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聪格;苏秀霞;张涛;李芳芳
普通肝素是血液透析(HD)中常用的抗凝剂,然而,肝素的抗凝作用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性,长期使用可导致高血脂、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而低分子肝素是从肝素分离或降解而来,其半衰期长,抗凝作用强,对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影响小,目前已广泛应用.我科对肾功能衰竭伴出血性合并症的部分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采用低分子肝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于春兰;曲惠敏;郭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临床诊断、治疗中,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和有效治疗,其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医师针对患者的病情应开展何种保证措施.通常临床检验分析前要通过临床医师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样本采集及样本运输和验收4大环节进行开展[1].本文就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各个步骤进行质量保证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五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尿道球部断裂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多由会阴骑跨伤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会阴部淤血肿胀,尿道外口滴血,不能自行排尿,会阴部触痛明显等.我院2010-2011年经会阴入路Ⅰ期行尿道断裂端的断端吻合(即Ⅰ期吻合)配合围手术期处理治疗尿道球部断裂患者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宁;高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晚期胰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治疗,2组均以21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0.0%、65.0%,高于对照组的4.5%、50.0%;观察组PFS、OS分别为3.6、6.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3.1、5.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等.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作者:过雪丹;徐伟;孙春花;杭猛;陈暑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中医专科专家预约结合专家就诊顺序号在门诊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预约前(2009年)和预约后(2010年)门诊候诊区的秩序及专家工作效率、门诊患者对医院的总满意度、路途远的患者就诊难易度、年门诊人次、患者投诉率、护士的分诊难易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预约人次逐月上升,与2009年比较,患者满意度上升,候诊秩序明显改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年门诊人次增加.结论 通过实施挂号预约结合就诊顺序号,使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缩短,有效诊疗时间延长,保证专家诊疗时间高效利用和患者就诊有序及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曾琼;陈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胆囊及阑尾同时并发疾患的病例逐年增多,腹腔镜下一并切除,对于减少创伤、减轻痛苦、降低切口并发症、降低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均有重大意义.我科对5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病变胆囊及阑尾,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趁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例1:24岁,G1P0,自然受孕后12周到本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既往无传染病,无遗传病史,检查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优生优育各项目检查未发现异常,心电图常规检查时发现:I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Ⅰ、Ⅱ导联呈rS型,Ⅲ导联呈Rs型,V1~6导联R波逐渐减低,电轴+193°,左右手导联反接,胸导联依次放置 V2导联、V1导联、V3导联R~V6导联R,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图形,报告:先天性心脏病-右位心,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到上级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示镜像右位心.
作者:罗文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各种原因如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上升,城市孕妇营养要求较高,巨大儿,>35岁的高龄产妇增多等,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以上为剖宫产相对指征,此外还有社会因素、医院因素等.
作者:薛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1].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8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内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诊疗方法,其作为侵入性检查,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如恐惧、恶心、呕吐、疼痛等),因此而拒绝检查,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佳时机.因此,本院将监护下麻醉管理技术应用于内镜检查,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检查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周美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药学监护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随着社会发展,健康就更需要药学监护,药学监护也是中国药师的唯一出路.
作者:田瑞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芬太尼行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P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行LPC患者按麻醉用药分为A组58例和B组62例.A组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静脉全麻;B组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液静脉全麻.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从麻醉剂停止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值(Tn).结果 2组T2时间点MAP、HR均高于T1时间点,且A组MAP、HR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T3时间点MAP、HR、Tn值及3个时间点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芬太尼能加强全麻术中镇痛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在LPC中使用,既不延长术后苏醒时间,又不影响术后呼吸恢复,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全麻用药方法.
作者:郝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易反复发作,引发肝昏迷和腹水,病死率高[1].全面做好护理配合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作者:周发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异位妊娠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妊娠的0.5%~1%,且近年有增加趋势.由于二维超声图像直观、方便、安全,可以多次复查,现已成为诊断本病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45例异位妊娠的B型超声声像图改变,旨在探讨B型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晓娟;籍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为2%~3%[1].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病因,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对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药品越来越为广大公众所关注.而药品本身就具有两重性,即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表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住院患者为10%~15%.在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患者与不良反应有关,发生不良反应则有500万~1000万[1].因此,药品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加大监测力度来发现和防范、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目前,在政府、社会、公众的关注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改进和提高.
作者:王兰霞;方延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用药8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药6周.观察2组症状缓解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93.3%高于对照组的26.7%、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无需特殊治疗.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蔡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儿,女,月龄10个月,出生后出现反复呕吐,进食后加重,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质量逐日下降.入院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梗阻;十二指肠隔膜症.X线消化道造影表现:患儿入院后插入胃管,经胃管内注入稀硫酸钡造影,胃内形态显示正常,十二指肠近段肠管示明显扩张.患儿左侧卧位后见少量钡剂自顶部流入其后空肠内,此后空肠管显示正常,X线诊断考虑先天性肠隔膜症不能排除.手术结果:术中发现空肠上段有一明显狭窄处,切开此狭窄处可见一隔膜,隔膜中间见一裂孔,通过裂孔使膈膜两端肠腔相通.近端肠腔内充满大量黏稠消化液及食物,远端肠管萎缩,行隔膜段肠切除术吻合,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术后诊断:先天性空肠隔膜症.
作者:马运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