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凤斌;苏秀霞;李芳芳;刘玉晶;谷世恒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病理基础,再通治疗在近代AMI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静脉溶栓已成为恢复早期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对缩小AMI的范围,保存心室功能,改善预后,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静脉输注爱通立(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亭;王翠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出血的原因很多,以局部原因多见.急诊鼻出血中,医师的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合理,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变化及预后.随着检查方法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治疗效果愈加显著,并发症越来越少.笔者就此现状及相关内容做如下综述.
作者:温丽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五大急腹症之一.若处理不当,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则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甚至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对肠梗阻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正确掌握其手术时机,是临床医师常面临的难题.目前肠道造影在处理肠梗阻时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1].我院2006年8月-2011年8月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及液体石蜡治疗小肠梗阻10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杨;张曼;田延锋;刘擘;李芳;孟丽敏;赵增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用于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54例初始失败的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7例.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A组加用胶体果胶铋,B组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观察并比较2组Hp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80.52%和7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9%,低于A组的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有效根除Hp感染,并且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周晓娜;常丽丽;吴彦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 Sigma失效模式(FMEA)用于降低集中手术孤残儿童(患儿)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应用FMEA测量、分析集中手术患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措施,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结果 导致患儿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大病房病员多、保暖不到位、抵抗力差、物品共用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改进措施进行护理.试验组感染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感染率低于本项目感染控制标准10%.结论 保证患儿适当休息,控制病房人数、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一人一物和饮食营养供给周到,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血栓性溶血性贫血,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临床症状往往不同时出现,病程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易误漏诊.笔者对我院2004年以来诊断为TT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粟世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814例按抗生素预防应用情况分为A组178例、B组596例、C组40例.A组术前0.5~1h静脉给药,术后静脉给药至24h停用;B组术前不给药,术后静脉给药3d;C组未使用抗生素.观察不同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方案与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组感染并发率为2.2%,B组为1.5%,C组为2.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3h)术后并发感染无相关性.
作者:杨洪;刘永国;陈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外伤性脑室出血为颅脑严重损伤.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脑室出血患者100例,现就其治疗及预后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脑室出血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7~75岁,中位年龄38.4岁.致伤原因:车祸34例,坠落伤16例,摔伤14例,击伤24例,铁器伤12例.伤情分类:闭合性颅脑损伤7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3例.受伤机制:减速伤54例,加速伤4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5.4d.
作者:李国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念珠菌性阴道炎(VVC)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VVC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循证护理途径提出问题、寻求证据、评价证据、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并有效实施.疗程结束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组治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9.05%;复发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询证护理是提高VVC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覃永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00.0%、86.7%,高于对照组的91.7%、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UA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世申;黄维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剖宫产是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方法,是产科大的手术,做好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现将笔者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006-2007年度绵阳市交通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待征.方法 以2006-2007年度经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受理的交通伤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损伤类型、日期、时间、地域分布等作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4452人次接受院前急救,男3018人次,女1434人次(χ2=1127.1590,P=0.0000);损伤类型依次为头部外伤、四肢骨折、软组织损伤、脊柱骨折、胸部损伤、面部损伤、腹部损伤等.全年无急救高峰日期(r=0.0668,P>0.05);全天中急救的高峰时间段是10:44~22:52(r=0.2851,P<0.05);在地域分布上,城区占59.91%(χ2=348.6797,P=0.0000).结论 绵阳市交通伤院前急救有自身流行病学特点,应强化公众安全意识,以减少事故发生.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作者:李银先;叶红梅;邓樱;黄可;罗维;黎林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素组各140例,分别于产后给予米索前列醇0.4mg口服和缩宫素10U静脉推注.观察并比较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低于缩宫素组的6.67%;产后2h出血量为(261.2±55.6)ml,低于缩宫素组的(353.4±53.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结论 米索前列醇具有快速、强效加强子宫收缩作用,且安全、方便,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辅助七氟醚面罩吸入对儿科短小手术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2组均于自主呼吸下面罩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肌内注射.监测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中共出现喉鸣7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七氟醚用于儿科短小手术麻醉安全、有效,麻醉时间、麻醉深度易于控制,且麻醉后苏醒迅速、彻底,并具有一定的术后镇静、镇痛作用,有效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李波泉;陈继恩;刘红;孙建国;陈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60岁,因左膝骨性关节病于2011年5月10日收入院.患者患肢皮肤条件好,经充分术前准备,于5月15日9∶ 30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于11∶ 30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值班护士在接患者时,发现左大腿上1/3处局部有水泡形成,和医师沟通后,按压疮处理,于5月21日患肢创面愈合,未发生不良后果.患者于5月29日好转出院,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王素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1].有关统计:5~10年癌变率为3%~5%,10年以上为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10%~83%.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加重.该病发病缓慢,迁延难愈,治疗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5例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闫春雷;张林红;张军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高血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效价.方法 将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三餐前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记录并比较2组血糖控制及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成本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强化治疗后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降糖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期人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用于初诊血糖过高的T2DM患者疗效确切,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强化治疗方案.
作者:窦静;孟宪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在增加,发病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语言障碍、二便不能自理及智障等后遗症.笔者现结合临床经验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旺盛时期到绝经时期的过渡.中医认为其属于经断前后诸证,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人体阴衰阳盛,肾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为了使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护.
作者:张文惠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