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李反奇;陈义泉
随着现代医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观念和尊重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医学不仅强调专业技术性,医学模式从过去的治病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行为的全方位治疗,以保证全面的健康状态.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教育也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发展成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行的教学模式,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医学生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的重要转折,由学生向医师角色转变的开始.
作者:罗飞;张泽华;侯天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4、8、12周后,观察2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24h尿蛋白定量(TPQ/24h).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8、12周UAE和TP/24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门诊登记情况及资料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该院门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患者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改良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门诊确诊和统计,共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脑卒中后发生痴呆19例(27.54%);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既往所患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方面的因素;改良分型情况为:经过K-TOAST分型之中比例高的亚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然后是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及其他病因型.结论 通过对门诊缺血性脑卒中的登记,可准确地将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其加以临床诊断.
作者:戚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一个大型的临床实验室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医学检验数据,这些数据成为组成医院的医疗与行政两大类信息的数据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工具准确、及时、动态地提供这些信息给相应的医疗及管理层,已成为医院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室自动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开始发展,如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18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45岁)26例和老年组(≥45岁)92例,对2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或P<0.01),且老年组女性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中青年组吸烟、酗酒、家族史、肥胖及精神压力为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三酰甘油(T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的特点,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的进行.
作者:陆相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当激素成为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以来,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便成了常见的皮肤病[1].我科2008年1月-2011年9月采用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3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贫血(MA)、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活性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将155例贫血性疾病患者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分为AA组29例、IDA组38例、MA组29例、HA组32例及MDS组27例.另选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美国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A、IDA、MA、HA、MDS、对照组中的LDH、ALT、AST、ALP等酶的活性度.结果 MA、HA、MDS组中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组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ALT、AST、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酶检测简便、易行,患者接受程度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贫血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贾晓辉;吴景梅;尹婉宜;孙士斌;罗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现代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模式.方法 选取门诊进行预约挂号服务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统计比较患者选择预约挂号的方式和了解预约挂号的途径情况.结果 患者选择手机预约挂号的方式明显高于其他预约挂号方式,通过医院宣传来了解预约挂号的途径明显高于其他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约挂号服务模式使来院就诊患者更加便利,并可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完善了医院数字化的建设需求.
作者:黄玲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B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C组未给予米索前列醇.观察3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 3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C组,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能充分改善宫颈松弛度,有效避免了手术副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智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小儿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不明原因腹痛和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一般缺乏成人典型的病史和体征,年龄越小越不典型.现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景俊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止早孕的方法很多,有单纯的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可视人工流产、无痛人工流产、微创无痛可视人工流产等.流产是妇产科一种常见手术,如何减轻患者的负担、痛苦和风险,值得妇产科医师不断探索.随着避孕失败的不断增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的药物流产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优势是痛苦小,但出血时间长,不全流产率高.
作者:史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该院临床科室病历归档状况.方法 对2011年3月1日-6月18日该院临床科室病历归档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共调查出院病历4149份,其中延期归档病历495份占11.93%.延期归档病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妇科病房18.86%、新生儿科病房18.48%、儿科病房9.20%、产科病房8.76%.结论 该院妇科病房和新生儿科病房延期归档病历率较高,建议优化与改进工作程序,提高病历档案质量,降低延期归档病历比例.
作者:黄鸿萍;梁彤;张宁;黎秋波;黄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多种元素及一氧化氮(NO)、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3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6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NO、EPO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IL-12、NO、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EPO高于对照组,且其波动幅度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多种元素及NO、EPO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可反映疾病的发展及转归.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滑膜炎颗粒治疗,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等药物局部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炎颗粒可促进关节积液的吸收,消除关节肿痛,修复受损的滑膜,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能有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对于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永刚;李栗;刘芳;张英;白东学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单纯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脾损伤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脾损伤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脑外伤后易并发低钠血症,一方面是因脑外伤的患者多由应激反应引起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钠盐排泄不畅;另一方面脑外伤后应用脱水剂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引起低钠[1].积极对症和补液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24例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克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检测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培养上清对同型小鼠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71表达的抑制,探讨黑素瘤细胞抑制淋巴细胞活化、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用B16F10培养上清培养同型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组),经植物血凝素活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水平,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代替B16F10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上清组培养上清培养的淋巴细胞CD71表达率为(55.41±3.70)%低于对照组的(60.92±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16F10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表达CD71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成为免疫逃逸机制之一.
作者:赵红侠;蒋苗苗;孙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呼吸科应用中的综合效果.方法 将1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非特异性生命质量(SF36)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受限(躯体角色受限和情绪角色受限)、社交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疼痛、健康认知、健康变化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能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冬梅;曾孝琼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3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8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12例,Mile′s术13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2例.术后感染5例,其中包括切口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其中76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占97.44%,死亡2例占2.56%.结论 老年低位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宜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做好围术期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颖;郭元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阴道分娩的住院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另同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200μg,至胎盘娩出时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200μg.观察2组产后2h、24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预防产后出血的联合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