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贵;秦成功;谈守道
目的 分析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入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实施剖腹探查术,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检出率为100%,其中消化道息肉64例,溃疡出血16例.所有患者顺利止血、实施手术,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实施探查术能够明确诊断患者出血部位、病变情况,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对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在现代化大医院广泛应用自助式取片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将自助式取片机与门诊的人性化服务相结合.针对在机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改善就医环境,建立有序、高效的就诊流程.
作者:袁玲;徐静;奚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毒副作用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抑制护理、过敏护理和静脉护理.结果 63例患者经过适宜的心理护理和抗毒副作用护理后,显效38例(60.3%),有效19例(30.2%),无效6例(9.5%),总有效率(90.5%).结论 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和抗毒副作用护理,能减轻患者化疗中因毒副作用引起的不适,改善护患关系,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威;丁秀荣;刘景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在医院的治疗救护工作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对患者的疾病康复起着积极作用.能否高质量的完成医院的护理工作,决定着患者身体恢复的情况,也展现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但是在各医院里,护理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了护士在医院的工作效果的发挥.因此,要对当前医院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改善,增强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本研究针对当前影响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李文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01月-2013年03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1年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疗效确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作者:於国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时的静脉护理干预.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4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采用表阿霉素进行治疗的67例乳腺癌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静脉护理干预,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的静脉护理后,67例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的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降低.结论 对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药物的泄露,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齐佳;鹿阳;孟微微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骶髂关节脱位3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例,合并休克14例,泌尿系统损伤2例(其中尿道损伤1例,膀胱损伤1例),右大腿皮肤撕脱并小腿毁损伤1例,合并脑挫裂伤4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型脑挫裂伤并呼吸、循环衰竭.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伤诊断较困难,及时正确诊断切勿漏诊、误诊.早期多通道快速输液、输血积极补充血容量,让其出血处达到自然止血之目的,同时应尽早地恢复骨盆形状,减少骨盆的异常活动,对稳定休克及腹膜后血肿有举足轻重的治疗作用.
作者:蓝卫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双管引流的临床护理,为临床护理乳腺癌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对其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双管引流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负压护理、引流管护理、皮瓣及伤口包扎护理,总结其护理经验极其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50例乳腺癌患者的创面均愈合,有效率为10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创面双管引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春迎;刘景艳;丁秀荣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后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小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开腹组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腹腔镜组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开腹组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出血量少、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感染发生可能性小的治疗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给广大患者带来了保障.
作者:熊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减少或杜绝门诊用药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结合工作实际,从处方差错、调剂差错、患者依从性差错三方面分析门诊常见用药差错的类型及原因.通过采取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开展处方点评、设立药师咨询窗口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门诊常见用药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杨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赖诺普利和氯沙坦钾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社区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赖诺普利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琦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利用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以665nm为激发波长,680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 用β-环糊精增敏时,亚甲蓝浓度在0.012~2.283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高中低浓度的日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0.19%、0.41%和 1.14%,日间CV分别为1.76%、2.24%和2.97%,标准曲线法测得回收率为99.39~102.30%,对照品比较法测得回收率为96.93%~104.02%.结论 本研究体现出了简单,准确、快捷的特点,实现了无需进行分离、富集达到直接测定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目的.
作者:李皓琳;朱朝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高龄经产妇妊娠及分娩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临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高龄经产妇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生产的168例非高龄经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的不良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妊娠期并发症者占51.5%,对照组中发生妊娠期并发症者占3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的妊娠风险较高,常会发生新生儿的不良情况,加强对高龄经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妊娠期监护、护理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骨科无痛病房的创建对镇痛的效果,探讨该护理模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取我科需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的护理镇痛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在术后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予药物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次数、疼痛情况、睡眠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术前与术后3d均能较好的降低疼痛,大部分患者疼痛得到控制,未超过3分;同时段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和睡眠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加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无痛病房的创建可将患者疼痛控制在微痛/无痛范围,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以及功能康复期.
作者:张志英;丁美兰;苏桂娣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6.4±1.2)个月,对照组患者为(8.7±1.4)个月,观察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9%,对照组为79.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骨愈合时间短、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洪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非中枢系统病变的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3ml送检,比较两个组别患儿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借此评估脑脊液检查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脑脊液检查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58%、48.89%,单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33%、10.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67%、0 ;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可以出现相应的细胞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可以作为其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杨静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护理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溃疡期褥疮患者11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即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封闭性敷料,并使褥疮局部保持湿润,从而达到愈合创面的效果.两组患者分别从总愈合率、愈合时间、继发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和继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期褥疮患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加以配合封闭性敷料,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文学;石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单纯性被动活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结合被动运动训练治疗.针刺1次/d,被动训练2次/d,共观察2个疗程,运用运动评估量表改良巴特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I增加值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杨新贵;秦成功;谈守道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0%(2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8例,其中24例行胆囊切除术,8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术,4例行胆囊造瘘术.手术后,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后,36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5.3%;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发生切口感染5例,经过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肝脏下部积液2例,经过穿刺抽取脓液并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8.4%.结论 治疗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时,如能在适宜的时机进行手术,并且加以完善围术期的处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王健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