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文;吴帅
近几年,随着药学教学点的迅速增加,药学类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大幅度下降.此外,毕业生频繁跳槽,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在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1].
作者:邓志锋;刘胜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日益受到重视,死亡围生儿中有30%~50%的疾病与胎儿宫内窘迫有关.目前胎儿脐血流监测已成为围生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产科医师的重视[1].笔者2005年7月-2006年6月对1680例孕妇进行产科常规胎儿脐血流监测,结果表明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现就其临床应用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张欣;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寰枢关节半脱位常见于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斜颈、疼痛、活动受限,由于其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和外伤性斜颈相混淆,往往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早期正确诊疗预后良好,延误诊治可并发四肢瘫痪,甚至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2008年7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78例,在中药热敷活血通络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枕颌带床边牵引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立嵩;梁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药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基层医疗单位要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避免重开药、滥用药,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笔者就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2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模式,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总费用及药品比.结果 2组药品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药品费用、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治疗中,缩短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了药费及住院总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王俊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膀胱表浅肿瘤占膀胱肿瘤的2/3,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在治疗中需采用损伤小、可重复进行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bladder tumors,TV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超凡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能竞争性地阻断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近年来,纳洛酮在救治急性中毒中应用广泛,不仅能治疗吗啡中毒,而且在酒精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等急性中毒中起到拮抗阿片类毒品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或改善中毒患者的全身症状.
作者:陈玲园;葛英;葵恩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危重病症之一.我院自2009年6月将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建玲;张静茹;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观察输尿管口囊肿的声像表现特征,本文总结B型超声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口囊肿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33~44岁;病程4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腰部胀痛.患者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在膀胱及输尿管区行B型超声扫查.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人体高的耐受热约为40.6~41.4℃,高达43℃则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林红;贾卫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头晕、乏力、心动过速、出汗、饥饿感等常见表现,但以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偏瘫、失语等)为首发少见,与脑梗死极其相似,故易被误诊,延误抢救时机.本文对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患者1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少女初产分娩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青春期(10~19岁)少女初产分娩病历125份作为少女初产组,另抽取25~26岁初产分娩病历525份作为成人初产组,按分娩方式(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2组剖宫产率.结果 少女初产组剖宫产率为4.8%低于成年初产组的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春期初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5~26岁初产妇,初产年龄是影响剖宫产原因的重要因素.
作者:宁思婷;肖相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在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23例与B组23例.A组于术后6h开始予利伐沙班10mg口服,每天1次至术后4周.B组术前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30mg,以后每天1次,治疗2周.2组均于术后第7、14、21、28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深静脉血流及DVT形成情况.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较依诺肝素可更有效地预防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具有很好的应用治疗前景.
作者:翟志海;杨明;张绥绥;宋世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气喘、咳嗽、哮鸣音、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喘息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哮鸣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喜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妇科常用的手术,占腹部手术第3位,由于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子宫切除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为减少和避免子宫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笔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香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该院脑外科护士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干预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干预护理后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同事关系融洽、知识技能增加上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护理环境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得以长足改观,促进医患关系更为和谐,从而更好地护理患者,并可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于红娣;张韶琴;吴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进展,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S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与SI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海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睾酮(T)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2例男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椐有无癌变又分为肝炎后肝硬化无癌变和癌变亚组.另选取正常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空腹采血进行T、雌二醇(E2)、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检测.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发生肝癌18例,癌变患病率为29.03%.肝炎后肝硬化无癌变亚组血清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与AFP呈负相关(r=-0.203).以AFP>400μg/L为肝癌的界限值,灵敏度为44.44%,准确度为55.56%.若取血清T水平为9.4nmol/L为肝炎后肝硬化癌变的界限值,灵敏度为88.89%,准确度为90.32%,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95.24%.肝炎后肝硬化癌变亚组血清T水平与E2呈负相关(r=-0.341,P<0.05),与AFP呈正相关(r=0.252,P<0.05),与ALP、γ-GT、ALT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T对肝炎后肝硬化癌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癌变较好的预测标志之一.
作者:李彩云;万里;苏秀霞;贾风斌;张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低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证.甲减按发病部位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和周围性甲减.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腺体本身发生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储存和分泌障碍而引起的甲减,它占甲减的90%以上.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因此其表现多样,特别在疾病的早期,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或以某一系统表现较突出时,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2005-2011年诊治的成人甲减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那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外耳道冲洗是耳科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冲出外耳道已软化的耵聍栓塞,亦可用于冲出外耳道异物[1].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由于小儿外耳道较狭窄,小儿在临床治疗中配合度又很低,因此采用传统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易导致冲洗不彻底,甚至引起小儿耳道损伤,达不到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我科自2003年开始采用一种质软的延长管导入注射器针梗,对传统的外耳道冲洗器进行了改良.使用改良的小儿外耳道冲洗器冲洗小儿耳道的耵聍、异物和分泌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实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轲;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