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媒体指导流程图在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苏毅梅;陈延梅;潘燕华

关键词:多媒体指导流程图,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置管, 居家护理
摘要: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是对于年龄较大、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常用、安全、有效的长期血管通路[1],选择的材料是带绦纶经隧道的双腔导管,大多以右颈内静脉为置入血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61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目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早发现,早用药,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及合理的治疗,可预防或延缓靶器官损害,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认识上,人群中还存在诸多误区,特别是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村患者,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笔者在临床用药工作中,遇到的用药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

    作者:杨灿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

    氟喹诺酮类以其优越的抗菌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成为开发品种较多和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之一.与其他抗菌药一样,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加以注意预防.

    作者:刘小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穴位注射用于减少洗胃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足三里穴位注射在中毒患者洗胃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中毒实施洗胃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在洗胃前给予间苯三酚双侧足三里穴位内注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洗胃法.对2组洗胃过程中呕吐、呛咳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及洗胃液量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呕吐、呛咳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及洗胃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洗胃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双侧足三里穴位内注射可有效减轻洗胃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改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螺旋CT工作环境及维护保养

    螺旋CT作为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大型影像设备,有着复杂的电路结构及机械结构,包括高压/低压电路、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电路、机械部分、运动部件、主设备、辅助设备等.庞大的系统难免会发生故障.CT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内部的部件会吸附大量灰尘,尤其当内部的电路板、滑环等精密部件被灰尘覆盖后,会造成接触不良,散热不佳,甚至短路等故障.医院工程师在缺乏资料、缺少培训、缺少配件的情况下,如何寻找CT故障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对策,以较小的代价来保障CT正常运转,提高开机率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作者:陈汉英;李一鸣;王伟;徐春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门诊处方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质量调查,掌握不合理用药情况,以督促医师提高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6月门诊处方3748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学知识、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188张,占所查处方总数的5.02%,存在问题245处,包括选药、配伍、用量、用法不合理及处方书写不规范.结论 需进一步加大对处方的管理力度,处方审核对合理用药意义重大,更需加大力度.

    作者:吴淑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拟行宫腔镜电切术的住院患者30例分为A、B、C组各10例.A、B、C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10、0.15、0.20mg/kg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宫缩、体动、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组麻醉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总用量、宫缩痛、体动发生率高于B、C组;C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0.20mg/kg联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综合临床效果佳.

    作者:陈文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4例AL患者根据疾病分型分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组21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33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L组和ANLL组治疗前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LL组高于AN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无论是否完全缓解,ALL组与ANLL组治疗后血清LDH水平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者初期血清LDH水平可作为ALL与ANLL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作者:任国庆;牛海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205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某院门、急诊及住院部应用FQNS致ADR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ADR发生率高于女性,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高(31.2%);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共105例(51.2%);共涉及10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系统,其中以神经系统、皮肤及消化系统症状较突出.结论 FQNS致ADR因素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ADR的监测,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李福长;曾明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构建企业社区急救网的做法和体会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群众突发危重疾病时,应尽早、尽快地实施早期救治.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就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课题[1].

    作者:纪家宁;黄庆文;姚盛思;程洲全;陆仙莆;梁凯琴;蒙建泓;吴启亮;陈启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均以5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和白细胞升高复常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81.58%;平均退热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扁桃体肿大复常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白细胞升高复常率分别为87.10%、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娇;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胫神经阻滞治疗胫骨骨膜炎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胫神经阻滞治疗胫骨骨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胫神经阻滞疗法,对照组行理疗配合休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神经阻滞治疗胫骨骨膜炎效果优于单纯理疗配合休息.

    作者:贾凤斌;苏秀霞;李芳芳;刘玉晶;谷世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发生气压式止血带压伤1例

    患者,男,60岁,因左膝骨性关节病于2011年5月10日收入院.患者患肢皮肤条件好,经充分术前准备,于5月15日9∶ 30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于11∶ 30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值班护士在接患者时,发现左大腿上1/3处局部有水泡形成,和医师沟通后,按压疮处理,于5月21日患肢创面愈合,未发生不良后果.患者于5月29日好转出院,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王素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贝优芬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优芬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行放射治疗,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优芬外用涂抹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损程度轻于对照组,Ⅰ级皮肤反应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优芬能有效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卓美萍;温林春;尤传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输尿管硬镜引导下放置导尿管治疗急性闭合性尿道断裂(16例总结)

    我院采用输尿管硬镜引导下放置导尿管急诊治疗急性闭合性尿道断裂16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徐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慢性前列腺炎门诊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全部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5月慢性前列腺炎的处方(376张)中药物选择频数前3位分别为抗生素、肌肉松弛剂和植物制剂;2011年5月的处方中(415张)药物选择频数前3位分别为植物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结论 该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樊晖晖;王子玉;曹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006-2007年度绵阳市交通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2006-2007年度绵阳市交通伤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待征.方法 以2006-2007年度经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受理的交通伤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损伤类型、日期、时间、地域分布等作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4452人次接受院前急救,男3018人次,女1434人次(χ2=1127.1590,P=0.0000);损伤类型依次为头部外伤、四肢骨折、软组织损伤、脊柱骨折、胸部损伤、面部损伤、腹部损伤等.全年无急救高峰日期(r=0.0668,P>0.05);全天中急救的高峰时间段是10:44~22:52(r=0.2851,P<0.05);在地域分布上,城区占59.91%(χ2=348.6797,P=0.0000).结论 绵阳市交通伤院前急救有自身流行病学特点,应强化公众安全意识,以减少事故发生.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作者:李银先;叶红梅;邓樱;黄可;罗维;黎林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人员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对策

    精神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精神科安全护理永远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既不能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也不能正确反映躯体的不适,甚至在各种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因此,精神科安全护理不仅影响到患者能否有效获得各种治疗和护理,同时对于如何预防意外事件,保证患者安全及为患者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环境,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保证杜绝或大限度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苗新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原因,以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尿毒症死亡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死于心力衰竭24例(63.15%),脑出血7例(18.42%),严重感染3例(7.89%),全身衰竭及上消化道出血各2例(5.26%).心力衰竭死亡患者以45~64岁为主,脑出血死亡以≥65岁为主.结论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控制血压,改善贫血,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苏慧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流行性腮腺炎112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其突出症状.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现将我科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12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白如霞;胡正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10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与肺结核病变范围大小、有无并发症的关系,并指导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的临床合理运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仪尿酸测定试剂盒(酶法)对102例患者抗结核(含PZA)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及停用PZA后2、4、6周的血尿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肺结核病变范围、有无并发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2周后血尿酸上升幅度大,用药6周后上升到高值,停用PZA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其中有11例因血尿酸过高或关节肿痛提前停用PZA.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结核治疗(含PZA)时应每2周监测血尿酸1次,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参考值2倍以下,且无关节肿痛者是安全的;超过此值要及时停用PZA,避免引起严重损害.

    作者:郑兰;汪洁;钟辉;金水忠;顾其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