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彪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比较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效果.结果:外科组266例,内科组234例.按Logistic模型统计,外科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内科组.外科组近期死亡率9.8%,远期死亡率11.8%,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疗效优于内科规范化治疗.
作者:陈衔城;吴劲松;周晓平;张义;王知秋;秦智勇;庞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例1.女性,55岁.以突发意识障碍4 h人院,伴呕吐咖啡样物,尿失禁.既往有风心病、心房纤颤史30年.入院时查体:浅昏迷,双眼球水平徘徊运动,双瞳孔直径3mm,光反应迟钝,双上肢屈曲状,双下肢强直状,肌张力增强,双侧Babinskki征(+),颈强(+).头颅CT:脑实质未见异常.外周血白细胞13.1×1109@L-1,血糖11.4 mmol@L-1,心电图示不纯性房扑.
作者:曲方;张广生;何祥;王耀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29例,32例随访7~127个月,生存良好28例,肿瘤消失23例,残瘤静止5例,复发4例.结论:老年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91%)和垂体功能低下(70%);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残留或复发病人可辅以放疗,但需注意垂体功能低下的并发症.
作者:顾宇翔;鲍伟民;张福林;杨德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间)的预后。方法:对183例儿童良性癫癎进行了2~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156例(85.25%)脑电图恢复正常,其中143例经控制发作后已停药2~8年,均无临床发作.结论:良性癫(间)患儿可无家族史.脑电图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本病确诊率.经抗癫(间)治疗控制发作1~2年后,脑电图恢复正常者可以停药.及早诊断及治疗者,预后较好.本病患儿可无明显心理障碍.
作者:何任;何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癫(疒间)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疒间)患者,病程1年以上,一直服用一种或两种基础抗癫(疒间)药物每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托吡酯采用加量法,加量期8周,目标剂量为200mg@d-1,观察12周后进入延长期.结果:3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100%消失者5例(15.62%),发作≤75%13例(40.62%),发作≤50%11例(34.37%),无改善2例(6.25%),因不良反应而中断1例(3.13%).结论:托吡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抗癫(疒间)药物.
作者:周盛年;王建国;迟兆福;李德萍;李大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基因芯片在人脑胶质瘤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RT-PCR反转录、同位素标记、基因芯片方法研究5例星型胶质瘤和4例正常脑组织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在14 892个可表达顺序片断(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中,对照与2个胶质瘤样品间有102个差异表达.对照与3级样品间共有39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与4级样品间共有78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3级和4级肿瘤有5个共同异常表达基因.结论:基因芯片发现了胶质瘤的异常基因表达谱.
作者:庞力;周良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较少见,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和脑性钠盐耗损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两者易混淆,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后果严重.1998年以来,我科共救治8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3例SIADH,5例CSWS,效果满意,无一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香迎;张丙杰;王吉华;徐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周期素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4 h,24 h,5d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CyclinDlmRNA,CyclinD1,CyclinA和CyclinB1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CyclinD1 mRNA,CyclinD1及CyclinBl蛋白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缺血灶周围,其分布范围及动态变化规律与Tunel阳性细胞一致.但未见CyclinA蛋白表达.结论:CyclinD1,CyclinB1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此过程可能是细胞周期异常调控的结果.
作者:郭瑞友;张苏明;方思羽;杨渊;徐广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病例选择全部观察对象来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的神经科住院病人236例.诊断标准参考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均经头CT或MRI证实临床诊断.
作者:张云霞;张惠丽;王宏;李晓军;王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介绍丁螺环酮治疗共济失调的可能机制、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邬剑军;蒋雨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MFS与GBS的发病机制相似,均为感染后的自身免疫疾病.CJ和GQ1b抗体是MF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介绍MFS与它们的关系以及MFS的临床特点.
作者:李海峰;袁锦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芋螺毒素(ωo-conotoxin)结合蛋白抗体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4例重症肌无力病人、20例正常人和21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血清中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突触前膜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结果: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存在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其阳性为35.3%;突触前膜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分别为52.9%和50%,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与另两种抗体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部分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存在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提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突触前膜,包括Ca2+通道蛋白,和突触后膜均受累及的神经肌肉接头病.
作者:卢家红;吕传真;肖保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6.3岁(6~31岁).主要症状有: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蹒跚步态,眼底水肿.所有病人行CT和MRI颅脑扫描,7例为交通性脑积水,1例松果体区囊肿并阻塞性脑积水.
作者:江野峰;王恒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45~69岁).病因均为高血压病并无脑疝发生.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4 h(8~36 h).全组病例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平均48ml(36~63ml).术前神志:嗜睡2例,模糊不清5例,浅昏迷1例.
作者:杨百春;鲍伟民;庞力;于振国;张少军;苏贺先;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疗效判定用临床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法.结果: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1个月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激素冲击治疗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组的相对评分分别为27%、48%、81%.大剂量激素组、联合血浆置换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3周、1~2周.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如辅以小剂量血浆置换疗效更佳.
作者:承欧梅;陈晓文;晏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亚低温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缺氧下的保护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分低温组(34℃)及常温组(37℃),缺氧相应时段观测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细胞活力,缺氧后4 h的细胞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果:亚低温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延迟缺氧级联反应的过程,机制与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及对线粒体的保护有关.
作者:傅泉;江博雄;裘明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对患儿的威胁很大.恢复期的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药物.我科自2000年1月起应用GM1治疗恢复期HIE患儿23例,并与未用该药的30例患儿作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封志纯;周细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P300电位是联合皮质活动的结果,与复杂的多层次心理因素(认知过程)有关[1],测定P300电位对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靖;陈晓兰;穆俊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电压门控钠通道介导再生内向电流,这些电流负责脑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初始去极化.抗痫药以及许多抑制和癫痫发作有关的异常神经元兴奋的有前景的化合物,大多是通过钠通道完成电压和频率依赖的离子电流的抑制.电压激活钙通道在控制神经元兴奋性、神经保护作用、癫癎波的发放和癎性发作的维持及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康静琼;张苏明;阮旭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99mTc-TRODAT-1 SPECT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对特发性震颤(ET)、早期帕金森病(PD)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例ET,14例早期PD,5例ET合并PD(ET-PD)患者和20名健康人进行99Tc-TRODAT-1-SPECT DAT断层显像.结果:与年龄、性别相配对的正常人相比,ET患者纹状体(ST)与小脑(CB)DAT特异性摄取比值(ST/CB)无显著性差异,早期PD和ET-PD患者ST/CB显著性降低.结论:99mTc-TRODAT-1 SPECT DAT显像有助于ET、早期PD的鉴别诊断.
作者:罗蔚锋;包仕尧;吴锦昌;刘春风;王峰;刘增礼;唐军;方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