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先;叶红梅;邓樱;黄可;罗维;黎林果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与患者直接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处方调剂的准确性是用药安全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减少或避免差错发生仍是药房工作重点.笔者根据我院处方调剂中常见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旨在预防和减少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
作者:谭德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血栓性溶血性贫血,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临床症状往往不同时出现,病程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易误漏诊.笔者对我院2004年以来诊断为TT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粟世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以早期手术为主[1].我科于2005年7月-2010年3月对11例膀胱癌患者实行了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该手术在保留膀胱容量的同时,保留了尿道外括约肌和正常的排尿途径,避免了尿流改道所致的并发症和生活不便.从患者术后恢复来看,疗效满意,现将其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4例AL患者根据疾病分型分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组21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33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L组和ANLL组治疗前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LL组高于AN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无论是否完全缓解,ALL组与ANLL组治疗后血清LDH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者初期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L与ANLL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作者:任国庆;牛海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新生儿气胸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过度充气,腔压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之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1],是新生儿急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即可危及生命.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气胸患儿2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其中的10例气胸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行穿刺引流,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季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HAL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病死率高,与一般急性白血病不同,常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症状,且常合并有栓塞、颅内出血、骨髓外浸润、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弥漫性血管内凝等并发症[1、2].HAL的高危性对其临床治疗提出较高的要求.为探寻一种治疗HAL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羟基脲联合化疗对53例HAL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芳;关键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出血以外的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严重出血者可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急诊胃镜止血、抑酸药物、止血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其中急诊胃镜止血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我科应用急诊胃镜对30例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诊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立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部分患者病前有面部受凉风吹袭或咽部感染史.通常认为可能是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或因风湿、茎乳突内的骨膜炎引起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1].患侧面肌瘫痪导致面部不对称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笔者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康复治疗5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哮喘规范化治疗及教育和管理的加强,哮喘持续状态已相对少见.而危重型哮喘却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严重喘憋,广泛细支气管强烈痉挛,哮鸣音可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病情进展迅速,常并发严重意识障碍及心脏、呼吸骤停而死亡[1].此类患者往往需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我科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型哮喘,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元姝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革兰氏阴性杆菌组成的对人和动物均能致病的菌群,以鼠伤寒、肠炎和猪霍乱杆菌常见[1].其发病率高,在食物中毒各类原因中居首位,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现将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中毒症状、中毒急救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王士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由于EV71肠病毒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及早识别,积极配合治疗,认真做好监测和精心护理,对提高HFMD抢救成功率尤为重要.2011年4~7月我科收治HFMD重症患儿16例,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锦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护生岗前培训急救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2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操作技能带教方法,即岗前培训后安排临床实习,由各科室组织急救操作技能培训;试验组运用Orem自理模式评估护生岗前培训急救操作能力,分析其操作能力自理缺陷,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自理能力缺陷,按照Orem自理模式提供相应的带教方法.并比较2组急救操作技能出科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护生岗前急救操作需带教老师完全补偿的占64.50%,需部分补偿的占20.28%,需提供支持-教育的占15.22%.试验组急救操作技能出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在护生岗前培训急救操作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生急救操作能力,促进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提高.
作者:焦燕琴;唐浪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管理屏障在输液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标准.方法 运用管理屏障对输液泵进行多重管理,并对200名护理人员实施管理屏障前、后各项操作及维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0名护士管理屏障实施后对输液泵的各项操作及维护正确率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管理屏障能提高输液泵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飞;吴寅;李宁;刘福臣;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腰椎滑脱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腰椎退行性变引起,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X线平片能直观显示腰椎退行性滑脱,是诊断本病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不能显示椎管内外某些结构受累情况,如硬脊膜囊、侧隐窝、神经根、椎间盘的改变.CT能清楚显示椎间盘、硬膜囊、关节突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CT对腰椎退变性滑脱和峡部裂并腰椎滑脱两种常见腰椎间盘滑脱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2007年8月-2011年10月收集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智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3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比.方法 将7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3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40mg、奥美拉唑40mg、雷尼替丁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阿莫西林0.5g和甲硝唑0.4g分次口服.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高于C组的64%,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治疗方案优.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佳用药方案.
作者:吴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其突出症状.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现将我科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12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白如霞;胡正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胫神经阻滞治疗胫骨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胫神经阻滞疗法,对照组行理疗配合休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神经阻滞治疗胫骨骨膜炎效果优于单纯理疗配合休息.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李芳芳;刘玉晶;谷世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乙肝五项又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乙型肝炎属于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可以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如脾脏、睾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持续性感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很高,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超过10%.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了解乙肝五项相关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意义,对HBV的感染、诊断、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外伤性脑室出血为颅脑严重损伤.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室出血患者100例,现就其治疗及预后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脑室出血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7~75岁,中位年龄38.4岁.致伤原因:车祸34例,坠落伤16例,摔伤14例,击伤24例,铁器伤12例.伤情分类:闭合性颅脑损伤7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3例.受伤机制:减速伤54例,加速伤4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5.4d.
作者:李国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48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2、4、6周末BRMS评分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敏;王慢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