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亚敏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患者急性发作期及迁延期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对慢支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78例慢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慢支患者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结论 护理人员采取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史建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宣教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行MHD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健康宣教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识教育;健康宣教组制定全面的、系统的宣教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健康宣教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质量及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质量.
作者:谈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妇科、产科及儿科住院患者611例,对患者疾病名称和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611例患者,合格病例546例,合格率88.1%;不合格病例65例,不合格率11.9%.结论 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在促进用药合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运用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7.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紧张状态达标率为47.5%,观察组心理紧张状态达标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护理方案,可对临床治疗与护理质量方面产生良好的促进与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使患者术前出现的压抑、焦虑以及紧张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威群群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给予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正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例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2例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1例(8.33%)为腹腔妊娠;1例(8.33%)为宫颈妊娠,8例(66.67%)为输卵管妊娠破裂,2例(16.67%)为输卵管妊娠流产.入院后2h内均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经过抢救全部脱离生命危险,无并发症.术后复查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阴性,术后1周B超检查无包块.结论 对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褚树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讨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在护理期间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准备必备的急救器材、维持呼吸通畅、防止患者躁动发生、防止意外伤害、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对于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结果 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制定出恰当的护理方法,患者均顺利度过了苏醒期.结论 对于处于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老年患者采取结合临床实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顺利苏醒至关重要,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尽快的恢复意识及避免意外的发生,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晶;林萍;李雨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对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用药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门诊处方12000张,对门诊用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一分析.结果 选取处方用药中,22.32%的患者使用了针剂,24.2%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患者人均用药3.15种,人均每次药费142.32元.使用通用名药物56.2%,使用国家基本药物60.28%.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主要有药品规格写错414张(3.45%)、用法不明确170张(1.42%)、涂改后医生未签字138张(1.15%)、年龄书写不当70张(0.59%)、未明确诊断72张(0.60%).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04张(24.2%).其中头孢菌素类685张(23.59%)、喹诺酮类565张(19.46%)、青霉素类445张(15.32%)、大环内酯类423张(14.57%)、氨基糖苷类420张(14.46%)及其他类处方366张(12.60%).滥用抗菌药物320张(2.67%)、重复使用同类药物306张(2.55%)、剂量不合理166张(1.38%)等其他不合理情况.结论 医生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加对药物的认识,重视合理用药,与此同时,医院要加强对医生的监督管理,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王慧群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各24例.A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疼痛感评分.结果 A、B、C 3组患者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拔管时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3.01±0.39)分、(3.47±0.58)分、(3.68±0.42)分,A、B、C 3组患者拔管1h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28±0.31)分、(4.56±0.50)分、(4.83±0.53)分,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获得更好的苏醒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博雁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调查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在外科围术期的473例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结果 选取的473例患者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其中预防用药79.2%,治疗用药29.8%;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75.9%,两个药物合用比例20.1%,3种及以上用药比例4.0%.结论 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药物的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指征过宽、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应该在医院加大宣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的使用原则,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
作者:胡爱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本文介绍我科应用细节管理在医院管理护理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中,护理文化的建设是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保障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关注细节、建立良好的护理文化,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升护理队伍的形象,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刘晓鸿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肾衰竭患者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存活9例,存活率为18.38%;观察组患者存活32例,存活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52%)低于对照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关注.
作者:钟裕元;李会珍;郑东升;刘志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通过对45例发生胃出血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横峰县中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45例胃出血患者,确定所有患者在服药前的具体症状,并对胃出血后可能会发生改变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检测,之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分别在24h、48h、72h、96h、1周、3个月后重新检测相关指标,确定西药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西药治疗后,有2例患者在用药48h候后病情加重转为手术治疗,剩余43例均已停止出血,且用药后1周的治愈胃出血率高,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西药在治疗胃出血时有明显疗效,能在抑制病情的同时促进胃黏膜创口快速愈合,达到有效治愈胃出血的目的,是安全保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付方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从证舌脉表现及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论证从心脾两虚角度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原因,并举例论述运用归脾汤取得的效果.终得出运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但仍需今后进一步论证.
作者:窦莉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兰索拉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综合治疗,较单纯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谭立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补牙材料充填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进行楔状缺损充填治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玻璃离子组、光固树脂组及一般树脂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玻璃离子充填材料、光固树脂充填材料和一般树脂充填材料进行填充,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玻璃离子组成功率为94%,光固树脂组成功率为92%,一般树脂组成功率为80%.3组患者临床修复效果相比较,玻璃离子组和光固树脂组均优于一般树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离子组和光固树脂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补牙材料对楔状牙体缺损修复效果各不相同,其中玻璃离子和光固树脂是比较理想的充填材料.
作者:吴玉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救护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与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6例急诊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6例急诊危重患者包括男851例,女415例,男女比约为2:1,年龄8~87岁,平均(51.4±11.8)岁,患者年龄以中高龄为主.急诊患者疾病类型排列前5名的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各种外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中毒事件等.1266例急诊危重患者中共发生死亡91例,总体死亡率为7.19%.结论 根据急诊危重患者的就诊特点与规律开展救护工作,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与降低死亡率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谢志军;唐安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的苏醒时间.结果 试验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为(4.9±1.3)min,对照组苏醒时间为(6.2±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显著,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书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肺癌切除术后胸腔渗液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66例肺癌术后胸腔渗液患者,按手术单、双位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研究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皮下注射,对两组患者胸腔积液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胸腔渗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d,研究组胸腔渗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肺癌切除术后胸腔渗液患者皮下注射奥曲肽有利于抑制激素病理性分泌,从而使积液迅速减少,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庞永通;陈进;覃乃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实施分组护理和层级管理后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我院124名护理人员(6个病区),实施分组护理和层级管理,并对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基础性护理、治疗性护理、应急性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上,实施后均较实施前分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分层级护理实施前,患者总满意率为83.0%;实施后患者总满意率为95.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分组护理和层级管理可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建美 刊期: 2013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