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民;朱浩锋;李园珍;李敏姣;张妮
STERRAD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是继甲醛、环氧乙烷等低温灭菌技术之后的又一新的低温灭菌技术,适用于怕湿、怕热物品的灭菌,具有灭菌可靠、无废气排放、无物品损耗、无化学残留等优点,我院于2010年9月开始使用STERRAD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主要用于腹腔镜、电钻、精细器械的灭菌,效果良好,现将其安全使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苏秀霞;李芳芳;陈鹏;窦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尿潴留治愈率.
作者:兰银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作者:程朔;孙万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活检术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2例(10.26%),均为肾周血肿及肾包膜下血肿,其中合并肉眼血尿1例.出血并发症在IgA肾病及硬化病变中出现率高.结论 病理类型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穿刺次数、年龄无关.
作者:苏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由于大腿肌肉血管丰富、手术切口长、创面弥漫的毛细血管出血,以及手术部位消毒范围必须在切口20cm以上,一般不能上气压止血带,因此术中出血多,及骨折内固定结束后切口冲洗液溢出,致手术敷料不同程度浸湿,传统方法为在大腿下加垫4层无菌巾.
作者:徐容;周晓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09-2011年收集的237例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该院237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60岁;涉及的药品共74种,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抗生素152例(64.14%)、中药制剂35例(14.77%)、消化系统药物21例(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93例(81.43%);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共107例(45.15%);报告者主要来源于药师,共143例(60.34%).结论 应重视临床ADR的监测,加强监测上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壮;唐秀能;王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8%、95.8%,高于对照组的52.1%、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作者:刘玉田;景雪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6例UC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活动期UC组16例和缓解期UC组10例,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CRP,活动期UC组经常规治疗1~2个月后复查CPR,并比较3组CRP检测水平.结果 活动期UC组治疗前CRP水平高于治疗后及缓解期UC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活动期UC组治疗后与缓解期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P水平可准确地反映U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罗立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经验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73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对照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0.5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3.53%、74.07%,对照组分别为76.92%、7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一般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82%、5.88%,低于对照组的25.64%、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亚胺培南-西斯他汀相比疗效相似,但二重感染发生率低,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姚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例1.男,72岁,主因贲门胃体癌肝脏转移化疗后1个月,于2011年11月14日14∶ 00入院.查体:T 36.2℃,P 74次/min,R 19次/min,BP 100/65mm Hg(1mm Hg=0.133kPa),神情语利.患者于1个月前行紫杉醇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良反应,当日进行检查,待化疗;于17∶ 00化验结果汇报均正常.
作者:宋月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及子宫颈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约占95%,病因: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炎症引起管腔通畅性不佳,阻碍受孕卵子正常运行.临床表现主要是停经、腹痛、阴道出血,部分伴肛门坠胀感.异位妊娠延误诊断常发生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晕厥、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赵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在我国,据2006年参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儿童因服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12.9%,其中新生儿占24.4%,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据调查,因药源性疾病入院小儿占全部住院儿童的1.46%,高于国内外的成人比例[1].
作者:郭丽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小剂量沙丁胺醇用于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以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小剂量沙丁胺醇2.4mg口服;对照组予以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沙丁胺醇4.8~7.2mg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改善情况,评价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辅以小剂量沙丁胺醇能明显提高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秀祝;刘新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性.方法 将9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根除Hp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82.98%、87.23%,高于对照组的42.55%、14.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应首先考虑进行根除Hp的治疗.
作者:钟志民;朱浩锋;李园珍;李敏姣;张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放射治疗(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范围[1],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应用普遍.腔内照射;主要照射宫颈癌的原发区域;体外照射:主要照射宫颈癌的盆腔蔓延和转移区域.
作者:姚金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重症监护病房,经常出现心跳骤停现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规实施心肺复苏,医护之间密切配合.笔者在ICU病房工作中发现了心肺复苏中的一些误区,现分析总结如下.1 心肺复苏时间对心肺复苏未能成功的患者,何时放弃抢救,并无任何资料给出明确的时间规定,所以临床上医师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主观经验判定.
作者:任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该院门诊药物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用药咨询记录,并按解答方式、咨询药物类型、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咨询对象以患者为主,占72.2%;患者针对抗感染、心脑血管系统等用药进行咨询;咨询内容主要以药品名称、成分、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理作用等为主.结论 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可以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杨梅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失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2%;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鲍福全;鲍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以及患者病程长短、年龄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对84例COPD患者(COPD组)和96例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DNA测序的方法,以对ADAM33基因S2位点多态性与患者病程及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ADAM33基因S2位点C/C和C/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C、C/G、G/G基因型频率与COPD病程长短、年龄大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33基因S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COPD相关;ADAM33 SNPs S2突变可能为先天性基因突变.
作者:周锦桃;孙异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灌注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和癌抗原125(CA125)的水平变化.方法 将1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术后分别采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对2组术后灌注有效率、平均复发时间及灌注治疗前、后血清HA和CA12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清HA及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灌注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能提高灌注有效率,延长复发时间,还能明显降低血清HA及CA125水平.
作者:张俭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