;冉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临床钙制剂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钙制剂的药学使用.方法 选择处方1900张,其中247张为钙制剂用药处方,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207例,占83.8%,为钙制剂处方主要应用者,以老年人、儿童、孕妇为主,病种以佝偻病、支气管哮喘、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孕妇缺乏为显著.处方不合格21张,占8.5%,其中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不合格8张,碳酸钙D3颗粒不合格13张.结论 对钙制剂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从不同钙制剂的特点、机体利用度、钙的作用方面进行考虑,以选择生物利用度高、优质、含量高的钙制剂合理应用,以全面提高保健和治疗效果,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范维娜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以《治疗指南》为依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与实践

    心力衰竭是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的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导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结果是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进行性的的心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并有较高的病死率[1].由于心力衰竭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往往用药比较复杂,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的目的是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让患者花短的时间、少的钱,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荣荣;韩强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癌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红外线乳腺诊断仪为1种安全、无损伤、影像清晰的检查仪器,目前已在我国多数体检中心及基层医院普遍使用.红外线乳腺检查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安全可靠且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可直接观察图像,亦可记录检查结果,更可反复操作,是广大女性患者易于接受的检查方法.我院自2009年投入使用红外线乳腺诊断仪(JW-2102B型),取得满意效果.笔者就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女性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做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补肾健脾方对小鼠急性毒性影响试验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含生药4g/ml浸膏的补肾健脾方药为供试品,依40ml/kg的给药量(大给药量)灌胃给药;小鼠每天2次灌胃给药,大给药量为按生药量计320g/kg.观察小鼠异常或不良反应、死亡及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果 灌胃给药后未见其他异常或不良反应,无小鼠死亡.处死解剖未见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论 小鼠灌胃给药大给药量为按生药量计320g/kg,此剂量相当于拟临床人用药的106.7倍,除给药后有短时间的不适外,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作者:季荣进;李万红;陈高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西药房中确保发药准确的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原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医院门诊西药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记录的发药差错记录与发生差错的原因.结果 发药差错60次,占发药总次数的0.25%.种类主要以抗菌药为主,其次是中药注射剂与消化系统用药等.结论 西药房发错的药物主要以抗菌药为主,确保发药准确的措施包括实行自动化发药、加强药品管理、建立发药流程和实现刷卡叫号模式.

    作者:许虹娟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成功抢救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我们对患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配合工作,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查体,发现问题所在[2].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现对本单位成功抢救1例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糖轻度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血糖有轻度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67例空腹血糖轻度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84例利培酮组83例,均进行8周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测空腹血糖,第8周用PANS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对血糖影响较小,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者疗效相当;而喹硫平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与利培酮是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对血糖影响较小.

    作者:张雪琴;向道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癌症晚期无法进食患者肠外营养处方研究

    近20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及年轻化呈走高趋势,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第一因素.癌症晚期导致衰竭的因素之一是营养摄入不足,约20%以上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80%,故营养支持为延长生命有效方法[1].癌症晚期机体消耗严重,肿瘤生长迅速,常累及多个器官,营养支持虽不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可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笔者通过对我院癌症晚期无法进食患者肠外营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安全、有效营养支持.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丽;史英钦;吴慧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气道黏膜损伤1例的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常危及生命,病死率达15%[1],须及时抢救.我科2013年1月收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例,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住院18天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姜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3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78例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和女性激素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的肌瘤体积、雌二醇(E2)、孕激素(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作者:熊洁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自拟旋复四七通腑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调查显示,我国便秘发病率10%~15%,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18%~23%.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因便秘治疗药物多存在一定副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予自拟旋复四七通腑汤治疗功能性便秘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黛力新治疗伴焦虑抑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黛力新辅助治疗伴焦虑抑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 例伴焦虑抑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根据个体化原则应用传统药物,治疗组加服黛力新片1 片,每天1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入组者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 治疗8周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焦虑、抑郁等躯体和精神症状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能显著改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精神和躯体方面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干预方法,提高医院对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013年1月医院外科3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抗生素使用干预分为非干预组(124例)和干预组(176例).比较2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抗生素药物费用及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非干预组在住院费用、抗生素药物费用、药物费用方面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干预组,且出现的不合理使用例数多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对住院时间和手术感染无影响,但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可行性.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咽喉黏膜炎性病变.此病多见于3岁左右小儿,常夜间发作,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我院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可迅速缓解喉部水肿[1],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珍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开展药学服务的主体内容,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科学知识,围绕合理用药这个核心问题,不断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1].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2].我院2005年就已经陆续开展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学工作由此逐渐步入正轨.现结合我院部分案例,探讨笔者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工作时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杨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体外反搏为一种无创伤的循环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以人体的心电R波为触发信号,于心脏舒张期,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反流至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后于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周阻力急剧下降,利于心室射出血液经主动脉快速注入肢体动脉,按心动周期不断如此重复进行以达到其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需实施悉心护理以达到理想效果,故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如行反搏治疗护士须具备心血管疾病及心电图方面知识[1].笔者总结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