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朱雪华

关键词: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护理
摘要: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致残率高.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本创伤的首选术式[1].我科2009-2011年共施行颈椎前路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28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41岁;坠落伤16例,车祸7例,压伤5例;损伤节段:C3~C4 12例,C5~C6 16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LEEP刀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LEEP刀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椐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46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LEEP刀组126例和微波治疗组120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液时间.结果 LEEP刀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刀组手术时间及阴道流液时间均短于微波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微波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手术操作简便、有效,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安全,并发症少,能达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且对生育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尺桡骨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治愈率、治愈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解剖复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功能复位.结论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大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预防食道反流的护理体会

    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1].神经外科患者常伴有昏迷或吞咽困难,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见的操作.留置胃管后又常会发生食道反流引起误吸,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意外.故留置胃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褚晓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癫痫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癫痫病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疾患病,主要是以脑部神经细胞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发作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点的.此病对患者的大脑发育及智力、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的影响.由于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缺乏医学上的常识,因此大多癫痫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现对60例癫痫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作者:景海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膀胱肿瘤检查中的应用

    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膀胱肿瘤20例进行检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9例,其中移行上皮细胞癌13例,乳头状癌4例,鳞状上皮癌1例,结肠癌转移1例.19例膀胱肿瘤均检测到动脉血流和(或)静脉血流,3例仅测及静脉血流,动脉血流速度:Vs 11.0~58.0cm/s,Vd 4.5~29.0cm/s.搏动指数(PI) 0.77~253,阻力指数(RI) 0.51~1.02.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24例临床观察

    脑外伤后易并发低钠血症,一方面是因脑外伤的患者多由应激反应引起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钠盐排泄不畅;另一方面脑外伤后应用脱水剂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会引起低钠[1].积极对症和补液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24例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克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检验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对临床的意义

    一个大型的临床实验室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医学检验数据,这些数据成为组成医院的医疗与行政两大类信息的数据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工具准确、及时、动态地提供这些信息给相应的医疗及管理层,已成为医院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室自动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开始发展,如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健康初产妇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各50例.2组于产后6~8周进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评估和盆底功能张力的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剖宫产组发生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轻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盆底功能张力测定5项指标均轻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较剖宫产损伤更大,但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

    作者:李娜;李银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终止早孕的疗效观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止早孕的方法很多,有单纯的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可视人工流产、无痛人工流产、微创无痛可视人工流产等.流产是妇产科一种常见手术,如何减轻患者的负担、痛苦和风险,值得妇产科医师不断探索.随着避孕失败的不断增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的药物流产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优势是痛苦小,但出血时间长,不全流产率高.

    作者:史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52例,分别采用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76例)或利培酮(利培酮组,76例)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重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临床较理想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作者:曹德;杜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残疾人现状分析

    自1978年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近4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医疗服务状况、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观,残疾人事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现阶段残疾人的构成比、致残原因、生活状况、康复需求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1].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残疾人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陈柳红;刘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115例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将PCOS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2组均给予促排卵、改善激素水平、手术等治疗,治疗组并配合膈下逐瘀汤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调节激素水平、手术等配合膈下逐瘀汤治疗PCO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胫骨髁骨折100例治疗分析

    胫骨髁部为海绵状骨所构成,承受重力集中,又是外伤的常发部位,易骨折,约占各种骨折的4%.骨折常影响胫骨平台关节面,可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易于造成不良后果,如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畸形和后期的创伤性膝关节炎.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胫骨髁骨折患者1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肌病5例分析

    多发性肌炎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常遇见的疾病,由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复杂,临床上急诊内科或普通内科收治肌酶升高、肌无力或肌痛患者时常首先将其转至风湿免疫科进行进一步诊治,而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多选择至风湿免疫科就诊,故发现了较多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特殊肌病,此类肌病的症状、体征与多发性肌炎很相似,但治疗及预后却与其完全不同.

    作者:陈剑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滑膜炎颗粒治疗,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等药物局部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炎颗粒可促进关节积液的吸收,消除关节肿痛,修复受损的滑膜,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能有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对于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永刚;李栗;刘芳;张英;白东学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胆结石(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鹿安琴;王家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髌骨骨折216例手术方法分析

    髌骨连接于股四头肌与髌腱之间,可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稳定、保护膝关节的功能,易受直接及间接暴力的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1],约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不同情况,我科采用不同方法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刘建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奥曲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曲肽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奥曲肽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奥曲肽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对2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奥曲肽组有效率为82.4%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水肿消退时间、血尿淀粉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杨荣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如何做好与老年患者的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不像以往只着眼于患者疾病的需要,而更在乎患者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沟通能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1].而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而老年人的沟通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1].

    作者:谭宇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门诊缺血性脑卒中登记分析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门诊登记情况及资料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该院门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患者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改良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门诊确诊和统计,共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脑卒中后发生痴呆19例(27.54%);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既往所患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方面的因素;改良分型情况为:经过K-TOAST分型之中比例高的亚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然后是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及其他病因型.结论 通过对门诊缺血性脑卒中的登记,可准确地将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其加以临床诊断.

    作者:戚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