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教育

王立民

关键词:护生, 职业暴露, 防护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和练习护理技能重要的阶段,该阶段护生不可避免地暴露在职业危险中,同临床护士一样存在职业危险.实习护生刚刚走出学校步入临床,由于年龄偏小、环境生疏、操作不熟练,缺乏实践经验及自我防护知识,更是经血液-体液传播引起感染的高危人群[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铝碳酸镁联合三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三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口服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三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作者:刘长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妇科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34例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为多见的急腹症之一[1],临床中易与其它急腹症混淆,尤其是妇科急腹症.我院1999年8月-2011年8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波;况娥;王刚;吴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降低血清尿酸(SUA)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胰岛素抵抗(IR)、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嘌呤饮食并口服别嘌醇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U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A降低SUA治疗并不能改善IR、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丁立新;贺娓利;吉漩;贺绪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拔牙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拔牙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0例行拔牙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2组临床操作时间、配合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配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患儿拔牙术,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缩短就诊时间,有利于提高护士责任感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李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外膜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新应用

    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由于大腿肌肉血管丰富、手术切口长、创面弥漫的毛细血管出血,以及手术部位消毒范围必须在切口20cm以上,一般不能上气压止血带,因此术中出血多,及骨折内固定结束后切口冲洗液溢出,致手术敷料不同程度浸湿,传统方法为在大腿下加垫4层无菌巾.

    作者:徐容;周晓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我院388例门诊药物咨询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该院门诊药物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用药咨询记录,并按解答方式、咨询药物类型、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咨询对象以患者为主,占72.2%;患者针对抗感染、心脑血管系统等用药进行咨询;咨询内容主要以药品名称、成分、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药理作用等为主.结论 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可以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杨梅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8%、95.8%,高于对照组的52.1%、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作者:刘玉田;景雪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8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行冠脉造影,以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比较2组胆红素等临床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胆红素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结果 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尿酸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能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王圆圆;张爱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活检术117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活检术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术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2例(10.26%),均为肾周血肿及肾包膜下血肿,其中合并肉眼血尿1例.出血并发症在IgA肾病及硬化病变中出现率高.结论 病理类型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穿刺次数、年龄无关.

    作者:苏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氧化剂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脏是机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对葡萄糖及脂肪酸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现代高发的代谢疾病,肝脏疾病也越来越普遍,而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已经成为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指在无大量饮酒,无病毒感染及其他病因学原因的情况下,肝脏内三酰甘油(TG)大量堆积.

    作者:韩雪;傅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从复方丹参注射液应用浅议中药不良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及肝脏,镇静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颈椎病、糖尿病等治疗.

    作者:荆夏敏;吴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加强病案管理 减少医疗纠纷

    病案作为医疗卫生科技档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过程的客观记录与文字见证,是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法律等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之一[1].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中心问题之一.

    作者:孙万军;程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低血糖反应发生.结论 2种药物联用疗效好、方法 简便、安全性高,老年患者易耐受.

    作者:李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农村幼女外阴炎、阴道炎55例分析

    外阴阴道炎为外阴、阴道组织炎症,是妇女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是青春期前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幼女为特殊人群,多为外阴炎、阴道炎并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一定困难.现将农村幼女外阴炎、阴道炎55例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缝线和缝合方法对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法 对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存在会阴侧切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缘连续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法.观察并比较2组切口愈合及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感染率为1%,低于对照组的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愈合良好,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胜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骨折术后切口感染阴沟肠杆菌1例治疗体会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外伤、器械性、侵入性治疗手段的使用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目前该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之一.笔者就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切口裂开并医院内感染阴沟肠杆菌患者1例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艳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2例行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不予任何抗凝药物,术后24h开始行物理方法 预防DVT;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h、术后给予LMWH腹部皮下注射,2组均治疗7d.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双下肢DV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常规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2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MWH预防髋、膝关节术后DVT疗效确切,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朝华;李启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图像分型与临床诊断价值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又称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是指妊娠囊或胎盘着床于既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近年其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36例相关病例的声像图特点和临床特征,探讨超声在该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死亡患者394例调查研究

    目的 提高院前及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394例院前及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急诊室急诊内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高发;男、女比例为2.28:1,且多发生于19~70岁年龄段;入院1h病死率高(32.7%);死亡原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结论 医院应重视急诊科建设,加强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急诊科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拟定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同时加强与其他各科室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快速、全面的治疗.

    作者:吴雅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以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治疗后第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左心房内径.结果 治疗组5例、对照组3例治疗中终止观察.治疗组治疗后第12个月窦性心率维持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53.5%;左心房内径为(34.4±2.0)mm,小于对照组的(37.8±2.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有延缓左心房扩大的作用.

    作者:陈永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