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二聚体检测疑似肺栓塞患者结果分析

舒敏

关键词:D-二聚体, 肺栓塞, 筛选实验
摘要:肺栓塞(PE)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与病理生理综合征,为1种涉及心肺循环的临床危重症,已成为国际化医疗保健问题.因其表现复杂、多变,尤其重症者起病凶险,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且临床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1].在西方国家PE死亡率仅次于肿瘤与心肌梗死居第3位.故如何正确认识该病临床特征并做早期诊断是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属具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增多或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为血管内纤溶常用血清学标记物,采用测定D-二聚体作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第1步筛查手段目前已得到国际公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0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197例择妊娠12~28周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于注药之后口服米非司酮75mg,24h后再次服药75mg,总量150mg.对照组97例单纯经腹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2组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清宫率、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行清宫术,观察组31例(31.0%),对照组68例(7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引产,使引产总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痛苦减轻,胎盘、胎膜残留减少,清宫率降低及减少产后出血,且方法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纪兰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中后期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低血压属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透析患者总数20%~30%[1].尤其针对高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透析中后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可引起心律失常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良[2],导致血液透析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我院针对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PHD),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2012年度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度出院病历188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作出统计分析.结果 在188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480份,使用率为25.53%.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有32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66.67%;不合理的有160份,占33.33%.其中不合理情况包括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当、不恰当的联合用药、换药无指征等方面.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不当之处,应加强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郦晶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成功抢救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我们对患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配合工作,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查体,发现问题所在[2].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现对本单位成功抢救1例老年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47例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本病症多发于寒冷季节,一般会于妊娠20周至产后2周时间段内出现,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患者出现全身性痉挛、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全面配合患者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4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悉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仙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门诊护理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利于缓解患者与医护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现对在医院门诊实行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莹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推注,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U静脉推注并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mg置入直肠.记录2组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为(8.4±2.2)h较对照组(11.2±2.4)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及产后24h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优于单用缩宫素.

    作者:谢美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我院护士对血液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行为现状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护士对血液性传染病自我防护行为现状,探讨预防措施,为减少护士职业暴露,保障护理人员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护理人员5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和自我防护行为(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洗手情况、日常防护、特殊防护等).结果 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在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和针刺伤及处理2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总分、体检及疫苗接种情况、洗手情况、特殊防护及针刺及处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较未参加者的自我防护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血液性传染病安全防护,纠正护理人员不规范操作,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是降低传染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类的第3代药物,自1985年我国制成第1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至今已有20余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口服及静脉用药目前已达数十种,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当前在国内发展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1].当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由于临床用量大增,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耐药率迅速上升.因此,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不良反应、正确掌握其临床适应证,对科学合理的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改善患者心境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基本要求,通过护患沟通能及时了解患者相关的健康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合用性状改变的分析

    目前,临床上有使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与注射液用奥美拉唑钠合用出现如混浊、变色等性状改变的现象,笔者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用药建议,以供同行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红丽;王蕾;叶根深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76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试验组38例(美托洛尔+硝苯地平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安全性高、降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灿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相仿.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祖媛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医学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社会福利院老年2型糖尿病休养员康复医疗效果.方法 40例老年2型糖尿病休养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康复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自由活动,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专业医学康复治疗措施.结果 康复组患者饮食加运动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非常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试验前后只有空腹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休养员血糖水平产生积极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荣兵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在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和饮食恢复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安全性高等特点,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钱盈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疗程2周.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hUAER、TG、T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红花黄色素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降低UAER,且与贝那普利合用可能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换敏;赵素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因素引发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逐渐增多,可及糖尿病患者的49.5%,病重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50%,且单侧肢体截肢后,50%患者对侧肢体5年内也需截肢[1].笔者就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糖尿病足防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方法 按年龄设计分18~24岁组、25~31岁组、32~37岁组,从初次分娩资料中各组随机抽取750例,统计其分娩方式.结果 初次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18~24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18.00%,阴道分娩率为82.00%;25~31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25.07%,阴道分娩率为74.93%;32~37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45.07%,阴道分娩率为54.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相关,剖宫产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阴道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作者:蒙秋菊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门诊注射室的特点是工作量大,病种多,注射室护士每天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加上工作繁忙,护士人力不足,容易造成护理操作中的疏忽,医院感染中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有关[1].为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2012年4~11月我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护理技术

    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为有效预防结核病的良好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部分城市和社区的人口密度增大,人口流动程度显著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有其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可使儿童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24h后即可行卡介苗接种,但新生儿因个体小、易哭闹而加大了卡介苗接种难度及降低了成功率[1].良好的接种操作可保证接种新生儿获得有效被动免疫.笔者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岑仕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