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托吡酯加用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的临床研究

周盛年;王建国;迟兆福;李德萍;李大年

关键词:托吡酯, 癫(疒间),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癫(疒间)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疒间)患者,病程1年以上,一直服用一种或两种基础抗癫(疒间)药物每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托吡酯采用加量法,加量期8周,目标剂量为200mg@d-1,观察12周后进入延长期.结果:3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100%消失者5例(15.62%),发作≤75%13例(40.62%),发作≤50%11例(34.37%),无改善2例(6.25%),因不良反应而中断1例(3.13%).结论:托吡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抗癫(疒间)药物.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态粥样硬化斑与脂蛋白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为了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乐检测和血脂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建中;候惠鸣;翟红;陈宗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神经导航应用两个参考架对准确性影响的模型试验

    我们使用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颅脑手术取得较好效果[1,2].可是手术中注册成功后参考架的消毒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早期病例我们需拆下参考架蒸汽消毒后重新安装,但消毒时间常超过半小时或更长影响手术的进行.

    作者:杜固宏;周良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用神经内窥镜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初步经验

    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45~69岁).病因均为高血压病并无脑疝发生.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4 h(8~36 h).全组病例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平均48ml(36~63ml).术前神志:嗜睡2例,模糊不清5例,浅昏迷1例.

    作者:杨百春;鲍伟民;庞力;于振国;张少军;苏贺先;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托吡酯加用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癫(疒间)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疒间)患者,病程1年以上,一直服用一种或两种基础抗癫(疒间)药物每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托吡酯采用加量法,加量期8周,目标剂量为200mg@d-1,观察12周后进入延长期.结果:3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100%消失者5例(15.62%),发作≤75%13例(40.62%),发作≤50%11例(34.37%),无改善2例(6.25%),因不良反应而中断1例(3.13%).结论:托吡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抗癫(疒间)药物.

    作者:周盛年;王建国;迟兆福;李德萍;李大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目的:观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及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疗效判定用临床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法.结果: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1个月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激素冲击治疗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组的相对评分分别为27%、48%、81%.大剂量激素组、联合血浆置换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3周、1~2周.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如辅以小剂量血浆置换疗效更佳.

    作者:承欧梅;陈晓文;晏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中PMNLs对脑组织cGRP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形核白细胞(PMNLs)在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中对大脑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及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神经元的cGRP表达,对比各组大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未加注Mac-1抗体组脑组织PMNLs聚集较明显,相应区域的神经元呈cGRP弱阳性反应,电镜观察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突触肿胀明显,神经毡结构间隙增大并常有变性或坏死.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神经元的cGRP表达可反应性增加,而浸润到脑组织中的大量PMNLs可干扰神经元的cGRP表达,并同时伴有脑组织超微结构的破坏性改变.

    作者:姜晓丹;徐如祥;谭盛;李铁林;安连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临床较少见,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和脑性钠盐耗损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两者易混淆,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后果严重.1998年以来,我科共救治8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3例SIADH,5例CSWS,效果满意,无一死亡.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香迎;张丙杰;王吉华;徐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在人脑星型细胞瘤基因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基因芯片在人脑胶质瘤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RT-PCR反转录、同位素标记、基因芯片方法研究5例星型胶质瘤和4例正常脑组织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在14 892个可表达顺序片断(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中,对照与2个胶质瘤样品间有102个差异表达.对照与3级样品间共有39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与4级样品间共有78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3级和4级肿瘤有5个共同异常表达基因.结论:基因芯片发现了胶质瘤的异常基因表达谱.

    作者:庞力;周良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表现为重型脑膜脑炎的莱姆病1例

    马某某,女,13岁.因发热,头痛,嗜睡,渐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5 d于2000年9月25日入院.体检:体温39℃,血压14/9.3 kPa(106/70 mmHg),脉膊每分钟112次.昏睡状,言语欠清晰.

    作者:谭毓绘;刘涌;贺宇新;孙岩;朱沂;张林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比较——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比较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效果.结果:外科组266例,内科组234例.按Logistic模型统计,外科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内科组.外科组近期死亡率9.8%,远期死亡率11.8%,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疗效优于内科规范化治疗.

    作者:陈衔城;吴劲松;周晓平;张义;王知秋;秦智勇;庞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在重症肌无力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芋螺毒素(ωo-conotoxin)结合蛋白抗体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4例重症肌无力病人、20例正常人和21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血清中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突触前膜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结果: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存在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其阳性为35.3%;突触前膜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分别为52.9%和50%,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与另两种抗体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部分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存在抗ω-芋螺毒素结合蛋白抗体,提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突触前膜,包括Ca2+通道蛋白,和突触后膜均受累及的神经肌肉接头病.

    作者:卢家红;吕传真;肖保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与辅助检查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所有SCD患者发病均由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肢体感觉异常,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及痉挛性轻瘫是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早期易误诊,电生理检查有极高的敏感性,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确定脱髓鞘的部位.结论: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电生理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靳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与APoA1、APoB100及比值的关系

    病例选择全部观察对象来自1999年1月~2000年3月的神经科住院病人236例.诊断标准参考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均经头CT或MRI证实临床诊断.

    作者:张云霞;张惠丽;王宏;李晓军;王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35在中枢引致的相反效应

    目的:在三叉神经主核(PrV)上检测不同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35的中枢效应.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运用M5 0.01 μmol@L-1、0.03μmol@L-1及0.1 μmol@L-1时,甘丙肽引发的外向性电流分别抑制32.8%、70.7%及77.6%,M35 1μmol@L一及3 μmol@L-1使甘丙肽外向性电流分别增大28.4%及49.1%.结论:M35低浓度为甘丙肽拮抗剂,M35高浓度有甘丙肽激动剂作用,PrV同一神经元上可能存在不同甘丙肽亚型受体.

    作者:史明仪;吴一丁;周丽华;夏亦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lzheimer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总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动物模型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脑组织损伤模型和转基因动物等几个方面讨论并比较这些动物模型在复制AD病理和行为改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制作出更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艳莉;张苏明;张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对患儿的威胁很大.恢复期的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药物.我科自2000年1月起应用GM1治疗恢复期HIE患儿23例,并与未用该药的30例患儿作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封志纯;周细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兔脑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的影响

    目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兔离体颈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内皮依赖的舒张的影响.方法:以血管条等长张力法测定ox-LDL、L-精氧酸(L-arginine,L-Arg)等对兔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ox-LDL(50μg@ml-1)明显抑制颈动脉经乙酰胆碱介导内皮依赖的舒张,而不抑制非内皮依赖的舒张.L-Arg可部分逆转ox-LDL密度脂蛋白引起的颈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结论:ox-LDL可抑制兔颈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而不影响基底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补充L-Arg可改善受损的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

    作者:周卫东;王拥军;马金城;魏岗之;赵凤丽;周茗;刘璐;李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卒中的复发及病残情况分析

    目的:回顾以往27年(1972~1998年)在宣武医院就诊12 679例脑血管病资料.方法:针对脑血管病发作次数、病残及死亡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资料显示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80%)、高血脂(71%)、糖尿病(54.3%)、血管病家族史(40.9%);复发比例为53.6%;死亡比例为12.7%;76.2%的患者遗留有残疾,其中遗留有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中、重度病残比例达61.5%.结论:脑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及生命的疾病.

    作者:谢淑萍;赵立杰;刘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旋千金藤啶碱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验证左旋千金藤啶碱(SPD)治疗帕金森病.方法:19例帕金森病患者口服SPD片剂(每片25mg),每日3次,每次1片,1周后加量到2片,每日3次.用改良Webster评分法评价治疗6周的疗效.结果:19例患者治疗后评分改善,其中行动时上肢摆动、震颤、面容、言语等症状均有改善.结论:SPD未达到卫生部新药评价的有效要求,故单用SPD治疗PD无效.

    作者:蒋雨平;丁正同;王坚;金国章;沈丽丽;周松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压门控钠通道、钙通道与抗癎治疗

    电压门控钠通道介导再生内向电流,这些电流负责脑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初始去极化.抗痫药以及许多抑制和癫痫发作有关的异常神经元兴奋的有前景的化合物,大多是通过钠通道完成电压和频率依赖的离子电流的抑制.电压激活钙通道在控制神经元兴奋性、神经保护作用、癫癎波的发放和癎性发作的维持及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康静琼;张苏明;阮旭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